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血压患者高凝血症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29例,口服银杏叶片8周,测定用药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进行疗效观察和比较。结果:全血粘度下降了15.98%,血沉下降21.66%,红细胞刚性和聚集指数分别下降了24.08%和41.39%,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下降了36.12%。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地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继续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及营养神经药物,并针对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观察两组血脂、血液流速等指标,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横向比较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防止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继续进展,各项治疗指标疗效优于常规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肖旭  胡卫健 《四川医学》2012,33(5):751-753
目的观察比较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在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治疗的基础之上,分别加入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干预。其中,柿叶提取物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30d,分别观察头晕、目眩等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柿叶提取物组有效率88.3%,银杏叶提取物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柿叶提取物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较银杏叶提取物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柿叶提取物组较银杏叶提取物组能更有效地改善脑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郭慧  杨科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79-18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用格列齐特降糖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疗程15 d。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能够降低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氧化 -抗氧化系统的作用及途径。方法 :43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口服银杏叶片 ,检测其用药前后体内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果 :用药 8周后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MDA含量下降了 2 5 .10 % (P <0 .0 5 )NO含量上升了 3 .4% ,SOD和GSH -px活性分别上升了 3 4 .70 % (P <0 .0 1)和 40 .0 0 %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贺信祥主任检验师等人历经5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从改善血液流变性入手可有效防治老年病。这项研究在全程质量控制一致条件下,从多靶点观察了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及癌症血液流变性的共同性和普遍规律,提出了通过改善患者血流变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糖耐量减退患者血清胰岛素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 6 8例老年糖耐量减退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静脉滴注 2 8d ,每日一次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脂蛋白及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各点的胰岛素、血糖的血清浓度。 结果 :6 8例经治疗后TG、VLDL及 0 ,6 0 ,12 0min各点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多元回归分析 ,TG、VLDL与OGTT各点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血脂水平 ,尤其是TG、VLDL水平 ,改善老年糖耐量减退患者的血糖代谢及高胰岛素血症 ,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发病72 h内的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每天20万U联合银杏叶提取物20 ml(70 mg)静脉滴注,连用10日,后改为阿斯匹林100 me/天;对照组采用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斯匹林200 mg/天,10天后改为阿斯匹林100 me/天.两组患者均同时应用钾镁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自治疗后7天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7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尤以血液粘稠度和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治疗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以及刺五加注射液并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5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37%,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显著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
梁月娜 《吉林医学》2013,(36):7673-7673
目的:考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基脲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ET患者,按照临床剂量给予所有患者银杏叶提取物和羟基脲联合治疗,并于2周和4周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周和4周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且4周时大多数患者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羟基脲联合使用对ET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胡建  林武存  李兵 《重庆医学》2006,35(12):1070-1071
目的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过处理(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黏度轻度下降。结论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对红细胞、血液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应用MDK-3200KS双通道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分析仪检测了4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液漉变学主要指标与时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全血粘度(高、中、低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积指数、血红蛋白、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其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定期进行血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作为耱尿病诊断、治疗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4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及2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病例组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及中、低切值、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血液流变学异常率为95.7%,红细胞电泳时间异常率最高,为57.4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流变学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2组均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学指标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的检验结果,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沉检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沉检验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血浆黏度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均呈正相关,与血沉呈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 结论 血流变学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呈异常状态,血流变学检验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辅助参考依据,对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两种分子量及取代级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6%HES 200/0.5)及万汶(6%HES 130/0.4)]在手术患者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每组20例。入室后于麻醉前开始,以20ml/(kg.h)的速率分别输入万汶或贺斯60min。测定输液前、输液30、60min时的血压、心率和尿量;于输液前和输液60min测定静脉血血红蛋白(Hb)含量、血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FIB)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与输液前比较,两组输液60min时心率升高,Hh、Hct、PLT下降,APTT延长,FIB升高。输液各时点尿量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稀释后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轻微,万汶对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临床对脂肪肝病人的诊断,实验室没有理想的检测手段。我们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86例,对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以观察临床对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肝素抗凝管混合,先测全血粘度,然后分离血浆测其血浆粘度。甘油三酯取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结果: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细胞代谢促进剂(血活素)对微循环-血流变影响的研究中评价该药物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23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活素注射液1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共14天.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测定甲襞微循环(包括输入输出枝长度、管径、流速、袢顶面积)和血液流变学(包括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时间、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结果血活素治疗组病例在改善微血管状态和流态、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结论细胞代谢促进剂(血活素)对缺血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病情的好转和微循环-血流变指标的改善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张燕  黄勇 《重庆医学》2011,40(11):1070-107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红细胞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分别测定4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心病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红细胞弹性模量、黏性系数、表面积/体积等。结果 (1)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呈高黏状态,全血和血浆黏度增加,聚集指数增加,血沉加快,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2)肺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表面积/体积降低,红细胞膜弹性模量、黏性系数增加。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其几何形状和细胞膜黏弹性异常,不利于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期给予二至丸对自然衰老小鼠血液流变学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二至丸组,二至丸按1.8g.kg-1的剂量给予昆明种小鼠,并制备成含药饲料,自6月龄开始给药,至18月龄结束,测定其对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肌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SDH、LDH活性的影响。结果:二至丸组会使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但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至丸组能提高SDH酶、LDH酶、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丸能够提高心肌有氧代谢能力,从而延缓机体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105例绝经前后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绝经前后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探讨妇女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的机制。方法: 用血液流变仪法、核孔滤膜法、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检测法对105 名绝经前后的健康妇女进行了有关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激素水平的测试。结果: 绝经后组的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能力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对应指标, 而红细胞变形能力却明显低于月经正常组。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与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滤过指数、红细胞膜微粘度呈明显负相关( P< 0-05) 。结论: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血液流变学的不良变化是妇女绝经后心血管疾病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