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赣州市7~18岁儿童少年1995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发育的状况,并与本市1985年的生长发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10年来,赣州市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是明显的,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分别平均增长2.0cm,2.0kg,2.5cm;女生分别平均增长2.5cm,1.6kg,1.7cm。  相似文献   

2.
张乐  马维维  王军  张倩 《海南医学》2023,(3):404-408
目的 掌握汉中市3~12岁儿童身高特征及身材矮小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抽取汉中市3~12周岁儿童总计13 723名,收集所有儿童的年龄、身高、性别、地区分布等资料,并与2005年中国9市儿童体格调研数据制定的儿童身高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汉中市3~12岁儿童身高特征:3~6岁城市和郊区男女儿童身高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12岁城市男生身高和女生身高均高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男、女生身高曲线对比,9岁以后女生身高逐渐高于男生;郊区男、女生身高曲线对比,9~10岁身高曲线重合,10岁以后女生高于男生。(2)与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调研数据制定的儿童身高标准进行对照,汉中市6~12岁儿童身材矮小发病率为7.64%,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7.00%、7.69%;城市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5.71%、6.23%;郊区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8.84%、8.57%。结论 汉中市3~12岁儿童平均身高总体均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平均年生长速度城市男童5.97 cm、女童6.26 cm,郊...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身高增长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并探索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筛查超重、肥胖标准和《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筛选体重正常7~18岁儿童青少年,整理身高及饮食行为指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构建多水平模型分析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结果:基于身高增长将男、女生生长期均划为4期,男生为突增前期(7~10岁)、突增期(11~12岁)、突增后期(13~14岁)和稳定期(15~18岁);女生为快速增长期(7~10岁)、增长期(11~12岁)、增长后期(13~15岁)和稳定期(16~18岁)。男女生各生长期城市学生身高均高于农村学生(P<0.01),且城乡差异随生长期呈抛物线趋势,在男生突增期和女生增长期差异最为突出分别为3.31 cm和3.15 cm;在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早餐对身高生长有促进作用(增长系数分别为0.40 cm和0.57 cm,P<0.01);在男、女生各生长期(除女生稳定期)牛奶对身高均有促进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促进作用最强分别为0.91 cm和0.94 cm;在男、女生生长早、中期鸡蛋均有利于身高的生长(P<0.01),且随生长期有增强趋势;早餐、牛奶和鸡蛋对身高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下降趋势。结论:早餐、牛奶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早期更有利于促进其身高生长,鸡蛋对身高促进作用随生长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回族6-17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发育资料,在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宁夏同心县调查了回族学生5937人,并与1978年当地同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资料进行动向对比。结果,19年身高男生平均增长4.9cm,女生增长3.3cm;体重男生平均增长5.80kg,女生平均增长4.46kg;发育曲线第一交叉与1978年同时出现,第二次交叉提前1年出现。提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族儿童少年体格发育有了明显的增长,速度接近于我国城市7-18岁各年龄组10年增长的幅度,均值达到了国内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 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筛选其中持续追踪6次以上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使用SITAR模型对样本人群身高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 579人,其中男生26 524人,城市学生26 008人,男、女生中位随访年龄分别为7.74和7.72岁,男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2.72±0.89)岁,晚于女生的(10.98±0.95)岁(t=207.639,P<0.001),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速度为(10.12±1.49) cm/年,高于女生的(8.35±1.12) cm/年(t=150.826,P<0.001)。城市、乡村学生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城市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男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小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女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大于乡村女生。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女生突增高峰年龄早于男生,但突增高峰速度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突增高峰年龄较乡村学生早,但是城市男生突增高峰速度低于乡村男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近15年来的流行趋势变化,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5年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对象为7~22岁学生.利用新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检出率.结果:2000年我国7~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7%、1.46%、2.32%和0.92%,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38%、4.34%、5.94%和3.67%,比1985年成倍显著上升.地区差异极其明显:部分发达大城市男女生肥胖率达9.63%和4.50%,超重率达15.29%和8.77%;多数地区处于肥胖流行早期,西部肥胖检出率很低,乡村女生基本无肥胖流行.结论:中国发达地区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其它地区也应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及超重、肥胖和矮小的患病情况。方法:抽取了天津市城区5 374名学龄儿童,收集身高、体重及计算体重指数;以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的标准,计算超重、肥胖、矮小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相同,男生体重均高于同年龄组女生。(2)6.5~8.5岁组、9.5~10.5岁组、11.5~12岁组男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6.5~9.5岁组、10.5~11.5岁组女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男生和女生体重均高于全国水平。(3)超重的总检出率为12.11%,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7.66%,其中男生分别为11.91%和19.67%,女生分别为12.30%和15.49%;男生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4)矮小的总检出率为1.99%,男生矮小的检出率为1.96%,女生矮小的检出率为2.02%。结论:肥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该调查中超过1/4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矮小发病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儿童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河南省制订学生生长发育标准提供依据。六项形态指标增长速度高峰年龄,城市男生为12岁,女生为11岁。乡村男女学生皆为15岁。男女大部分形态指标有两次交叉,身高、体重的第一次交叉在9~10岁,第二次交叉在12~13岁。