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至2010年住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58例进行分析。结果:合并SBP 168例,SBP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甘油三酯(TG)水平及脾脏厚度均明显高于非SBP组,SBP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固醇(CH)及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BP组;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史、HBeAg阳性、是否并发糖尿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饮酒史、AKP异常、PLT异常、HBeAg、ALT>200U/L、AST>200U/L及门静脉直径>1.4cm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50μmol/L、ALB<35g/L、CH<2.6mmol/L及脾脏厚度>4cm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BIL升高、ALB降低、CH降低、脾脏肿大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功能低下和脾脏肿大与SBP的发生密切相关,门静脉增宽不是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为临床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提供可靠依据,探讨和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6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总结其住院资料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研究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非SBP患者相比,SBP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更低,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更高;造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TBIL、ALB、PTA。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以TBIL、ALB、PTA作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预防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SB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马艳 《当代医学》2021,27(28):155-15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62)和非SBP组(n=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纳入患者各项资料,经多因素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腹水总蛋白(AFTP)、血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 g/L、AFTP≥30 g/L、血钠≤120 mmol/L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g/L、AFTP≥30g/L、血钠≤120mmol/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病例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0例,对照组(没有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2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2组患者在WBC、PLT、ALT、AST、PT、FIB、脾脏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TBIL、ALB、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感染、肝性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肝功能Child 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更低的Hb、肝功能Child 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 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依据是否并发PVT分为对照组(无PVT)166例和病例组(有PVT)6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等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WBC、RBC、Hb、ALB、TBIL、PT、APTT、FI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ALT、AST、CHE、TT、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硬化家族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腹水、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LT增高、门静脉内径增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增多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防治SBP、提高SBP预后和减少SBP死亡人数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75例)、非SBP组(85例),在饮酒史、腹水蛋白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SBP组患者的ALB、腹水蛋白、PTA、血清补体C3、CH、ALT较非SBP组均明显为低,SBP组在TBIL、TG、消化道出血三个方面较非SBP组均显著为高,而在饮酒史、GGT、AST、ALP、糖尿病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乙型肝炎肝硬化SBP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利于积极防止SBP的发生及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以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记录患者发生PVT的例数,并分析影响患者并发PVT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2例并发PVT。PVT组与非PVT组在血小板计数(PLT)、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GOT)、凝血酶时间(TT)、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肝硬化家族史、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腔积液感染、肝性脑病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OR=2.887)、PLT(OR=1.015)、门静脉内径(OR=121.341)为影响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分级C级、PLT升高、门静脉内径升高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癌患者30例,采用GP73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GP73分别为(101.11±35.60)ng/mL、(81.87±30.54)ng/mL和(60.45±12.24)ng/mL,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血清GP73与ALT、AST、TBIL成正相关(r=0.451、0.406和0.357,P<0.05),与ALB成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蓉 《河北医学》2016,(2):180-184
目的:研究脂肪间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及尾静脉移植入肝硬化大鼠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45只Wister大鼠,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Wister大鼠分为对照组、门静脉移植组及尾静脉移植组.3组先用相同方法制造肝硬化模型,随后,门脉移植组及尾静脉移植组分别从门静脉和尾静脉注射2mL细胞数量为2×106 个脂肪间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入2mL细胞培养液,6周后观察三组大鼠治疗效果. 结果:门静脉组大鼠肝脏边缘变钝,表明纹理变粗,大鼠肝脏形态改变程度较轻;对照组及尾静脉组大鼠肝脏质地则比较生硬,肝脏萎缩,颜色暗淡,出现不同成度的肝硬化;三组治疗前 AST、ALT、ALB及总胆红素( TBIL)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门静脉组大鼠AST、ALT、总胆红素( TBIL)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尾静脉组( P<0.05);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尾静脉组( P<0.05);对照组肝脏在显微镜下显示: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占小叶比例2/3以上;尾静脉组肝脏出现纤维化,且细胞数少于对照组;门脉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最轻,光镜下甚至能够看见正常肝脏细胞. 结论:脂肪间质干细胞便于获取,易于分离、培养,且容易与外源基因导入和表达,属于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新型种子细胞. 其经门静脉及尾静脉移植,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并改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恩替卡韦、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38例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2组均采用营养支持、保肝、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加恩替卡韦0.5 mg/次,空腹口服,1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2组均1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行肝功能ALT、AST、ALB、TBIL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脾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并计算门、脾静脉血流量。结果治疗12、24、48周,肝功能ALT、AST、ALB、TBIL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周,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对判断肝功能、指导用药、病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不同证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1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并计算血流量;血生化检查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析不同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明显增宽,与湿热内蕴证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门静脉血流流速和血流量减低,与肝气郁结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气郁结证以A级为主,与其他证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以C级为主,与其他三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是肝炎肝硬化早期,病情较轻,脾肾阳虚证、血瘀证一般病程较长,门静脉流速减低、血流量减少,肝功能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5.
邓巧娟  刘娜 《中外医疗》2014,(32):24-25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均有改善,治疗后ALT平均水平(50.12±14.45)U/L,AST平均水平(45.32±12.26)U/L,TBIL平均水平(21.48±5.74)umol/L,ALB平均水平(37.86±3.93)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有改善,治疗后HA平均水平(15.48±3.46)ng/L,LN平均水平(56.92±14.05)ng/L,IV-C平均水平(83.56±27.3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利尿、降门静脉压力治疗和一般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及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L/M),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以Child-pugh分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及血清ALB、AST和TBIL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血清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血清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血清ALB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保护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硬化33例,乙肝(HBV)肝硬化22例,进行术前、术后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BA术前大多数上升、术后有明显下降过程(P0.01)后上升;ALT、AST、TBIL、DBIL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上升,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与ALT、AST、TBIL、DBIL呈"背离"现象。结论 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现象。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肝损伤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雷州地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结果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Olympuslx10生化分析仪检测39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和412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按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总胆汁酸(TBA)球蛋白(GLB)、白蛋白(ALB)/球蛋白(A/G)及AST/ALT比值。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LT、AST、AST/ALT、ALP、TPDBIL、TBIL、TBA、TBA、r-GT和GLB显著高于对照值(P<0.05)、ALB、AI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检测结果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及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值鉴别诊断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作为(SBP)组,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LPS及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值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SBP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TBIL、ALB、PA、TC、PT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BP组患者的CRP、LPS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SBP组患者的SAAG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CRP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临界值为16.00 mg/L,LPS的临界值为8.55 pg/ml,SAAG的临界值为20.86g/L;CRP+LPS+SAAG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8,诊断灵敏度为87.29%、特异度为93.06%.结论 :CRP、LPS及SAAG三者联合应用对于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