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杨青 《吉林医学》2010,31(27):4745-4745
目的:探讨口腔引导骨组织再生中屏障膜材料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骨缺损、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并行骨内种植周的骨增量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植入超薄钛膜38片,牙种植体56个。38片超薄钛膜就位良好,6片超薄钛膜小部分暴露,术后5例患者伤口裂开,牙种植体全部愈合,36例患者骨缺损满意修复。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中屏障膜材料的应用疗效较好,能有效地屏蔽软组织,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两种可吸收膜和一种不可吸收膜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引导成骨能力。结果表明:防止术后创口感染和膜暴露是GTR应用于即刻种植取得成功的关键;e-PTFE膜和胶原膜具有较好的引导成骨能力,并能促进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间骨性结合的形成;由于胶原膜不引起明显炎症反应,并具有可吸收性而无需在植入后作二次手术取出,其可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e-PTFE膜应用于临床,而polyglactin910膜因其具有较高的水后感染率和较低的引导成骨能力,似不宜作为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的即刻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钛膜引导骨组织再生在即刻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将30例即刻植入种植体患者的新鲜拔牙窝,用钛膜盖于牙槽嵴顶封闭拔牙窝,松弛唇颊侧黏骨膜瓣,严密缝合。术后拍片,3和6个月拍X线片检查种植周骨缺隙骨再生情况。术后6个月拆除钛膜。完成修复后随访观察2年。结果: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术后3个月新生骨充满种植体紧密结合;膜早期暴露可导致种植体周牙槽嵴顶骨明显吸收。结论:钛膜用于即刻种植术能取得与延期种植相同的临床效果;膜的屏障作用最少保持2个月,术后6个月是拆除膜的最佳时间;膜早期暴露及其处理对引导骨再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BR技术在临床即刻种植病例中的应用并观察疗效。方法临床病例65例,即刻种植同时应用GBR技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种植成功率100%,修复后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好。结论GBR技术的采用可以扩大即刻种植的适应证,保证成功率,改善修复效果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口腔种植牙以独有的优势成为了口腔牙列缺损和缺失修复的第一选择。但是种植术区骨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种植修复的成功,限制了种植手术的开展。本文对当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窦娟 《吉林医学》2011,(21):4470-4471
目的: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方法:对16例患者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并加牙种植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护理工作。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GB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牙种植术中骨组织不足的问题。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狗的前磨牙区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手术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和感染,然后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种植体松动度减小。结论: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提高治疗效果,应重视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GB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牙种植及GBR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5)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n=45)采用钛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植骨密度、骨厚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临床效果好,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植骨密度、骨厚度比较,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较肽膜更有利于牙种植GBR,临床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技术在义齿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行拔牙后义齿种植的患者共66例(8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拔牙创窝内直接填塞种植体,实验组在填塞种植体时,利用医用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技术(GBR).观察两组患者一期手术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菌斑指数(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针深度(PD)、种植体周骨丧失水平、成骨厚度、植骨厚度和骨生长效果等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LI、MBI、PD和种植体周骨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成骨厚度、植骨厚度和骨生长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种植体填塞牙缺损区联合GBR应用于拔牙后行义齿种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植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双抗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将牛腱胶原膜加工制备成双抗胶原膜应用于临床GTR治疗 ,观察比较牛腱胶原膜和双抗胶原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双抗胶原膜和牛腱胶原膜对 2 4例牙周炎患者 ,共 2 6颗患牙、31处骨病损进行GTR治疗 ,术后 6个月复查检测临床指标及Digora分析平行定位X线片骨密度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 (双抗胶原膜组 )临床附着获得平均为 (2 .2 16± 1.184 )mm ;对照组 (牛腱胶原膜组 )平均为 (1.316± 0 .719)mm(t testP <0 .0 5 ) ;Digora分析显示GTR术后实验组骨密度增加值平均为 (2 5 .71± 12 .2 5 ) ,对照组为 (11.2 9± 12 .73) (t testP <0 .0 5 )。