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组调查60~69岁老年人736例,患高血压病373例,患病率为60.68%,并发脑梗塞92例,占24.62%(与脑梗塞本组调查总患病率17.12%比,P<0.05)。373例高血压患者均接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等降压治疗,但平时顺应性较差,真正得以控制者仅有57例(15.38%),而未完全控制者高达316例(84.62%)。  相似文献   

2.
本组225例老年人受检者,颅脑CT扫描结果正常5.33%,检出各种脑异常94.67%.无脑萎缩21.78%,有脑萎缩78.22%.将脑萎缩分为老年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引起老年人病理性萎缩的病因依次为脑血管病82.11%,老年性痴呆8.60%,脑肿瘤4.00%。其它5.29%.对各种类型脑萎缩的临床及CT表现作了探讨并提出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报道36例慢性酒精中毒,CT扫描发现:30例脑萎缩(83.3%),13例脑梗塞(36.1%),说明慢性酒精中毒在脑萎缩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酒精中毒者易发生缺血性脑梗塞。要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节制长期大量饮酒是极为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CT证实的脑萎缩200例。其中单纯性脑萎缩138例,有痴呆表现者52例(26.5%);脑梗塞所致脑萎缩62例,痴呆表现者17例(36.5%)。单纯性脑萎缩与阿尔茨海默氏痴呆关系较密切。通过分析阿尔茨海默氏痴呆与脑血管病性痴呆的表现,对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临床诊断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向春  王延清 《中原医刊》2004,31(21):59-60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发生生理性的老化,出现代谢障碍、神经细胞减少、脑萎缩、脑的生理功能衰竭。有些人的老年性改变特别严重.远远超过了生理性老化的程度,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的病例也随之增加,年龄增高.痴呆的患病率也增高。据流行病学调杏,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患痴呆,80岁以上者20%~30%患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抢救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  相似文献   

7.
王爽  刘聪  蔡业军 《中国医刊》2012,47(10):89-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况.方法 对2010年来北京医院口腔科体检的5310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老年人牙列缺失患病率为2.2%,牙列缺损患病率为43.3%,残根患病率为24.6%,残冠患病率为5.6%,龋齿患病率为30.3%,楔状缺损患病率为22.4%,牙齿磨耗患病率为11.9%,牙齿松动患病率为22.2%.结论 北京市部分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水平较低,应该加强口腔卫生服务以及口腔健康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30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风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顾因素。CT显示梗塞位于基底节、额叶、颞叶、顶叶的患者易发生痴呆,部分患者有脑萎缩或白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李岩  王兆熊 《海南医学》1991,2(2):18-20
本文就45例老年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CT所见、临床表现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主要CT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片状或灶状低密度区,有64.4%呈对称分布于双侧半球,重者波及放射冠。病灶边界欠清,无增强和占位表现.脑梗塞(主要为腔隙样)和脑萎缩是本病常见的重要征象.偏瘫的主要原因是脑梗塞。本病出现痴呆多见于脑梗塞,尤其是多发脑梗塞者。脑萎缩以白质为主,可能为白质深穿小动脉粥样硬化,白质营养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10.
蓝炼生 《海南医学》2006,17(8):84-85
健康老年人普遍性脑萎缩的发生被认为是不可抗拒的生理过程.探索老年人普遍性脑萎缩的发生机理及其相关因素,有助于延缓脑萎缩的发生,改善脑萎缩的生活具有很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普遍性脑萎缩者的发生方面的研究,以探讨老年人发生普遍性脑萎缩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脑萎缩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经CT或MRI证实的脑萎缩患儿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脑萎缩大致分3型:局部脑萎缩30例,髓质脑萎缩25例,全脑萎缩38例。②病因以围生期损伤最多见,有54例,占58.06%。③最常见的临床疾病是脑性瘫痪,89例,占95.70%;其次为智力障碍,44例,占47.31%。结论小儿脑萎缩预后不良,CT、MRI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防止围生期损伤可减少小儿脑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脑结核的CT诊断,对经临床综合诊断的95例脑结核的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脑结核的检出率为80%。脑结核CT直接征象为脑池渗出、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间接征象有脑积水、脑梗塞、脑内钙化、脑室旁低密度、脑萎缩、脑软化和硬膜下积液。最常见的CT表现为脑积水,其次为脑池渗出、脑膜强化和脑梗塞,其它则少见。结果表明:(1)对两种直接征象同时出现或一种直接征象加上两种以上的间接征象一起出现时可得出脑结核的诊断;(2)脑结核CT扫描应常规平扫加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有明确病因38例(58.46%),其中动脉粥样硬化25例(38.46%),心源性脑栓塞10例(15.38%),梅毒性动脉炎2例(3.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1.54%);病因不明27例(41.54%)。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酗酒、TIA病史、糖尿病、房颤等。经治疗基本痊愈22例(33.85%),显著进步16例(24.62%),进步13例(20.00%),无变化14例(21.54%)。结论青年人脑梗塞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栓塞、梅毒性动脉炎最常见。以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杨国栋  杜莉莉  王士烈  敖钦 《吉林医学》2012,33(8):1574-157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9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种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67.9%;92例健康体检者各种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31.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建议对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并及早施行心脏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39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清 《重庆医学》2008,37(16):1802-1803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39例临床经验.结果 按格拉斯哥(GCS)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 作者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福  王辉 《黑龙江医学》2002,26(7):493-494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31例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面积脑梗死均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31例中 ,15例死亡 ,死亡率 4 8 4 %。其中 ,外伤性脑梗死死亡率为 37 5 % ,自发性梗死的死亡率为 36 4 %。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而结扎所致者的预后最差 ,死亡率为 80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在不同原因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中所起作用及预后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探讨老年常见脑疾患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9-07 5166例老年人头颅MRI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有意义脑疾患的构成比。并按年龄分为60~、65~、70~、75~和80岁以上5个年龄组,以正常组作为对照组,分析常见脑疾患不同年龄组间的变化趋势。结果:缺血性脑梗死共2178例,占全部病例的42%,该疾病高发于60~70岁年龄组;脑萎缩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然而,正常组、脱髓鞘改变组和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其次,脑出血在65-75岁年龄组最多见,其后其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脑血管病中缺血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疾病。脑萎缩、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缺血性脑梗死在60-70岁年龄组、脑出血在65-75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其后逐渐下降。脱髓鞘改变在MRI诊断中比较特殊,但本质上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肿瘤性脑疾患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并消化道症状患者70例,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35例和多潘立酮组35例,治疗2周。结果 莫沙必利组在急性脑梗死所并发的各消化道症状的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多潘立酮组。结论 莫沙必利治疗急性脑梗死所并发的消化道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性脑梗塞是一种无对应神经系统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本文通过对58例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的调查分析。提示该病是一种老年常见病,男多于女,高发于60~69岁;梗塞区多见于基底节和额叶;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糖尿病为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高龄者的头晕、头痛、肢麻等不典型症状,条件允许时应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以期及时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治疗效果 ,促进脑功能恢复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 9例本病患者在急性期后CT发现弥漫性脑萎缩时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脑功能明显恢复 ,复查头颅CT示脑萎缩明显好转。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