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电力电缆线路的带电局放检测已成为一种预防发生突发性故障和保供电的有效手段。由于运行线路上局放的存在和发生机率低,使得现场测试人员很难积累如何识别局放和定位局放的有效经验,局放检测技术始终难以掌握和普及。电力电缆线路局放测试及定位操练模型的研制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触可视和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改形的微缩操练平台。作者认为,通过对在模型上的人工模拟局放的检测操练并结合局放自动检测定位程序帮助,可以促使测试人员深刻和准确地掌握有关电缆局放信号的行波特性,传感原理和检测识别方法;对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终端的局放测试方法、直接注入校正法与间接注入校正法比较、根据反射波时间和对向波时间差的定位原理均可进行模拟试验及验证,为电缆线路现场局放实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110kV电缆线路局放带电普测时发现的一个疑似局放信号,复测时确认到该信号是来自GIS电缆终端。在GIS电缆终端的脉冲电流法定位测试时曾推定该局放是在电缆终端绝缘套管顶部或与GIS导管的连接部近旁,为了缩小局放定位的范围,也采用了特高频UHF传感器和接触型超声波AE传感器在脉冲电流传感器所定位位置范围内的GIS盘式绝缘子及其附近进行了局放精确定位。因在该位置范围内UHF和AE均没有检测到该局放信号,故曾根据极为类似的成功定位案例经验暂时推定该局放源较有能位于靠近电缆终端顶部的附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局放源的具体位置,又采用倒送电配合GIS开关切换隔离的“分区带电”排除法对该局放的发生位置进行排查,结果证实该局放信号来自GIS上部的PT部分。本论文主要介绍利用三个GIS终端所同时检测到的局放信号配合部分带电排除法的开关操作所进行的局放定位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主要是对一套适用于10kV电缆线路的局放测试设备与方法的研究与探讨,着重介绍作者们如何通过试验室的人工模拟电缆局放试验、对不同位置所检测局放信号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总结出一套电缆局放设备与测试方法。通过对现场实际运行电缆的局放检测信号进行测试试验的研究及探讨,固化出一套可以推广的电缆线路局放检测设备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网设备状态检测是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随着110kV电缆输电线路的大量投入运行,在不停电检修的基础上通常采用带电检测技术来判断电缆线路的健康水平和故障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实际运行中发现的一起GIS电缆终端局放异常现象,介绍了采用高频和特高频带电检测手段对异常信号进行初步定位,并采用时差法确定放电源,通过解体分析锁定放电故障范围,最后采用X光检测技术发现缺陷类型,并针对缺陷运用ANSYS软件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5.
耐压试验同时进行局放检测的高压试验已逐步成为电缆线路竣工投运前或进行维修维护后验证线路绝缘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报告一例长距离多接头的大规模220kV电缆线路耐压局放同步检测试验,着重介绍应对大规模电缆线路耐压局放试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通过大量图片来展示如何使用和安装高频脉冲电流局放传感器HFCT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质量的局放检测,同时也介绍了分布式光纤局放同步检测装置的系统构成及其功能特点。对于如何应对使用非无局放耐压电源所必须承受的强大电晕放电噪音干扰,通过试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案例分析,说明了线路各个接头点局放检测的同步性及其可比性可以成为区分电缆内部信号与外部信号的有力判据。论文最后还介绍了对于个别维修后作为重点监护的接头,加装了几套短时性或临时性的局放在线监测装置实施短期连续实时监测,为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GIS组合电器以及电缆终端等设备内部缺陷能够引起局部放电现象,采用带电检测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缺陷,从而有效避免小缺陷引发大故障。该文针对天津电网110kV某变电站带电检测发现的2#主变压器110kV侧充油电缆终端存在局放信号案例,首先介绍了设备基本情况及带电检测情况,其次分析了高频、特高频局放检测结果,最后利用紫外成像手段定位局放源。最终确定站外电缆终端塔处C相电缆瓷套终端相连的一绝缘子串顶端存在电晕放电。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为本刊同题论文系列的第二篇,主要针对在电缆接头上检测发生在电缆接头或发生在电缆本体上局放的局放测试技术,包括局放传感器类型选用,安装位置及安装形态,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等,通过在电缆线路模型上所进行的模拟实验结果,促使测试人员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电缆接头的局放测试原理和检测方法,为电缆线路现场局放实测打好基础。本论文的前一篇主要介绍电缆线路模型的构成和用途;本论文着重介绍在电缆接头上的各种局放测试方法和模拟实验结果;本论文的后续一篇将会着重介绍在电缆终端上的各种局放测试方法和模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局放信号从信号源往外传播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会出现衰减态势,通过判断信号的强 弱则可以定位局放的源头。本文在利用某回存在局放信号110kV电缆线路,组建高压回路测试,模拟实际运行环 境的基础上,探讨与验证基于脉冲电流法的局放源定位技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种高压XLPE电缆在线局放检测设备PDCheck系统,该设备通过对信号进行高速宽带采样获取完整的时域波形,针对不同放电及噪声间的差异提取多种信号特征,对每一类放电进行判断,推断出电缆设备可能存在的绝缘问题,经现场测试和实验室校验,性能符合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一种高压XLPE电缆在线局放检测设备PDCheck系统,该设备通过对信号进行高速宽带采样获取完整的时域波形,针对不同放电及噪声间的差异提取多种信号特征,对每一类放电进行判断,推断出电缆设备可能存在的绝缘问题,经现场测试和实验室校验,性能符合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4~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学组共同组织的国际帕金森病学术会议于北京召开.北京医院王新德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会议对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晚期的治疗以及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影像学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D Ⅰ administration on dopamine receptors (DR, , DRz ) mRNAs expression in the lesioned striatum of the PD rat model and confirm if PDⅠ has the effect of 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 The PD rats with unilateral 6-hydroxydopamine lesioned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PD Ⅰ , L-dopa methyl/benserazide, L-dopa methyl/benserazide/ PD Ⅰ ,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for 4 weeks and their behavior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Then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nd RT-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changes of dopamine receptors (DR1, DR2) mRNAs expression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1 day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PD Ⅰ plus L-dopa resulted in a stable contralateral rotation behavior; treatment with L-dopa resulted in a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contralateral rotation behavior. Rotation behavior induced by anhydromorphine decreased with PD Ⅰ or PD Ⅰ plus L-dopa treatment. Treatment With L-dopa or PD Ⅰ plus L-dopa, up-regulation of DR, mRNA and down-regulation of DR2 mRNA were observed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which were more obvious than that treated with PD Ⅰ or vehicle (P〈0. 