结论 :临床应用双抗胶原膜比应用牛腱胶原膜能获得更多的生理性新附着 ,更大程度地促进牙槽骨生理性再生。提示加工改良牛腱胶原膜为双抗胶原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引导组织再生胶原膜(BME10X)复合物在大鼠颅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的能力,为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以5×106mL-1的细胞浓度与BME10X复合培养10d后,植入同种异体SD大鼠颅骨皮质骨表面(复合细胞组);以单纯BME10X组及骨膜刮除组为对照,于植入后3,6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单纯BME10X组及骨膜刮除组未见类骨质形成,复合细胞组在材料表面与颅骨交界处可见明显的骨样组织形成,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成骨作用明显。结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BME10X复合物在大鼠颅骨皮质骨表面具有明显的引导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治疗前牙骨缺损效果。方法:将20例重度牙周病患者78颗下前牙骨缺损表面行胶原膜覆盖后随机分为单纯GTR组和HBO+GTR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12周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萎缩(RES)、牙龈指数(GI)、牙齿松动度(TM)、CBCT下新骨形成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O+GTR组术后6周其缺损中央及边缘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PD、AL和TM显著减少;RES和GI指数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单纯GTR组直至12周后才逐渐有新骨形成。结论:高压氧联合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能加快牙周组织恢复,加快缺损区骨密度增加及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引导骨再生膜复合异体骨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聚乳酸 (PLA)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 (DemineralizedFreeze DriedBone,DFDB)和胚胎骨 (FetalBone ,FB)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在 12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中份形成方形骨缺损 ,左右侧骨缺损分别植入FB和DFDB ,表面覆盖PLA膜。术后 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 ,下颌骨标本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 4周两侧缺损内有大量新生骨组织。 8周后植入的FB完全被吸收改建 ,右侧缺损内仍见DFDB残片。 12周双侧新生皮质骨与宿主骨连结紧密。术后各期PLA/FB侧新骨量均高于PLA/DFDB侧。【结论】PLA/FB用于骨缺损修复较PLA/DFDB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牙种植再生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钛膜引导骨再生,研究组(53例)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观察两组修复成功率及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并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周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效果良好,修复成功率高,有效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将复合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明胶海棉移植于硅胶膜管内,旨在观察异体BMSCs促进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抽取大耳白兔胫骨结节及股骨转子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获取BMSCs并培养、扩增.36只成年新两兰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造成双侧12 mm桡骨缺损,A组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并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骨代用品的联合牙周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骨内缺损与单用屏障膜的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联合手工检索1994-2004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引导组织再生术相关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筛选出的10篇适用文献。进行综合的测量结果包括术后牙周袋深度的减少、附着水平的增加、牙龈退缩以及二次手术探查的骨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牙周再生技术组共171例,引导组织再生术对照组共1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牙周再生技术术后的牙龈退缩比引导组织再生术少(加权均差为-0.39mm,95%可信区间为-0.61-0.17mm),其他临床指标两组未见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牙龈退缩上的差异结果可靠,以牙槽嵴顶的吸收和骨损底部骨增加为结果的研究间异质性显著,改变纳入标准去除质量较低的研究后,异质性消失,余下研究使用的骨代用品恰好一致,均为同种异体脱矿冻干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疗效仍无差异。结论 现有的证据支持联合牙周再生技术治疗骨内缺损术后的牙龈退缩小于单用屏障膜的引导组织再生术,但是目前的证据水平仍不能充分支持联合牙周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骨内缺损疗效优于单用屏障膜,尚需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确定联合牙周再生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不同时间龈沟液和牙槽骨中糖氨多糖(GAG)变化,探讨龈沟液中GAG变化对判断牙周组织再生成熟度有否帮助。方法 将6只杂种犬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采用自身对照。对照组行常规翻瓣术,实验组行GTR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4,6,8周检测龈沟液及牙槽骨中GAG水平。结果 GTR组术后第4,6周龈沟液及牙槽骨中GAG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观察GTR治疗术前后龈沟液中GAG水平对判断牙周组织再生成熟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