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与问题指向应对方式间的相互关系,为应对方式的工具论提供证据.方法 对243名大学生用情绪应对量表、特质应对量表、以及应付方式问卷中的问题应对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1)情绪加工与问题解决因子(r=0.593)、求助(r=0.193),情绪表达与求助因子(r=0.667)、问题解决因子(0.196)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与情绪加工因子能预测问题解决因子(R2=0.504);消极应对与情绪表达能预测求助因子(R2=0.466);(3)消极应对与情绪加工因子能解释男性的问题解决因子(R2=0.344);消极应对与情绪表达能预测男性的求助因子(R2=35.2);(4)积极应对与情绪加工能解释女性问题解决因子58.7%的变异;情绪表达能解释女性求助因子50%的变异.结论 应对方式是工具性的;性别是问题指向与情绪指向应对方式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武警官兵应对方式及其与生活质量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生活质量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广东省武警官兵1170人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广东省武警官兵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25.5%)。其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7,r=0.275,r=0.145,r=0.151)(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23,r=-0.146,r=-0.108,r=-0.145)(P〈0.01)。“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这两种应对方式进入全部四个回归方程。结论不同的应对方式可影响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的应对行为有利于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产妇人格、应对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对264名产妇以大五人格量表简版、特质应对方式、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ll.5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病率为23.15%;产后抑郁组和正常组产妇人格各维度和应对方式上差异有显著性( P<0.01);产妇人格各个维度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 r=-0.409~0.824);产妇的抑郁情绪与人格的宜人性、外倾性、神经质、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呈显著相关(r=0.261,-0.443,-0.235,0.376,-0.432)。人格的积极应对、外倾性、人格的宜人性和消极应对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它们能解释产后抑郁发生的32.89%。结论:人格的宜人性、外倾性、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系影响产后抑郁情绪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104名幼儿教师的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的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金华城区幼儿教师104人进行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测查。结果 ①幼儿教师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按因子均分排序依次是解决问题(0、8115)、求助(0.503)、幻想(0.447)、合理化(0.348)、退避(0.288)、自责(0.277)。②幼儿教师与一般女性之间,16PF的乐群性等10种因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幼儿园教师16PF中的多数因素与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因子呈不同程度、性质各异的相关(r=-0.448~0.441,P〈0.05或0.01)。结论 幼儿教师具有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童年受虐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80例成年抑郁症患者及80例配比健康对照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自设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其人口学资料、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评估童年受虐情况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评估应对方式,运用 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童年受虐经历的相关性。结果(1)抑郁症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13,P<0.01),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2.01,P<0.01);有受虐经历的抑郁症病例组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有受虐经历的健康对照组( Z=-6.134,P<0.01 ),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5.452,P<0.01);抑郁症组中有受虐经历的患者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无受虐经历患者(Z=-2.159,P<0.05),积极应对分值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2)抑郁症患者童年受虐经历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1;r=-0.333,P<0.05)。(3)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水平能够被童年受虐待总分和躯体因子共同解释占34.4%(P<0.01)。结论童年受虐经历明显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且虐待程度越重,尤其有躯体虐待,其消极应对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格和应对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格和应对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自评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49.1%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②哮喘伴发抑郁情绪与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公正严谨性维度和应对方式显著相关(r=-0.272~0.682,P〈0.01);应对方式与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公正严谨性显著相关(r=-0.272~0.626,P〈0.01)。③人格对哮喘伴发抑郁情绪除了有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起间接的作用;消极应对对哮喘伴发抑郁情绪也具有直接的作用。结论人格的神经质、公正严谨性和消极应对方式是预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社区人群的应对方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深圳社区人群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深圳社区5940人进行测试。结果 深圳市民最常采取的应对方式是:“自己安慰自己(33.1%)”和“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31.4%)”,不采取的应对方式位居前位的是“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57.8%)”,不采取的应对方式多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深圳市民的积极应对方式的因子得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因子得分,差值为0.43;深圳市民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内地人群.差值分别为0.12和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氏0.001)。结论 遭遇挫折时深圳市民采取的应对方式相对积极.有利于个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60-163
