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以PCR和多重PCR法检测76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HPV阳性率为80.0%.HPV感染率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宫颈癌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鳞癌中HPV 16阳性率为63.4%,HPV 18阳性率为5.6%,在宫颈腺癌中HPV 18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 16和宫颈鳞癌密切相关,HPV18和宫颈腺癌密切相关,HPV感染对宫颈癌的进展及组织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关系。方法 :采用 PCR方法对 32例宫颈癌、4 8例宫颈糜烂、2 1例正常宫颈的宫颈分泌物进行 HPV检测。结果 :1宫颈癌患者 HP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糜烂、正常宫颈者 (P <0 .0 5 ) ;2初婚年龄 <1 8岁者 ,在宫颈癌、宫颈糜烂及正常宫颈中分泌物 HPV的检出率高于初婚年龄≥ 1 8岁者 (P <0 .0 5 ) ;3<4 0岁者宫颈糜烂及正常宫颈中分泌物 HPV的检出率高于≥ 4 0岁者 (P <0 .0 5 ) ,但在宫颈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在正常宫颈、宫颈糜烂及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中 ,妊娠次数 >1次者 HPV的检出率与妊娠次数≤ 1次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是癌前病变及癌变的主要原因 ,对 HPV感染患者应密切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3.
HPV16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HPV16型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技术检测 73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活检组织、2 6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型 ,分析其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 ,HPV16检出率为 6 1.6 % (4 5 / 73) ,与对照组相比 (0 % ) ,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 =2 9.38,P <0 .0 5 )。结论 :HPV16型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孟庆更  蔡茹艺 《北京医学》2007,29(11):664-666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结果 268例宫颈组织中HPV16、HPV18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4.78%(120/268)、8.96%(24/268),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V18(P<0.05).HPV16或HPV18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5例存在双重感染(P<0.01).HPV16的检出率随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HPV18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16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定性检测对宫颈癌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另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表达;设计高危型HPV(HPV16,18,31,33,58等)通用引物,以touch-down PCR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结果(1)从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survivin表达逐渐增强(P<0.05);(2)survivin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3)从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高危型HPV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4)高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survivin与高危型HP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及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炎组)、3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及3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HPV检测,了解不同组别患者HPV感染状况。结果: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与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相比明显较高;癌前病变组患者HPV阳性率与宫颈炎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存在紧密关联,HPV感染直接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在宫颈癌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PV1 6感染后宫颈癌前病变中bcl- 2蛋白表达的特点 ,探讨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 (PRINS)技术及SP法对 40例慢性宫颈炎 ,46例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 ,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进行HPV1 6的检测及bcl- 2表达。结果 :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组及CIN组的HPV1 6感染率及bcl- 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 (P <0 .0 5 ) ;73例HPV1 6阳性者bcl- 2蛋白表达 40例 ,阳性率 5 4 .8%,5 7例HPV1 6阴性者bcl- 2蛋白表达 1 3例 ,阳性率 2 2 .8%,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在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化生、CIN的进展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HPV-16、HSV-2、EBV感染及PCN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PV - 16、HSV - 2、EBV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 5 4例宫颈癌和 2 0例正常宫颈的HPV - 16、HSV - 2、EBV蛋白及PCNA表达情况。 [结果 ]HPV - 16、HSV - 2、EBV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表达率分别为 5 7.4 %、38.9%、5 5 .6 %和 5 %、5 %、10 % (P <0 .0 5 ) ;PCNA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表达率为81.5 %和 15 % (P <0 .0 5 ) ,而且随着宫颈癌病理分级的增高 ,其表达的阳性率也增高 ,强度增强 ;HPV - 16阳性组的PCNA表达高于阴性组 (P <0 .0 5 ) ,HSV - 2、EB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PCNA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种病毒混合感染者的PCNA表达均为阳性。 [结论 ]HPV - 16、HSV - 2、EBV感染会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汕头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HSV2感染以及C erbB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宫颈癌(84例 )组织与正常宫颈 (13例 )组织的HPV DNA、HSV2 DNA ,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一宫颈癌组织标本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C erbB 2表达情况。结果 :①宫颈癌组织HPV DNA ,HSV2 DNA阳性率分别为 4 7 6 % ,4 6 4 % ,正常宫颈组织则为7 7% ,15 4 %。宫颈癌组织的HPV、HSV2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P <0 0 1,P <0 0 5 )。②宫颈癌组织中 ,HPV、HSV2双阳性 2 4例 ,经统计学处理 ,HPV和HSV2间的感染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③宫颈癌组织的C erbB 2表达率为34 5 % ,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0 /13,P <0 0 5 )。④ 75 9%的C erbB 2阳性患者 (2 2 /2 9)与HPV和 (或 )HSV2同时呈现阳性。结论 :汕头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较高的HPV、HSV2感染率和C erbB 2表达率密切相关 ,三者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南部维族妇女感染HP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以新疆南部的维吾尔族妇女为研究对象,从宫颈组织中提取DNA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判断是否有HPV感染,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感染的HPV基因型.结果:1.130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包括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阳性率为72.3%(94/130);30例对照组中HPV阳性率为0.0%(0/30).两种常见亚型为:HPV16(58.8%)和HPV18(6.9%).2.直线相关分析,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型感染密切相关(r=0.924,P=0.000).3.HPV多重感染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HSIL及宫颈癌中的比例虽有上升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感染HPV常见型别以HPV16为主,其次为18型和58型.HPV16是HSIL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型别.  相似文献   

