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已知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 根据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研究,我国已知最早的医学文献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一批医学帛书和简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等14种,总称为马王堆医书。其根据是: 1 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 2 医书抄录年代为秦至西汉初期(最早的为秦小篆体,最晚的为汉初隶体),相当于公元前3世纪末至2世纪; 3 其中一些内容为《内经》文字的祖本,且只述灸法和砭石治疗,而不谈针法;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内经》的特点《内经》是现存中医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等的成书年代,可能比《黄帝内经》更早,但与《内经》相比不够完整和系统全面),和现存的其它古典医籍相比,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内经》是各家学说的汇集:  相似文献   

3.
自1970年以来,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有若干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文献,其中含有经络方面内容者,有以下几种,今介绍于下。1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两灸经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了大批帛书及部分竹木简,帛书中之医学部分,经专家研究,有经络方面之内容者有三种,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两种。《足臂十一脉灸经》,含足泰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泰阴脉、足(厥)阴脉、臂泰阴脉、臂少阴脉、臂泰阳脉、臂少阳脉、臂阳明脉。共11脉,亦无手厥阴心主脉。《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含钜阳脉、少阳脉、阳明脉、…  相似文献   

4.
1973-1974年初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简帛,其中有2批医学文献:①<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论述人体十一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乃<灵枢·经脉篇>之祖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叙述据脉诊断方法;五十二病方>为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医学方书;<导引图>为运动姿势帛画.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灸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灸法的发展与应用黄建军(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关键词文献整理,明代,清代,灸法灸法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可能更先于计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已知最早的经脉专著和灸疗...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灸法内容丰富,涉及各经脉灸疗所主治疾病、灸法的禁忌以及各类型疾病的灸法灸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立足于经脉循行,在描述经脉循行路径的同时叙述每条经脉灸法所主治疾病。《脉法》则提出以灸导气进而治疗疾病,并提出了"脓不可灸"的观点。《五十二病方》与《杂疗方》两部方剂学著作,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不同的灸疗方法。这些疾病多数集中于外科疾病,属于早期中医的外治法范畴。选用材料也多种多样,展现了先秦两汉时期外治法的多样性。《养生方》与《天下至道谈》两部养生与性医学著作,虽然现存的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灸法,但是根据残片内容以及其他内容判断,仍然可以看出灸法同样应用于房中养生。  相似文献   

7.
帛书《杂疗方》是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十五本医书之一。该书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注释,其出土原件照片、释文,注释、与其余十四本医书合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由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帛书整理小组对汉墓医书的整理、注释,对发掘这一部分古代医学遗产,显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笔者在研究马王堆医书的过程中,或以为某些注释  相似文献   

8.
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医师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灸法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可能更先于针法。灸法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较全面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的著作,又是首次记载灸疗的的医学典籍,  相似文献   

9.
《五十二病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占医书有十一种。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从十一种占医书中,选择前五种,出版了单行本。在这五种医书中,以《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字数最多,即以它为五种医书的总名。《病方》中五种医书,曾分别在1975年《文物》第6期、第9期刊登过,这次印成单行本时,又作了不少的修订,使释文、注文更趋于完善。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自第1页到130页为五种医书释文及简注;第二部分自  相似文献   

10.
在急症抢救过程中,针灸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运用耳针可治疗部分急症,因为耳与全身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记述。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6.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7.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治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并皮肤软组织转移,结合文献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随访3个月未再排黑便.结论胃肠间质瘤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宜行手术切除,根据良恶性程度选择手术方式.确诊胃肠道间质瘤必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