目的 探讨职高生应对方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考察焦虑情绪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成都市某职高学校530 名职高生进行调查。结果 职高生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19.5%。结果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得分、PSQI 得分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331,P<0.01;r=0.323,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得分、PSQI 得分三者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170,P<0.01;r=-0.100,P<0.05);焦虑和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55,P<0.01)。职高生的焦虑在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高生消极的应对方式、焦虑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职高生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缓解其焦虑情绪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某部官兵358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为96.09%。受试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3.24±4.73)岁。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负性情绪两两相关(P均<0.01);心理弹性可解释负性情绪方差变异的21.2%(P<0.01),加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后,可多解释7%的方差变异。心理弹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负性情绪[(χ2=35.744,df=17,χ2/df=2.103,拟合优度指数(GFI)=0.97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8,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7],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03%,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在总中介效应中占比75.43%,消极应对方式占比24.00%。结论 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起到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较大,提示应重点关注低心理弹性军人群体,着重训练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效降低官兵负性情绪水平,提高作业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的依恋模式以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亲密关系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抽取177例犯罪青少年、80例情绪障碍青少年和16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三组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和退避等维度差异显著(F=7.902,8.047,59.009,19.248,5.304,7.596,10.652,6.699,11.009; P<0.05).②情绪障碍组依恋回避与对支持利用度、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470,-0.350; P<0.01);犯罪组依恋回避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r=-0.232,-0.235;P<0.01),主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72,P<0.01),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258,0.424;P<0.01),依恋焦虑与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呈显著正相关(r=-0.253,0.300;P<0.01).③情绪障碍组和犯罪组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求助之间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犯罪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解决问题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都具有不安全型依恋特征,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有欠缺,且都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应对方式.两类问题青少年的依恋模式均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应对方式产生影响,但影响路径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付方式的现状及关系。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结果①我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为(1.81±0.44)。②我校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各分量表因子分差异显著(F=96.627,P=0.000)。③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幻想"、"自责"与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均显著相关,其中,"解决问题"与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幻想"和"自责"与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我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较轻;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幻想"、"自责"与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索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自我接纳问卷 (SAQ)和特质应对问卷 (TCSQ)对 181名新入学的师范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SCL 90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 2579~0. 5290,P<0. 01),SCL 90总分和强迫、人际关系、忧郁因子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r= 0. 2156 ~0. 3678, P<0. 05或P<0. 01)。结论 低自我接纳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和个性对考试焦虑发生的作用大小和途径.方法 应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及其对焦虑的作用大小和途径.结果 TAS得分在12~20分之间的占15.59%,分数大于20分的占7.78%;考试焦虑与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及个性的外倾性成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9,-0.269,-0.272,焦虑和消极应对、精神质、神经质成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4,0.275,0.29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为神经质、外倾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总分;路径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均对考试焦虑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47,-0.278,0.194,-0.213,0.326,个性、应对又可以通过间接途径对焦虑的发生产生作用,社会支持既缓冲了个性、应对对焦虑发生的作用,同时对焦虑也有一定的直接缓解作用,路径系数为-0.247.结论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受多因素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应从多途径多环节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科新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及特质焦虑是否影响唾液皮质醇水平。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90名医科新生进行测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唾液皮质醇含量。