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醋酸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DDAVP)对食管癌根治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 方法:食管癌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年龄 46 ~ 78岁,既往无胸腔内手术史,无严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高血压,排除有胸腔严重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DAVP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手术开始前10 min经静脉泵注DDAVP 0.6 μg/(kg?h),总剂量为0.3 μg/kg?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观察两组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10 min(T3)?手术30 min(T4)?手术60 min(T5)和手术结束(T6)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应用称重法测量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T2?T3?T4时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DDAVP能够一过性降低食管癌患者术中血压,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巴胺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后早期对左心室收缩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尿量的影响,评价多巴胺对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例择期于体外循环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Ⅱ级或Ⅲ级,年龄≤70岁,男女不限,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或Ⅲ级,术前射血分数(EF)≥45%,且术前未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全凭静脉麻醉?将患者分为多巴胺组(D组,8例)和非多巴胺组(F组,10例)?D组:体外循环停机后,经静脉泵给予多巴胺;F组:体外循环停机后,未给予多巴胺?在起搏器控制心室率一致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泵注多巴胺后)心排血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乳酸?尿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结果:D组与F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D组与F组相同时间点相比,除30?60 min时间点F组 LVEF高于D组外,CI?LVEF?CVP?MAP?SVRI及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D组与F组尿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D组与F组相同时间点乳酸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对于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正常患者,预防性使用多巴胺没有临床必要性,但能明显增加尿量和乳酸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Dex1组(D1组)、Dex2组(D2组)、Dex3组(D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20例.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 μg/kg(10 min注完),继以0.4 μg/(kg·h)维持泵注至硬膜完全关闭.D2、D3组方法相同,负荷剂量分别为0.6、0.8 μg/kg,维持剂量分别为0.6、0.8 μg/(kg·h).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各组麻醉期间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拔管时间、拔管后15 min内呛咳次数.结果:D2组的血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波动轻微,与D1、D3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D1组不能有效抑制呛咳反射,D3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Dex可明显改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且0.6μg/(kg·h)组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至支架成功植入或拉栓成功前10 min(T4)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 μg/(kg· 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 μg/(kg· min)],此期间均维持两组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植入成功后或拉栓成功后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快速房颤)、快速房颤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2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T2、T3、T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快速房颤的比例高于A组;2组患者平均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又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Ⅲ,性别不限,年龄45~6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入室前2 h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预处理,以0.2 ?滋g/(kg·min)持续输注至麻醉诱导前10 min调整为0.6 ?滋g/(kg·min),关胸后恢复为0.2 ?滋g/(kg·min)至拔除气管导管;C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前(T1)?诱导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切皮(T4)?单肺通气30 min(T5)?术毕(T6)?拔管后(T7)心率?血压?血糖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术中心率于T2~T7时减低?收缩压?舒张压于T3~T4时降低,血糖自T3~T7时降低,血浆E?NE于T2~T7时降低(P < 0.05)?与T1时比较,C组患者心率T3~T5时增高,平均动脉压于T3~T4时增高,血糖于T4~T7时增高,血浆E?NE于T2~T7时增高明显(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冯鲲鹏  王天龙  岳云 《北京医学》2013,35(8):639-643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30例,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分为多巴胺组[3~5 μg/(kg·min),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0.01~0.1 μg/(kg· min),NE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吻合前降支时(T2)、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时(T3)、吻合回旋支或钝缘支时(T4)、吻合近端时(T5)、手术结束后(T6)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T2~T4为使用固定器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时的数据.术中搬动、探查心脏血压下降明显时,单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8 μg,记录T1~T6各组去甲肾上腺素的总用量和静注次数.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d、术后1周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记录每组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d、术后1周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时相的比较中,T3的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小动脉楔入压(PAWP),DA组高于NE组.两组T6时心指数(CI)都较基础值增高,每搏量(SV)无明显变化.NE组的外周血管阻力(SVR)基本维持不变,DA组有明显的下降.NE组在吻合血管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总用量[(40±5) vs.(60±25)μg,P<0.05]和静注次数[(7±2)vs.(13±5)次,P<0.05]小于DA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较持续泵注多巴胺加间断单次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更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可能与维持稳定的SVR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切开内复位内固定术患者70例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B组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评价麻醉效果,并记录入室(T0)、臂丛穿刺前(T1)、切皮(T2)、骨折复位(T3)、手术结束(T4)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HR、RR、MAP、SpO2)及BIS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麻醉效果达优者少,达良者多(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MAP无差异(P>0.05);骨折复位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A组RR、SpO2、BIS值均低于B组,同时低于基础值(T0)(P<0.05);T2、T3、T4时A组心率慢于B组及T0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麻醉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有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重度低血流动力状态的药物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5年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指围手术期动脉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或心率<50/min并持续1 h以七.