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七氟醚组(Sevo组)和异氟醚组(Iso组),每组30例。TIVA组使用静脉麻醉,Sevo组使用3MAC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Iso组使用2 MAC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通过微细导管注射亚甲蓝作为标记物,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时和吸入麻醉剂维持后20、40、60 min各时间点亚甲蓝的移动距离,计算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MTR)。结果 TIVA组术中与麻醉前MTR值相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七氟醚组于吸入麻醉20、40、60 min后的MTR值较吸入前分别下降13.7%、19%、30%(P<0.05);异氟醚组吸入麻醉20、40、60 min后的MTR值较吸入前分别下降13.6%、24%、34.4%(P<0.05)。异氟醚吸入后MTR值下降程度比七氟醚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抑制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异氟醚吸入后MTR值下降程度比七氟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小型猪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记录麻醉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小型猪的麻醉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中躁动例数差异显著(P<0.05).两组实验组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酸碱程度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组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麻醉剂量,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麻醉起效快,效果良好,苏醒迅速,适合各种要求的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指导下,评价七氟醚吸入对照丙泊酚静脉输注对脊柱矫形术中唤醒试验影响的差别。方法择期行脊柱矫形术患者40例,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诱导插管成功后七氟醚组吸入低流量七氟醚(1L·min-1),丙泊酚组输注丙泊酚4~6mg·kg-1·h-1维持麻醉,2组术中均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20~0.50μg·kg-1·min-1。唤醒前七氟醚组停止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组停止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调至0.05~0.15μg·kg-1·min-1,唤醒试验成功后,七氟醚组恢复麻醉气体吸入,丙泊酚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1,手术结束前5min,2组患者停止使用麻醉药,手术结束时停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记录2组患者手术开始至唤醒试验的时间、手术时间、唤醒时间(从开始唤醒至唤醒成功时间)及苏醒时间(唤醒后清醒时间);观察唤醒试验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记录2组麻醉前(T0)、术中唤醒前停药时(T1)、唤醒时(T2)、唤醒后10min(T3)、术毕拔管(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及呼吸末七氟醚的浓度(ETsev)。术后1d,随访患者对唤醒试验及术中其他事件的记忆情况及术中有无疼痛等。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唤醒试验,均能按照指令活动双侧脚趾和手指。2组患者手术开始至唤醒试验的时间、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期间丙泊酚组有1例发生呛咳,七氟醚组无发生呛咳患者。术后随访2组患者无神经损伤表现,对术中其他事件无记忆。术中2组患者唤醒试验唤醒时(T2)及术毕拔管时(T4)的MAP和HR值较其他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在唤醒前停药时(T1)及唤醒后10min(T3)的BIS值较其他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七氟醚组在唤醒前停药时(T1)及唤醒后10min(T3)的ETsev值较其他时间点升高(P<0.05);2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及BIS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矫形术麻醉中在BIS监测指导下吸入七氟醚同丙泊酚一样适用于脊柱矫形术;BIS监测对脊柱矫形术中唤醒时间有预测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术中15min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血压心率控制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患者恢复更快,麻醉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案对腹部微创手术患者疗效与费用差异。方法 200例行腹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三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苏醒等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3天检测免疫反应指标。并对三组麻醉方案的麻醉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B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C组意识消失时间高于A组(P<0.05)。三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及术前、术后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明显高于A与C组(P<0.05),追加麻醉费用低于A组(P<0.05),与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部微创手术麻醉方案中,在麻醉及麻醉恢复质量等相关情况下,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是最为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ASA 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的A组和异氟醚吸入维持的B组),每组30例.记录2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分钟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AAI)及末梢血糖(Glu).结果 2组各时间点的AA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Glu气腹后30分钟、术毕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之以异氟醚为主的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更有效地抑制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及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Ⅱ组),均以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后Ⅰ组以丙泊酚TCI维持麻醉至缝皮前,靶浓度为3 μg/mL,Ⅱ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氧流量为2 L/min)至缝皮前,关闭吸入麻醉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促进苏醒.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阿曲库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术前,术中1、5、10 min及术后MAP和HR;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麻醉用药量及术后d1随访有无恶心呕吐(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术始后1 min有所下降(P<0.05)外,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术后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之短小手术,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术后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均分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两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手术室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从术中摇头、肢体活动来看,七氟醚组明显少于氯胺酮组(P0.01)。两组术后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其诱导及苏醒迅速,术中摇头、肢体活动率低,是一种应用于小儿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9.
