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千早 《中原医刊》2003,30(23):59-60
近十年来,由于螺旋CT的问世,CT容积式扫描成为可能,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克服了普通CT扫描层面不连续的缺点,对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螺旋CT快速扫描技术也解决了CT增强时间窗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CT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小肝癌(肿瘤直径≤3cm)的诊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双球管模式超低管电压(70 kV)下肢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收集90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0 kV管电压,双球管模式,SAFIRE-3;B组:100 kV管电压,单球管模式,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C组:70 kV管电压,单球管模式,SAFIRE-3。测量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4个血管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CT值,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ratio,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比较3组间辐射剂量。结果:①双球管70 kV组(A组)和单源70 kV组(C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3个血管ROI的CT值高于单源100 kV组(B组),双球管70 kV组SNR及CNR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远端细小分支的显示双球管70 kV组(A组)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双球管70 kV组(A组)较单源70 kV组(C组)辐射剂量升高约24%,但较单源100 kV组(B组)辐射剂量降低约18%。结论:大螺距双球管模超低管电压70 kV联合迭代重建技术下肢CTA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并有利于远端细小血管分支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对48例半月板损伤不同CT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提出改进检查方法可提高CT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CT和超声检查在隐睾定位诊断中的不同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隐睾病例28例,共35个未降睾丸。其中进行超声检查者18例(23个睾丸),CT检查者20例(23个睾丸),有10例(11个睾丸)同时进行了两种检查。结果 超声敏感度为83%,CT诊断敏感度为91,3%,两者的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超声、CT均有助于隐睾手术方案的制订;但应首选超声检查,对超声诊断模糊的病例进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5.
CT诊断依赖于高质量的CT图像改进,CT片的照片质量直接影响到CT诊断的准确性。如何改进CT、提高技术、提高摄片质量、降低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探讨,影响CT片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操作者、CT机、照相机、洗片机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是CT扫描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为了提高CT扫描病变发现率和病变的显示程度,以便达到确诊的目的,但注射造影剂时往往发生过敏反应的较多,为减少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的发生率,我们常规使用地塞米松作为预防剂,本文在CT增强检查中应用地塞米松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7个脾脏模型进行CT扫描,测量体积,脾脏模型实际体积通过排除水的容量来计算,对同一体积不同形态的脾脏模型测量其各径线,求得脾卑指数,比较其准确程度。结果其CT测值与实际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体积不同形态的脾脏模型的脾指数相差约10%。表明CT能准确测量脾脏体积。同时测定100名正常人的脾体积为88.5~215cm3,平均134.3cm3±28.5cm3。  相似文献   

8.
腹部CT检查前的充分准备和对比剂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方法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就腹部CT检查前的准备和对比剂的使用进行总结,以提高腹部CT检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做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主要有:肿瘤为低密度或混合密度病灶,肿瘤内有坏死囊变或合并出血,肿瘤周围低密谋区;环形强化有壁结节。结论 对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应首先注意肿瘤的定位征象,再结合其本身的CT表现,可以提高CT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HIE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根据病情程度不同,CT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结论CT能对HIE作出早期诊断及分度,对HIE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主动脉壁血肿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主动脉壁血肿患者双源CT的检查数据资料,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处理,观察图像,分析结果。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检出Ⅰ型9例,Ⅱ型2例,Ⅲ型14例;其中9例患者管壁内膜钙化斑向腔内移位,10例患者管壁检出小龛影,5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检出胸腔积液。结论双源CT凭借其快速、无创、准确、安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主动脉壁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他并发征象,对临床诊断、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颅CT非标准基线定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头颅CT非标准基线定位法对56例头颅CT扫描时非标准基线的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的患者进行体表定位后穿刺引流,并进行穿刺准确率分析。结果血肿穿刺成功率达100%,穿刺引流管均放置于血肿腔内,定位穿刺点偏差〈1 cm.结论头颅CT非标准基线定位法适用于头颅CT非标准基线的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的患者进行体表定位后穿刺引流,适合无立体定向仪的基层医院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3.