11.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随访2006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我科宫颈活检病理为CIN的患者112例,其中CIN-I级78例,CIN-II级26例,CIN-III级8例,分别予随访观察、物理治疗(微波、光谱)、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术等治疗。随访2年,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IN-I级随访组自然转常率显著低于物理治疗组和全子宫切除组,随访组1年、2年复发率高出物理治疗组3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II级随访组自然转常率显著低于物理治疗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物理治疗组,CIN-III级均治愈无复发,行全子宫切除的14例,标本中病理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病理不相符例8(17.2%),不相符中有5例较阴道镜的病理诊断严重。结论:CIN-I级可以随访定期复查,但最好物理治疗,CINII级及以上患者应行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妇女可以选择宫颈锥切,但需要长期追踪;宫颈术后随访的基本内容是细胞学、阴道镜及HPV检测,CIN的随访与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亚琴 《河北医学》2008,14(12):1436-1437
目的:探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CIN的患者85例,采用LEEP治疗,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治疗CIN,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8%,平均手术时间为9m in,平均出血量为8ml。结论:LEEP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且可提供完整的标本送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12月以424例妇科门诊就诊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行HPV、TCT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宫颈HPV及TCT的单独检测,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方法学评价。结果424例就诊女性患者49.5%为HPV阳性,且随着宫颈疾病病变程度不断进展,HPV阳性率也呈现升高趋势;424例TCT检查结果: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阳性率为49.3%,其中ASC10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4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两种方法联合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相对于单独检查,灵敏度(98.1%)、约登指数(0.78)及阴性预测值(93.6%)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筛检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宫颈癌变过程中E-cadherin、Snail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标本共115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不同组织学阶段标本中E-cadherin、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随着由慢性宫颈炎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乃至宫颈癌的逐步发展,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各种组织间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Snail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Snail在慢性宫颈炎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3个组织学阶段表达逐渐增强,E-cadherin在这3个阶段表达递减,其改变使癌细胞易于从癌组织上脱落,进而浸润、转移,Snail调节E-cadher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罗安俐  金小方  陈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07-3809
目的:通过对合江地区宫颈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宫颈癌高发区泸州市合江县农村进行为期3a的调查研究,以榕山镇中心卫生院及合江县医院门诊就医的年龄为25岁~45岁的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采样,应用TCT技术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再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检测;最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5.8±2.21)岁,经TCT筛查,发现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及CINII共163例,CINI96例,良性病变53例;HPVDNA阳性253例,总阳性率为81.0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年龄、怀孕次数、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肿瘤家族史、长期口服避孕药、卫生条件、HPV感染(P<0.05),其中HPV感染是最密切的因素。结论:宫颈癌与HPV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与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而怀孕次数、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肿瘤家族史、长期服避孕药、卫生条件六因素为促进宫颈癌发生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宫颈糜烂"是女性宫颈的常见状态,在妇科临床上是应用最多的诊断术语之一.Alan H.DeCherney and Lauren Nathan的世界权威教科书《当代妇产科学诊断与治疗》第9版认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但国内目前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到底有无因果关系.就"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术( CADR )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CDF )对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0月手术治疗的62名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CADR组与ACDF组。采用颈椎JOA、NDI评分评价症状及神经功能,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评价颈椎活动范围及退变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CADR组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ACDF组内比较与两组间末次随访时比较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CADR术后对邻近节段的退变影响较ACDF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普刀(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20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LEEP)组和对照组(微波)各100例,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620,P=0.012〈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760,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脱痂出血量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阴道排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421,2.643,2.752,P〈0.05)。结论利普刀(LEEP)治疗宫颈糜烂安全可靠,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本区域宫颈病变的状况进行筛查分析.方法:通过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我院2008年1月~ 2011年1月宫颈病变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结果:TCT检查8426例,异常TCT627例,其中ASCUS288例,ASC-H 98例,LSIL 100例,HSIL 132例,SCC 4例,AGC 5例,细胞学阳性病例检出率7.44%(627/8426).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543例,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 245例(45.12%),CINⅠ 81例(14.92%),CINⅡ 82例(15.10%),CINⅢ 103例(18.97%),宫颈癌21例(3.87%),宫颈湿疣 11例(2.03%).病理学阳性病例检出率为3.54%(298/8426),其中CIN的检出率为3.16%(266/8426).结论:本区域宫颈病变检出率高,通过TCT技术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病理检查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对防治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次LEEP同时治疗和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收住院的191例患者,采用LEEP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宫颈锥切。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患者反应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7.38%(186/191),平均手术时间为6.1分钟,出血量7.3m 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C IN,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