结果①医科新生的状态焦虑与外向性、掩饰性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特质焦虑与外向性、掩饰性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②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可以较好地预测医科新生的特质焦虑水平;③女生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个体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高于独生个体,均有统计学意义;④不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唾液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医科新生的焦虑水平与人格特征、特质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性;神经质对特质焦虑具有较大的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容易导致焦虑,积极应对方式则会缓解焦虑;②女生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独生医科新生的情绪更为积极;③特质焦虑水平对唾液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扣带回后部波谱磁共振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扣带回后部氢质子波谱磁共振(H-MRS)特征以及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以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组)、11名正常对照老人(NC组).对入组者应用H-MRS测量脑扣带回后部NAA/Cr值和ml/Cr值,并进行MMSE及ADAS-Cog评分.结果 AD组扣带回后部NAA/Cr值为1.24±0.12,ml/Cr值为0.74±0.15,VD组扣带回后部NAA/Cr值为1.25±0.15,ml/Cr值为0.65±0.15,NC组扣带回后部NAA/Cr为1.46±0.19,ml/Cr值为0.62±0.09,三组比较只有NAA/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提示AD组和VD组扣带回后部NAA/Cr值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组扣带回后部mI/Cr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D组扣带叫后部mI/Cr值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与VD组扣带回后部NAA/Cr值和mI/C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NAA/Cr值<1.31为标准,AD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73%,阴性预测值为71%.AD组脑扣带回后部NAA/Cr值(r=0.731,P=0.000)与MMSE评分旱显著正相关;与ADAS-cog评分旱显著负相关(r=-0.541,P=0.011).结论 AD患者脑扣带回后部NAA/Cr值明显降低,与MMSE和ADAS-cog评分有相关性,脑扣带回后部H-MRS检查不能很好区分早期AD与VD.  相似文献   

16.
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320名中专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输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责倾向、受惩罚外,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陈丧失外,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有正相关(P〈0.05或P〈0.01)。PC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5或P〈0.01);而NC与主观支持、总计之间有负相关,与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1),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有:社会支持总计、学习焦虑、年级、丧失、性别。以消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依次有: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学习压力、对人焦虑、人际关系5个因素。结论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年级等多种因素对中专生应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恋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以及依恋通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哈尔滨市某技工学校一年级新生372人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CSS),领悟社会支持(PSSS)问卷调查.结果 (1)SCL-90总分与父、母,同伴依恋焦虑,与父、母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165~0.370,P<0.01);与情绪集中性应对显著正相关(r=0.291~0.552,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245,P<0.01).(2)父、母,同伴依恋焦虑与情绪集中性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37~0.383,P<0.01),而父、母,同伴依恋回避与问题集中性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7~-0.403,P<0.01).(3)领悟社会支持与父、母,同伴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425~-0.459,P<0.01),而与父、母,同伴依恋焦虑相关不显著.(4)依恋焦虑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5.2%;依恋回避调节领悟社会支持.结论 (1)依恋焦虑和回避对心理健康状况都有直接影响;(2)依恋焦虑也可通过情绪集中性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依恋回避通过对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120例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研究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特点,为针对性地对偏头痛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特点.结果 偏头痛患者的消极应对(NC)分值(31.87±5.56)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0.001),而积极应对(PC)分值(30.60±7.28)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PC在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水平组NC、P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上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及其各因素对成瘾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54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动思维问卷(ATQ)、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均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 r =0.312,r =0.325,r =0.295)( P <0.01);生活事件与自动思维呈显著相关( r =0.554)( P <0.01);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 r =0.392)( P <0.01).(2)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时,只有生活事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生活事件影响网络成瘾可能存在三条途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自动思维或应对方式间接导致网络成瘾.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不是生活事件导致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生活事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构建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路径模型.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应对方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RS),对584名军校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各因子得分较低,其中认知改变较重[(0.21±0.21)分],病理改变较轻[(0.053±0.114)分].②急性应激反应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显著相关(P<0.01).③消极应对(路径系数=0.130)、状态焦虑(路径系数=0.002)和特质焦虑(路径系数=0.005)直接影响新牛的急性应激反应,同时,自我效能感(路径系数=- 1.292)通过状态焦虑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路径系数=-7.465)以及社会支持(路径系数=-0.294)都通过特质焦虑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结论 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受消极应对、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直接影响,其中消极应对方式是导致急性应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