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头巴马小型猪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监测。结果麻醉20例,无麻醉意外情况或死亡,成功率100%。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型猪实验,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以及两药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及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C组).术中监测三组患者HR、MAP、RR、Sp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均满意,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苏醒迅速,而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诱导起效更快、苏醒时间更短,术中体动和术后恶心呕吐更少.结论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更快、苏醒更迅速,术后并发症少,更适合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失血性休克(HS)实验中的麻醉效果,获取适宜巴马小型猪麻醉的最佳方案。方法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氯胺酮肌内注射组(A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组(B组),异丙酚静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8头。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管后(T2)、HS即刻(T3)、HS后30min(T4)、复苏时(T5)、复苏后30min(T6)及实验结束拔管后10min(T7),观察并记录各组猪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鼻温(NT)、pH值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中追加麻药例数,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三组实验猪实验前身长、体重、血红蛋白量及放血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诱导期长,HR和NT升高明显,术中需多次给药并有躁动现象,术后有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麻醉比较平稳,但在术中仍有躁动现象且需补加麻药;C组麻醉效果最佳,诱导期短,术中安全,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好,术中平稳安全,术后苏醒快,适宜巴马小型猪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心脏功能评定标准Ⅱ-Ⅲ级,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全麻维持分别用异氟烷静吸复合(A组)或丙泊酚全凭静脉(B组)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4天测定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A组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5例(33%),B组为3例(20%).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A组(29.13±0.83),B组(29.13±1.13)]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73±1.03)较手术前显著降低(f=2.45,P<0.05),B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93±1.16)较手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t=1.87,P>0.05).结论 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但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甄宇  田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43-134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中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组和全麻组各60例,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术后采用MMSE评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中止研究,两组手术血压、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天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组术后3h、6h、24h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MMSE评分基本恢复,全麻组术后各时段MMSE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P<0.05),术后3h、6h、24h、72h硬膜外麻醉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术后3h、6h、24h和72h硬膜外麻组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中老年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围麻醉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 6 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麻醉期处理资料。结果  4 6例采用吸入异氟烷复合普鲁卡因复合液 (A组 )麻醉 ,2 2例采用吸入异氟烷复合丙泊酚 (B组 )麻醉 ;A组术中控制性降压 4 1例 (89.1 % ) ,B组术中控制性降压 1 6例 (72 .7% )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在翻开骨瓣时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控制性降压可以降低颅内压 ,减少再出血 ;吸入异氟烷加微量泵输注丙泊酚是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4 2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 (A组 ) ,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 (B组 ) ,异氟醚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 (C组 ) ,每组14例。分时段监测血浆胃动素变化 ,观察术后 4 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并记录术后住院日。结果 :① 3组病人胃动素术毕均较术前、术后 2 4h ,4 8h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后 4 8h恢复到术前水平 ;其中C组术毕时胃动素明显高于A ,B两组 (P <0 .0 5 )。②术后 6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 ,B两组 (P <0 .0 5 ) ,术后6h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术后 3组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不同的麻醉方法不会影响LC手术围术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的恢复及术后住院日的长短 ;硬膜外复合全麻及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不同的镇静麻醉药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对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影响,为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合理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例体表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2~8岁,随机分为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KM组)和氯胺酮加丙泊酚组(KP组),每组各30例。术中观察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sPO2、血清皮质醇、血糖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状况及术后行为改变。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KP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KM组稳定(P<0.01);两组在诱导后血糖均升高,但各时点KM组均高于KP组(P<0.05);与术前相比,KM组在诱导后和手术开始30min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P组各时点皮质醇无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间比较各时点KM组皮质醇均高于KP组(P<0.05);苏醒时间以KP组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和代谢反应。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血糖、皮质醇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静脉全麻组)、B组(吸入麻醉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常规诱导后气管插管,A组麻醉维持以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0~120μg.(kg.min)-1、瑞芬太尼0.05~2μg.(kg.min)-1。B组麻醉维持采用0.5%~2%安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后采用Steward麻醉苏醒评分法,10min内评分在4分及以上者送回病房,否则送入PACU;分别于诱导前、切皮后30min、术毕、手术后1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10min内Steward评分在4分及其以上者42例,B组31例,A组多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者10例(20%),B组24例(48%),A组低于B组(P<0.01);两组诱导后各时点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与诱导前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均升高(P<0.01),波动幅度A组较B组小;皮质醇:与诱导前比较,A组在各时间点均有轻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静脉快通道麻醉可让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术后尽早苏醒,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且对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较吸入麻醉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许强  韩萍  张绪东 《医学综述》2009,15(10):1592-159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8例行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M组和D组,其中M组用咪哒唑仑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D组用地西泮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中Ramesay镇静评分、患儿躁动发生率及术前、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均在静脉复合非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M组术后苏醒时间比D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术中丙泊酚、氯胺酮的用量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少,对呼吸影响小、术后苏醒快等优点,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