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医事法学是医学与法学交叉渗透而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培养具有医学与法学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011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在当前医患矛盾日渐突出、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特殊背景下,如何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不同于政法、财经、师范、理工类院校纯法学人才培养的卓越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卓越医事法律人才培养定位、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等3个方面,探讨卓越医事法律人才培养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等,以期对我国卓越医事法律人才培养的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有其合理性但存在诸多弊端,应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医事法律极具实践性,唯有创建一个体系化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合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医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医事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研究如何培养高级专门的医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医事法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有效解决,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冲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学生接受的是单纯法学思维训练,且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一直无法达到既定目标.采用临床医学专家全程参与的方式,为医事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通过训练学生从医学角度去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技能,能够打破医学与法学之间的隔阂,从而走出目前医事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医事法学专业独立和发展以及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中居于中心地位。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充分体现专业性质、旨在实现医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医学与法学“交叉性”三个特有原则。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应是一个系统、动态、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医事法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有效解决,缓解激烈的医患冲突。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学生接受的是单纯法学思维训练,且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一直较难达到既定目标。临床专家全程参与的方式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通过训练学生从医学角度去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技能,能够打破医学与法学之间的隔阂,从而走出目前医事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有其合理性但存在诸多弊端,应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医事法律人才.通过问卷调查、直接对话以及教学实践探讨医事法学课程的最佳设置,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为医事法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从个别医学院校起初尝试本科教育,到目前全国二十多所院校举办医事法学专业,并发展起医事法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可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医事法律人才培养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选择大学本科这一医事法律人才培养较为成熟的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需要、大学教育的特点、专业特点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提出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医学与法学有机结合,培养规则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的自我完善等观点,以期完善我国医事法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医事法学专业性质、培养目标与人才性质的科学界定是构建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构建在遵循医事法学人才培养特有原则基础上,应紧紧围绕医事法律人才性质进行。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运行应基于多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医事法学是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作为全国第二所、西部第一所开办法学专业(医事法律方向)的高等医学院校,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泸州医学院按照培养医法交叉融合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一支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编写了专业特色教材,建立了研究中心、学术期刊等学科平台以及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开辟了一条医事法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杨飞 《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29-230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办康复治疗专业入手,讨论高职院校开办康复治疗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探索高职教育层次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为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张謇作为早期现代化先驱,他在苏北创立“通海垦牧模式”,开展沿垦事业的主张及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业发展的视角总结,“通海垦牧模式”有七个主要特点。走新型的农工集合、统筹发展之路,是“通海垦牧模式”成功的二个重要历史经验。这一模式以“公司加农户,,为组织建立农村的经营体制,以及重视农民教育,走新型的农工结合、统筹发展之路等历史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给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必须研究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国家出台的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药学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药学教育面临的重大和紧迫的任务.本文借鉴美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国家出台的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药学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药学教育面临的重大和紧迫的任务.本文借鉴美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加强二者的融通和对接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选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教师队伍的整合与塑造、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搭建和隐形教育功能的发挥等多个环节着手,以培育医学生优良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护理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现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多途径多方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三平台三融合,思政课程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多维度、多时段、多方式,从而推进护理专业人才素养的高阶提升。  相似文献   

19.
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预防医学实用性人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贾红  李丽  刘毅 《医学教育探索》2005,4(2):110-112
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队伍专业人才缺乏,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给预防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预防医学教育正在积极探索预防医学教学改革,针对公共卫生体制的改革,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和修改培养计划,加强人文社科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的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预防医学的使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依然是当前乡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难题,该文章将激励伦理方法与维系道德关系的传统方法相整合,以建设和稳定乡村卫生人才队伍,维系其在乡村社会的道德关系.具体提出三点对策:运用价值观念激励法,促进乡村卫生人才爱岗乐业;采取行为评价法,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与考核;正向媒体宣传辅以榜样示范法,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