李世华 《医学综述》2013,(22):4201-420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医院内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4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普通CT-9螺旋CT检查后,比较两种方式的确诊率,同时观察患者CT图像。结果普通cT组共检测出16例肺栓塞患者,检出率为45.24%,螺旋cT组共检测出35例肺栓塞患者,检出率为8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cT和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本次研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轨道征)普通CT检测出20支、螺旋cT检测出37支;部分充盈缺损普通cT检测出79支、螺旋cT检测出103支;完全阻塞普通cT检测出94支,螺旋cT检测出129支;附壁充盈缺损普通CT检测出68支、螺旋cT检测出97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在临床上用于诊断肺部栓塞,确诊率比普通CT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Willms' tumor)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岁2月~9岁,平均2.9岁.其中4例只作CT平扫,6例仅作CT增强扫描,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发生于左肾者10例,右肾4例,发生于双肾者1例.肿瘤起源于肾脏上极者4例,下极者5例,累及肾脏上下极者6例,未受累部分残存肾脏实质均受压呈新月形,残存肾盂肾盏均出现不同程度扩张积水.15例16个肿瘤呈类圆形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出现坏死液化15例,出现斑点状、弧形或片絮状钙化8例,未坏死区呈轻中度强化.病灶最大直径4cm~20cm,12个病灶直径大于10cm.包膜完整或大部完整光滑者13例,包膜不清楚者2例.出现病侧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1例,出现头部多处转移1例.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加增强对定性诊断及病变分期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相结合在颌面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颌面骨病变患者行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检查,并将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两种方法相结合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颁面骨病变三维CT均能立体显示,三维CT在显示颌面骨骨折比二维CT或平片更为优越,在显示骨折的类型、位置、走行等空间信息优于二维CT。而二维CT有利于鉴别肿瘤的囊性或实性改变及周围软组织以及颁骨内的表现。结论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在颌面骨病变中的显示和诊断中各有其特点,两者相结合能提高病变观察的准确性,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髌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髌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39例临床高度怀疑髌骨骨折而DR检查阴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分别行DTS检查及CT检查,比较二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共有37例患者为隐匿性骨折,排除2例疑似病例;其中CT检出35例(94.6%),而DTS检出36例(97.3%,P〉0.05)。DTS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图片优秀率均高于CT。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对髌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着辐射剂量低、价格低廉、图像成像清晰,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肺部大单发球形病灶120例X线和CT诊断结果。方法收集近年来120例肺部大单发球形病例,进行X线、CT表现比较和诊断结果分析。结果X线胸片和CT片联合运用诊断相同的病例误诊少,而单纯依靠X线胸片或CT片表现诊断的病例误诊相对较多。结论综合影像诊断效果好,在影像检查中应重视多种检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融合功能解剖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41个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同时获得SPECT、CT及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盲法独立阅片.所有病灶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6个月以上的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 .结果 SPECT、SPECT CT和SPECT/CT对125例患者的141个病灶诊断骨转移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2.5%、93.7%和98.4%,特异性为66.7%、80.8%和93.6%.准确性为73.8%、86.5%和95.7%.与SPECT和SPECT CT相比,SPECT/CT诊断骨转移癌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勇 《当代医学》2011,17(12):51-51,16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AP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 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15例,呈如地图样改变9例,5例因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2例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与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空气支气管征等征象具有特征,胸部CT检查可为PAP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s,WUIS)与6 h内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s,IS)的临床特征及CT灌注成像(CTP)特点.方法:WUIS患者38例(WUIS组),明确IS发病时间6 h内患者42例(对照组),均行多模式CT检查[CT-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2组患者梗死区和半暗带区数量、体积与CTP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TP、CT和MRI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T ASPECTS评分均明显高于CTP及3 d后CT或MRI ASPECTS评分(P<0.01);WUIS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WUIS患者的CTP特点与发病6 h内IS患者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