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SD成年大鼠,采用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联合孤养和小剂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制备脑卒中后抑郁症模型.结果: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发现,NA、DA和5-HT模型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1);行为学测定,蔗糖水试验表明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反映模型组大鼠兴趣和快感缺乏.旷野试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模型组大鼠活动性减少,兴趣缺乏.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行为学表明活动减少,快感缺乏.充分模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核心症状,动物死亡率低,实验重复性好,操作性较强,是脑卒中后郁抑症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简便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并结合孤养、束缚应激制成PS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糖水消耗试验,自发性行为改变,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旷野试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5-HT、DA含量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或0.05).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基础上结合孤养、束缚应激制成的PSD大鼠模型,可为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黛力新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例脑卒中无抑郁状态的患者作为对照,对40例脑卒中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抑郁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 抑郁组在治疗后S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SSS评分比抑郁组显著升高,与抑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抑郁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可明显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黛力新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快眼动睡眠剥夺,观察大鼠自主活动及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的改变,建立抑郁状态动物的睡眠剥夺模型.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和抑郁模型+大平台对照组.在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的抑郁模型后,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72h快眼动睡眠剥夺,以开场试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5-HT含量.结果接受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后,大鼠的自主活动显著减少(92.12±4.42 vs 22.27±3.51,P<0.001),93.9%(31/33)的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快眼动睡眠剥夺后,92%(11/12)的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大鼠抑郁样行为被逆转,其自主活动和海马5-H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平台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快眼动睡眠逆转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增加其海马5-HT含量,可利用抑郁状态动物的睡眠剥夺模型开展睡眠剥夺的抗抑郁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减少对骨密度的影响并确定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时间.方法 用雌性大鼠去势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去势后3、6及12周大鼠腰椎骨骨密度的变化,并与假手术组作对比.结果 实验组去势第3周和第6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势12周实验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约在12周后就可以建立.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建立脑出血后抑郁动物模型,为脑出血后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采用胶原酶尾壳核注射方法诱导大鼠脑出血的基础上,给予21 d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应激,建立脑出血后抑郁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其活动性、兴趣、快感、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脑病理切片显示杏仁皮质、梨状皮质、扣带回、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萎缩变性,核仁偏位,尼氏体减少。结论在脑出血的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应激,能建立较理想的脑出血后抑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及评价喂养型肥胖相关肾病(ORG)大鼠动物模型. 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各喂养24周,观察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血压、血糖、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血胰岛素、瘦素及肾脏病理改变. 结果 造模24周末,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尾动脉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胰岛素及瘦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及血浆游离脂肪酸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总胆固醇在整个饲养期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明显,肾小球囊腔增大(P<0.01),基底膜增厚(P<0.01). 结论 各项指标及肾脏病理证明,用高脂饲料可以制备出符合或接近临床的ORG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刺的抗抑郁机制. 方法 30只成年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后两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大鼠抑郁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基础上对大鼠进行相应的针刺治疗,以开场试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显著减少,海马谷氨酸(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针刺组大鼠所测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针刺可逆转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作用与其对海马内氨基酸类递质的调整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及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造模因素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逍遥散组与氟西汀组,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逍遥散以最佳给药剂量(中剂量)干预4周后,通过糖水消耗实验和新环境进食压抑实验对模型大鼠进行行为学验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食欲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LEPR)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蔗糖水消耗量、糖水消耗率、体质量与进食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食潜伏期延长(P<0.05).在下丘脑弓状核,模型大鼠食欲素A表达上升(P<0.01),食欲素B和瘦素表达均降低(P<0.05,P<0.01).在下丘脑室旁核,模型大鼠食欲素A的表达也上升(P<0.01),食欲素受体1和食欲素受体2表达下降(P<0.05),瘦素及其受体LEPR的表达均降低(P<0.05,P<0.01).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的糖水消耗量、体质量、进食量有上调作用(P<0.05),降低了进食潜伏期(P<0.05),对下丘脑区食欲素A、食欲素受体1与瘦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P<0.05,P<0.01).氟西汀能够调节食欲素B与食欲素受体2表达(P<0.05,P<0.01).结论 逍遥散能够通过调节中枢食欲素、瘦素水平发挥抗抑郁的功效,食欲调节因子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激干预训练对大鼠血清β-内啡肽和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的应激对大鼠血清β-内啡肽和行为学的影响及运动训练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抑郁模型组、运动训练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模型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制备抑郁模型.运动训练组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游泳运动训练.以旷场实验研究各组大鼠行为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旷场行为得分:抑郁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活动量造模前分别为:(99.25±5.98)、(90.00±6.04)和(93.13±7.44),造模后分别为:(17.25±4.03)、(42.13±3.01)和(92.75±6.94);慢性轻度不可预见的应激后大鼠的行为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预训练的大鼠反应比未受训练的大鼠行为学反应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模型组、运动训练组、正常对照组血清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237.81±24.58)、(187.86±14.46)及(157.03±30.87)pg/(mg·pro).