本组共有13例.结果:13例患者静脉应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其中2例患者同时应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2~10 μg/(min·kg),多巴酚丁胺5~7 μg/(min·kg),平均6μg/(min·kg),未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有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可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泵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高龄患者全麻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药有效性和适宜剂量.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60例(年龄≥7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去甲肾上腺素0.025μg/(kg·min)]、C组[去甲肾上腺素0.050μg/(kg·min)]与D组[去甲肾上腺素0.075μg/(kg·min)],每组40例.B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开始时刻分别以0.025μg/(kg·min)、0.050μg/(kg·min)、0.075μg/(kg·min)速度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至切皮.A组于同期以同等速度静脉泵注生理盐水.4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以及气管插管后1(T3)、3(T4)、5(T5)、10分钟(T6)和切皮即刻(T7),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指标:全麻诱导后至切皮低血压的发生率;次要指标:全麻诱导后至切皮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不同时点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有随时间及分组的变化趋势,4组患者存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P<0.05),与A组比较,C组、D组SBP和DBP在T1-T7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有随时间的变化趋势,4组患者存在时间效应(P<0.05),无组间及交互效应(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HR在T1-T7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1).4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0μg/(kg·min)和0.075μg/(kg·min)对于预防高龄患者麻醉诱导后低血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Narcotrend指数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7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予负荷量Dex 0.5 μg/kg,10 min静脉泵完,再维持0.4 μg/(kg·h)泵注;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60 ml/h静脉泵注直至麻醉诱导开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24 h VAS评分的变化,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 min、用药后10 min、用药后15 min NTI的变化,两组患者T1、T2、T3、T4、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2、4、8、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NTI指数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NTI指数用药后10 min、用药后15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MAP水平T5、T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pO2T1-T6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顺利进行的体外循环的管理要素。方法 选用优质氧合器等体外循环材料 ,体外循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 8.0~ 10 .6kPa ,采用顺灌注晶体停跳液 (加入山莨宕碱 )等心肌保护措施 ,体外循环中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体外循环在各种条件满意时才停止。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73 .4± 6 2 .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10 5 .5± 42 .5 )min。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 ,体外循环需保持平稳灌注压 ,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保护心肌 ,停机时间应恰当 ,体外循环设备及辅助循环设备均需充分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彧  徐东  陈生龙  万峰 《北京医学》2003,25(3):191-19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与技术方法。方法 分析术前预计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34例 ,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 10例 (2 .3% )。中转原因包括 :顽固性心律失常 2例 ,搬动心脏时顽固低血压 2例 ,右冠急性阻塞缺血引起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2例 ,心脏明显扩大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 2例 ,因完成的血管桥不通畅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 2例。结果 中转体外循环后 9例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 ,1例在低温室颤下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为 (131.5± 4 0 .1)min。远端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3.5± 1.0 )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例。本组无住院死亡者。术后室颤 1例 ,除颤成功 ;房颤 2例 ,药物治疗好转。随访术后 6个月突发心律失常死亡 1例 ,考虑为晚期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OPCAB手术存在中转体外循环的可能性。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操作经验的积累 ,可减少中转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增加OP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14.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15.
目的10例冠心病患者在气管内麻醉下施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方法以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为主,维持MAP 90~102 mmHg,HR 50~60 bpm/min,RPP<12 000.灌注用含钾晶体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心脏复跳后输注正性肌力药、扩冠药.结果术后无并发症,6例患者ECG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CABG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再次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成功的再手术取决于周详的手术计划、合理的技术设计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包括合适旁路的采取、再开胸技术、转流管理和心肌保护;先期旁路血管的处理、目标血管的操作、移植血管的选择、血管吻合和血液保护技术。再手术的术后死亡率约是初次手术的至少2倍,再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90%,二次手术病人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并不如初次手术明显,术后5年只有一半的病人症状缓解,应用内乳动脉的再手术其长期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体外循环(浅低温)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CABG患者,全身麻醉下应用旁气流肺功能监测仪及血气分析分别监测开胸前、体外循环(CPB)前后、关胸后呼吸遥变化。结果 CPB前后,呼吸系统阻力没有明显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PetCO2)无显著增加,而开胸后肺动态顺应性在CPB后明显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2例少见的体外循环后严重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机理。【方法】接受冠状动脉架桥手术的两例患者,当手术结束恢复机械通气体外循环准备减流量时,发生了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患者过去史中都没有哮喘体质。【结果】体外循环结束前进行积极的多种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术后无症状。【结论】体外循环后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十分少见。在排除其它类型通气衰竭才能予以诊断。需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1例择期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监测10例多支搭桥手术打开心包时(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右冠状动脉(RCA)搭桥、血管吻合完成时循环指标。结果21例手术都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与基础值比较,LAD、LCX、RCA搭桥均出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增加,其中LCX、RCA搭桥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结论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手术在心脏上操作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