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蕨的抗菌作用强度,并将其与黄连、黄芩、穿心莲等进行抗菌活性比较。方法:采用二倍平皿稀释法。结果:乌蕨抗菌作用与黄连、黄芩相近,强于穿心莲。结论:乌蕨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等十种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方法:乙醇回流法、碱提法、常压加热煎煮法分别处理黄柏、黄芩、槐花、连翘、防己、黄连、苦参、穿心莲、蛇床子、麻黄等十种中药材;平板打孔法观察各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比较提取物单用或与抗生素合用后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结果:经黄芩或黄连提取物处理后,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的最小...  相似文献   

3.
乌蕨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开展其抗菌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从乌蕨挥发油中分析出4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4种,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24.76%),松油醇(7.24%)和香叶醇(6.06%)。抗菌活性研究显示,乌蕨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乌蕨挥发油成分检出率为72.0%,其中主要成分单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吴蕊  许礼发  叶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08-1010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药的水提取物与醇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黄连、黄芩、连翘、大黄、大蒜、三颗针、金银花、白头翁、苦参、马齿苋加水煎煮以及加乙醇浸泡热回流提取法,所得溶液倍比稀释,测定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连翘、金银花、大黄几乎无抗致病性大肠杆菌活性,其余7种中药显示出不同的抗菌强度,黄连、大蒜、黄芩抗菌活性较好,其中大蒜与黄连乙醇提取物对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MICs均<1.96 mg/ml,白头翁、三颗针、马齿苋、苦参的抗菌活性次之。结论:黄连、大蒜与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可从中药材中开发新一代的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鱼腥草、穿心莲、金银花对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5种中药制成水煎剂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大小,并对5种中药进行倍比稀释后观察其抗菌效价。结果:5种中药单味水煎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连、黄芩、鱼腥草的抗菌效果较好。结论:选择合适抗菌中药对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常见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针对性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并初步探究其体外抑菌机制。方法从60种中药颗粒剂中,筛选对28株泛耐药菌有体外抗菌活性的中药。调整有抗菌活性药液pH至中性,比较调整pH前后抑菌效果差异。检测有抑菌活性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抑菌效果以及对细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改变。结果筛选出黄芩、黄连、麻黄和鸡血藤等4种对泛耐药菌均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其MIC依次为:64、64(82.1%黄连菌株)、128(19.9%)、128、256 mg/mL;MBC依次为:128、64(28.6%黄连菌株)、128(71.4%)、256、512 mg/mL。4种中药调整pH前后抑菌效果均无差异(P>0.05)。黄连和黄芩联合应用时的FIC值均>2。随着4种药物浓度的增加,ALP的浓度均升高,其中黄芩和黄连作用后的ALP浓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黄芩、黄连、麻黄和鸡血藤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黄芩和黄连的抗菌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但黄芩和黄连联合用药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外观察黄连等8种中药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为选择中药治疗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做初步准备。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对几种常见条件致病菌均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最小即抗菌活性最强,鱼腥草、穿心莲、板蓝根对这几种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芩、黄连、黄柏3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比较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两倍稀释法。结果:3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都明显优于痢疾杆菌。体外抗菌强弱顺序为:黄连、黄芩、黄柏。结论:从体外抗菌角度来看黄连为治疗痈肿疮毒和痢疾的首选药物,其次为黄芩,黄柏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归纳、整理1994年至2012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清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文献,根据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原则和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评定标准,对《中药药理学》教材中具有抗菌作用的清热药进行文献再评价。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体外抗菌作用确切;穿心莲、夏枯草、板蓝根、苦参、知母、青蒿、牡丹皮实验依据不足,尚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乌蕨总黄酮及水提液的药理试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观察乌蕨有效部位总黄酮与乌蕨水提液的保肝、抗炎、止血作用,采用CCl4致中毒性小鼠肝损伤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小鼠断尾出血法,观察乌蕨总黄酮及其水提液对小鼠血清ALT活性、耳肿胀度及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乌蕨总黄酮可降低CCl4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的活性,减轻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其水提液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对小鼠血清ALT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乌蕨具有保肝、抗炎、止血作用,其水提液中具有消炎、止血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栀子等中药抑制柯萨奇B3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栀子、黄连、黄芩、大青叶及复方制剂在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CVB3)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技术比较栀子、黄连、黄芩、大青叶及复方制剂等药物对CVB3引起的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芩抗病毒作用最强,治疗指数(TI)为35.09;黄连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最强,TI为83;栀子抑制病毒吸附和增殖作用最强,TI为238.09。结论栀子、黄连、黄芩、大青叶及复方制剂等药物对CVB3增殖的不同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葛根芩连汤(GQD)各配伍组合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各煎液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配伍组合后的药效学改变。结果 各配伍煎液的MIC不全相同。结论 GQD各配伍组合水煎液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不全相同;在全方中,抑菌作用药物主要为黄连与黄芩,炙甘草与葛根无明显抑菌作用;两药与黄芩、黄连配伍时对其抑菌拮抗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对菌痢模型药效,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兔盲肠分流术后直接结肠内接种,制作菌痢兔模型。按正交设计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对菌痢模型的肠内容物细菌计数及肠组织内细菌计数,结肠炎指数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各配伍对结肠内细菌计数及结肠组织内细菌计数,以黄连、黄芩作用为主,黄连与黄芩相互拮抗,其最佳组合为单味黄连,结肠炎指数为炙甘草。结论在葛根芩连汤各种配伍对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的作用上,对细菌的影响,以黄连为优;对病理学损害的改善,以炙甘草为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提取物对抗生素治疗大鼠皮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的影响.方法:蒸馏水煎煮法、醇提法分别获得黄连、黄芩提取物.10%TBAS皮肤烫伤后涂抹铜绿假单胞菌,建立大鼠皮肤感染模型,大体观察、镜下检查创面组织学变化,血培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黄连、黄芩提取物均可减少烫伤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大鼠的死亡率,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黄芩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获得了黄芩茎叶HPLC指纹图谱.结论:指纹图谱可用于控制黄芩茎叶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受试药组衰老小鼠分别灌胃50、100、200mg/kg的黄芩多糖溶液,共7周,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黄芩多糖能使小鼠脑、肝中的丙二醛(MDA)不同程度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黄芩多糖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而达到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黄连、黄柏、黄芩和金银花复方水煎剂治疗烧伤大鼠创面感染,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和混和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量。大鼠随机分成假烫组、烧伤创面感染对照组(烧感组)和烧伤创面感染十中药治疗组(中药组)。烧感组和中药组在伤后8、24和48h抽血查上述指标。结果示烧伤创面感染的大鼠自烧伤后24h起血浆IL-6均高于正常,烫伤后48h烧感组血浆IL-6显著高于中药组(P<0.01)。TNF的诱生量从伤后24h起,中药组显著高于烧感组,中药组伤后24和48hTNF的诱生量分别为4.2±0.9ng/ml和2.61±1ng/ml;烧感组分别为1.1±0.3ng/ml和0.9±0.3ng/ml(P<0.01)。由此说明抑制内源性致热因子IL-6和TNF的产生是中药清热解毒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