抑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内啡肽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运动训练组与抑郁模型组相比β-内啡肽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激可影响大鼠的行为,而干预训练改善大鼠行为学反应.应激可影响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干预训练可降低应激对机体的损伤,增加机体对抗应激能力的储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及抗抑郁剂舍曲林干预后BDNF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BDNF在PS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海马内注射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后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经旷野试验(open-field test)评定后,共筛选24只符合入组条件大鼠,随机分为4组:PSD组,PSD注射生理盐水组,PSD注射高剂量BDNF组,PSD注射低剂量BDNF组,每组6只.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联合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PSD大鼠模型.在应激第3天定向大鼠海马内注射BDNF,并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 PSD注射高剂量BDNF组大鼠应激第14天始,糖水消耗比例、水平及垂直得分[分别为(72.09±8.78)%,(50.33±12.44)分,(12.50±1.52)分]均高于PSD组[分别为(54.76±9.88)%,(31.00±21.73)分,(6.17±6.3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生理盐水组和PSD注射低剂量BDNF组行为学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SD注射高剂量BDNF组改善了拟PSD大鼠的快感缺乏、探索行为下降等抑郁"核心"症状,提示了BDNF抗抑郁作用,其确切分子机制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根据旷场试验基线值,选择评分相近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补阳还五汤组、氟西汀组,共5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合CUMS及孤养的方法复制PSD模型。通过体重测量、神经功能评分、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等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卒中组比较,PSD组大鼠体重和糖水消耗量降低、旷场实验自发活动下降、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5或P<0.01);与PSD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氟西汀组均能增加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及自发行为,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P<0.05或P<0.01)。结论 PSD大鼠出现行为学异常,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其行为学症状,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6、12、24、48h动态观察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组出现明显脑水肿(P〈0.01),随缺血时间延长,水肿逐渐进展,至24h水肿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以中风康高剂量组减轻最为显著(P〈0.01)。结论 中风康可减轻脑水肿,有效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alubrina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C3-ⅡmRNA及LC3-Ⅱ/LC3-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alubrinal组(Sal组),各组又分为再灌6、12、24、72 h 4个亚组.各组于再灌相应时间点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断头取脑行HE染色及Real time-PCR检测.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al组各时间点均有神经功能缺损(P<0.01);与模型组比较,再灌24、72 h Sal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HE染色:模型组神经元减少、缺失,细胞肿胀,部分破裂,细胞核固缩、偏移、深染,胶质细胞增生,经Salubrinal干预后,再灌各时间点神经元增多,胞膜较完整,核固缩现象较轻,水肿轻微.Real time-PCR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al组各指标于再灌各时间点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Sal组LC3-ⅡmRNA表达于再灌12、24、72 h下降明显(P<0.05);Sal组LC3-Ⅱ/LC3-ⅠmRNA于再灌后各时间点下降均明显(P<0.01).结论 Salubrinal通过下调LC3-ⅡmRNA及LC3-Ⅱ/LC3-ⅠmRNA比值,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并运用工具药(BDNF的Trk受体抑制剂)证实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益气养阴活血组、益气养阴活血+K252a组、益气活血组,每组20只,选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人参、川芎、玉竹、黄精组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药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对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和益气活血药物均可以明显增加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的表达(P0.01),益气养阴活血药物显著缩短模型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潜伏期(P0.01),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和益气活血药物均显著延长大鼠在原水下平台的停留时间(P0.05,或P0.01),其中益气养阴活血药物效果优于益气活血药物(P0.05)。侧脑室注射K252a可以阻断益气养阴活血药物促进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的恢复(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可能通过促进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的表达而改善空间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中的作用及行气调神针刺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行气调神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电凝结合应激和孤养的方法复制PSD模型。针刺组取"人中"、双侧"合谷"和双侧"太冲",针刺治疗6周,西药组予以盐酸氟西汀灌胃治疗6周。采用RT-PCR检测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和PDE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最终各组样本量为1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DE4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针刺组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DE4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行气调神针刺疗法治疗PSD的机制与上调脑组织CREB mRNA的表达和下调PDE4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内血管新生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用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分为缺血1 h后再灌注12 h 1、d、2 d、4 d、7 d五个亚组。免疫组化SABC方法观察CD3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CD31微血管阳性表达:电针组缺血1 h再灌注后12 h、1 d 2、d、4 d7、d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峰7 d,且各时间段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段,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组织微血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日本刺沙蚕纤溶酶(NJ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JF组(0.25、0.50和1.00 mg/kg)和尿激酶组(UK, 15 000 U/kg),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湿重干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JF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范围显著降低(P<0.001),脑含水量下降(P<0.05或P<0.01),且脑缺血海马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01),同时SOD活性升高(P<0.05 或P<0.01),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NJF0.50 mg/kg组大鼠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变化与UK 15 000 U?kg-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J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IL-6含量。[结果]脑缺血后3、6、12、24 h缺血组脑组织IL-6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针刺后3、6、12 h脑组织中IL-6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P<0.01),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缺血后血清中IL-6含量3 h急剧升高,3、6、12 h段缺血组血清IL-6含量与同时段假手术及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6、12 h针刺组血清IL-6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P<0.01),24及48 h针刺组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IL-6的调节,发挥其抗炎、神经保护作用,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可能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