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PD Ⅰ could alleviate the behavior of PD rats. PD Ⅰ had no apparent effect on the dopamine receptors (DRI , DRz ) mRNAs expression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and the PD Ⅰ has no agonist effect on dopamine receptors.  相似文献   

13.
张德泰  马蔚芸 《上海医学》1998,21(4):196-19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人群葡萄糖 - 6-磷酸脱氢酶 ( G6PD)活力水平及 G6PD缺乏的发生情况 ,观察 G6PD与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该地区随机人群 555例及糖尿病患者 169例 G6PD活力。结果 :G6PD活力在随机人群为 5.4 1± 1.2 6U / g Hb-1,糖尿病患者中为 4 .81±1.30 U/ g Hb。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 G6PD较随机人群显著降低 ( P<0 .0 1) ,G6PD缺乏的发生率随机人群为 1.4 4 % ,糖尿病患者为 3.55% ,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眼瞳距差异的量在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对1410例验光配镜患者应用雄博PD--6瞳距仪测量单眼瞳距,统计学方法分析单眼瞳距差异的量在人群中的比例。结果89.01%的人单眼瞳距有差异,其中94.18%的人单眼瞳距差异量集中分布在0.5~2.5mm之间。结论:通过大样本调查,接近90%单眼瞳距不等,配镜时选用单眼瞳距更科学,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速率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并建立相应参考范围。方法在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法对82例健康的全血样本进行总G6PD和6PGD检测。结果总G6PD、6PGD、G6PD和G6PD/6PGD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7.86±4.84、11.45±3.06、6.41±2.96和0.56±0.24。结论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G6PD和G6PD/6PGD,与传统手工法相比,快捷、准确、简便,又能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成本,适用人群的大规模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 90只 ,将 6 -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 ,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 6 4只 (占 71.1% )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 ,旋转圈数 >2 10r/ 30min ,被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 ;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能神经元 (NDN)较对侧明显减少 ,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 :用 6 -OHDA选择性损毁NDN可较快建立稳定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PD行为病理的大鼠模型 ,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PD病人仍有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方法 :观察 45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并用PCR 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进行G6PD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共发现了五种基因突变型 ,分别是cDNA1376G→T(31.2 % )、cDNA1388G→A(2 8.9% )、cD NA95A→G (2 0 .0 % )、cDNA10 2 4C→T(4 .4% )和cDNA493A→G(6 .6 % )。 结论 :上海地区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型 (cDNA1376G→T ,cDNA1388G→A和cDNA95A→G)占 80 .1% ,酶活性均低于正常人的 10 % ,临床表现以蚕豆病、药物诱发溶血及新生儿期黄疸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林志宇  谢勇久  熊飞  贺庆 《西部医学》2017,29(9):1332-1336
【摘要】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 PD 1)、 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 PD 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PD 1/ PD 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肿瘤的能力,理论上说抗PD 1/ PD L1信号通路具有治疗各种类型肿瘤的能力。前期针对PD 1/PD L1通路的免疫疗法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以及非小细胞肺癌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故PD 1/ PD L1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也值得期待。本文对PD 1/PD L1分子信号通路、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PD 1/PD L1抑制剂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PD 1在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G6PD基因突变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华  卢桂森 《华夏医学》2001,14(3):392-395
G6PD缺乏症是一种最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酶病,鉴定G6PD基因突变可深入了解G6PD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中国人G6PD突变型特点为:(1)共发现15个突变型,均为点突变,其中以G1376T,G1388A,A95G3型占73.6%。(2)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基因突变型基本相似。(3)海外华人有共同的G6PD特征,研究发现,各型基因突变均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溶血性贫血等,也与病毒性肝炎,白血商,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