六项形态指标城乡学生间有差异,一般城市大于乡村,生长发育水平较1979年有提高,身高平均男生提高1.71cm,女生提高0.88cm。身高、体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银川市8~18岁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银川市8~18岁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儿童青少年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银川市8557名8~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及体重百分位数的调查.结果银川市8~18岁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符合一般的发育规律,男、女生的形态及肺活量等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身高的发育曲线呈现两次交叉,营养状况良好占81.6%.结论银川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变化趋势及城乡不平衡性。方法:选取 1985、2000、 2010年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共18 112例,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个群体,计算各阶段身高的增幅、每10年增速、发育高峰年龄及变异系数,对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985—2019年,新疆维吾尔族 7~18 岁中小学生身高总体呈增加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 7.59、5.27、6.00、2.88 cm(P均 < 0.001)。各年龄组增幅不一,男生和城市学生增幅较大。城市学生2010—2019年身高增速最快(城男4.65 cm/10 年、城女4.97 cm/10 年),乡村学生1985—2000年身高增速最快(乡男4.04 cm/10 年、乡女3.22 cm/10年),2000—2010年各组身高均呈负增长。维吾尔族7~ 18岁中小学生除城女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提前外,城男、乡男和乡女突增高峰年龄较平稳,近年有下降趋势;维吾尔族城市18岁男女平均身高差从1985的11.39 cm增大到2019年的14.20 cm,乡村地区从1985年的11.44 cm增大到2019年的13.26 cm,乡村学生增长潜力较大。身高不平衡使用身高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height,CV-h)来衡量,结果表明,34 年间乡村学生 CV-h有减小趋势,城市学生CV-h则增大,2010年开始城市学生CV-h大于乡村学生,各年份男生CV-h均大于女生。结论: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呈持续增长趋势,总体增速减缓,特别是乡村男女,但城市增速增高;维吾尔族学生存在明显的城乡身高不平衡现象,城市内部不平衡性扩大,乡村减小。应更多地关注这些地区差异,并制定政策和战略,以减少身高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ecular trends in body height and weight o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ethods 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five cross-sectional Chinese National Surveys on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Overweight/obesity was defined as BMI-for-age Z-score of per the Wo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ference values. Body height and weight for each sex and age were standardized to those reported in 1985 (standardized height: SHY; standardized weight: SWY) and for each sex and year at age 7 (standardized height: SHA; standardized weight: SWA) using the Z-score metho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in Chinese children was 20.2% among boys and 10.7%among girls in 2010 and increased continuously from 1985 to 2010. Among boys and girls of normal weight, SHY and SHA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SWY and SWA, respectively (P < 0.001). Among boys and girls with overweight/obesity, SH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WY (P < 0.001), and showed an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after age 12. SHA was lower than SWA among overweight boys aged 7-8 years and girls aged 7-9 years. SHY/SHW and SHA/SWA among normal-weight groups were greater than among overweight and obese groups (P < 0.001). 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may be relat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body weight before age 9 and lack of secular increase in body height after age 12.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an objective measure to assess actual body shap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Methods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Survey on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CNSSCH)in2005,210 927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7-18 years)body height,body weight,chest circumference,sitting height,chest circumference-height ratio,chest circumference-sitting height ratio,chest circumference-low limb ratio,and sitting height-low limb ratio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develop an objective measure by using transformation variables and explored factor analysis(EFA).Discrimination power of the objective measure was evaluated based on BMI reference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Results The objective measure included four dimensions scores:transverse dimension(TD)indicating weight and chest circumference;length dimension(LD)indicating height and sitting height;transverse-length ratio dimension(TLD)indicating chest circumference-height ratio,chest circumference-sitting height and chest circumference-low limb ratio;proportion dimension(PD)indicating sitting height-low limb ratio.The whole dimension(WD)indicating the whole body shape was showed by the average of four dimensions scores.Four dimensions and WD scores were approximately80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normal weight,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overweight,obesity,and underweight(all P-values0.001).Areas under ROC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compared with normal weight ranged from 0.88 to 1.00 for scores of TD,TLD,and WD.Conclusion The objective measure which included four dimensions was explored,and TD,TLD,and WD had significant discrimination pow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18个少数民族学生1985年至2010年成年身高生长长期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方法:利用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对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土族和羌族18个少数民族17岁学生身高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男生的成年身高有很大幅度提高,2010年18个少数民族17岁男生平均身高均超过162 cm,回族、蒙古族、朝鲜族17岁男生平均身高均超过170 cm;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2 cm的民族分别是回族(2.64 cm/10年)和侗族男生(2.05 cm/10年),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1 cm的民族有朝鲜族(1.99 cm/10年)、藏族(1.90 cm/10年)、哈尼族(1.80 cm/10年)等12个少数民族。2010年,所调查的18个少数民族17岁女生平均身高均超过150 cm,有15个少数民族女生的成年身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1 cm的民族分别是回族(1.56 cm/10年)和朝鲜族女生(1.29 cm/10年),身高增长幅度具有显著性的民族有回族(3.89 cm)、朝鲜族(3.23 cm)、侗族(2.35 cm)等9个少数民族(P<0.05)。结论: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但各民族男、女生成年身高增长幅度存在明显不平衡,要给予生长长期趋势增长缓慢的少数民族更高的关注度。同时,对成年身高增长较为迅速的少数民族亦要注意其生长长期趋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血瘦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体脂指数以及与孕母体重、体脂指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 2例新生儿 (男 2 4例 ,女 18例 )脐血瘦素的浓度 ,同时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以及孕母临近分娩时的体重及身高等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 (6 0 6± 3 33) μg/L与出生体重、体脂指数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5 0 ,0 5 4,P <0 0 1) ;(2 )LGA、AGA与SGA组间脐血瘦素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孕母体重 (75 36± 8 5 8)kg及体脂指数 (2 8 4 1± 3 11)kg/m2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脐血瘦素可作为评价胎儿宫内发育的一项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九市城郊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掌握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积累系统的历史性资料。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城、郊、男、女22个年龄组,共调查哈尔滨、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市0~7岁健康儿童157362名。结果9市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坐高值与1985年比有明显的增长;头围、胸围的变化不大;体重、身高的城郊差别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仍为北、中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结论9市城郊0~7岁儿童的生长水平和营养状况较10年前又有明显地提高,郊区儿童的10年增长速度赶上和超过了城区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苏省昆山市12月龄幼儿身长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2002年-2012年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身长、体重记录完整的12月龄幼儿1087例,记录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出生体重、孕周、分娩方式、性别、身长、体重、喂养方式、初次保健时间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12月龄幼儿身长、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12月龄幼儿身长、体重与出生孕周、分娩方式、初次保健时间、户口类型无关,体重亦与出生年份无关(P>0.05);12月龄幼儿身长、体重与出生体重、性别、喂养方式有关,身长亦与出生年份有关(P<0.01,P<0.05)。出生孕周、女性胎儿、喂养方式、出生体重和初次保健时间是12月龄幼儿体重、身长的影响因素,分娩方式、出生年份和户口类型仅对12月龄幼儿身长有影响。结论:12月龄幼儿身长、体重受胎儿相关因素及出生后因素的影响,提示幼儿早期保健的关口应该前移,孕期就应重视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7.
7—15岁儿童24年四项形态指标平均每10年增长值:男童身高增2.85cm;体童增1.7kg,胸圆增1.2cm,坐高增0.9cm;女童身高增2.67cm,体童增1.45kg,胸围增0.92cm,坐高增0.84cm。第一交叉年龄,身高由11岁提到10岁,坐高由11岁提到9岁,胸围与体重交叉年龄未变。第二交叉年龄,身高由14岁提到13岁,坐高和体重均由15岁提到14岁。58年胸围15岁未出现,82年提到14岁。上述儿童发育水平提高的事实,说明长春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分析中国大城市儿童青少年1979至2005年的生长长期趋势,为制定宏观干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来自16个省/直辖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分析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结果:26年来男、女平均身高增幅为6.5和4.7 cm,体重增幅为8.9和5.2 kg.男、女增速均以1985至1995年期间最快,身高分别达每10年增加3.8和3.0 cm;体重分别达每10年增加4.7和3.1 kg;该长期趋势迄今仍保持强劲.青春期发育年龄持续提前,身高生长突增峰值(女12岁和男14岁分别达每10年3.3和2.4 cm)不断增长,对长期趋势贡献最大.男、女成年身高分别增长3.2和2.1 cm,增幅为每10年1.2和0.8 cm.近20年来BMI分布曲线加速右移,提示儿童肥胖流行增势迅猛.结论:我国正出现儿童期生长加速、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和身体比例变化等迅猛的全方位生长长期趋势.不仅应看到该趋势对提高我国儿童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还应高度关注该趋势在引发成年期慢性疾病(尤其如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疾病危险)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红  朱琼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19-2120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对精神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将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单用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治疗8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氯氮平组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重1.58kg,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虽有体重增加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均可引起患者体重的增加,但后两种药物对体重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278例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身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BMD测定结果与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及B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8例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7.0%(75/278)。年龄〉50岁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年龄≤50岁者;体重≤60 kg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体重〉60 kg者;身高≤155 cm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身高〉155 cm者;BMI≤20 kg/m^2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BMI〉20 kg/m^2者;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者,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降低主要发生于腰椎骨,年龄≥50岁、绝经、体重≤60 kg、身高≤155 cm、BMI≤20 kg/m^2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低骨量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