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 1 989年 6月至 1 999年 4月间 ,对 347例残胃患者进行胃镜及HP检查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47例均为胃切除术后患者 ,男 30 0例 ,女 47例 ,年龄 1 7岁~ 81岁 ,平均年龄 5 0 8岁 ;手术距胃镜检查时间 :2 0天至 2 8年 ,平均 5 8年 ;其中消化性溃疡术后 2 9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梗阻 2例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1 6例 ,胃癌 34例 ;手术方式 :胃大部切除毕氏Ⅰ式 79例 ,毕氏Ⅱ式 2 6 8例 ;所有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 ,并在残胃吻合口及其周围粘膜取活组织 2块作病理检查 ,取 4块作HP检测 ,其中 2块活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 ,尤其是残胃炎和残胃癌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本院 1994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胃镜检查发现残胃病变 10 2例的内镜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查残胃 10 2例 ,其中男 82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82岁 ,平均 45 .6岁。胃切除术后最短 9d ,最长 40a ,平均 7.6a。原发病 :胃溃疡 31.37%(32 / 10 2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 8.82 %(6 0 / 10 2 ) ,复合性溃疡 2 .94%(3/ 10 2 ) ,胃平滑肌瘤 2 .94%(3/ 10 2 ) ,胃息肉 3.92 %(4 / 10 2 )。其中Bill rothⅠ式术 41…  相似文献   

3.
4.
5.
92例残胃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冬凤  林庚金 《上海医学》1993,16(6):326-328
本文报告经内镜检查结合活检确诊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粘膜病变92例,其中残胃炎89例,残胃癌3例。上腹痛(41%)、黑粪(15.2%)、腹胀(12%)与嗳气(3.3%)为其主要症状。早期残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属进展期。本组残胃癌3例均为毕氏Ⅱ式,在手术8年后发生。对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毕氏Ⅱ式术后,尤其是术后5年以上,年龄大于45岁者定期作内镜复查;可能发现早期残胃癌。良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对需要毕氏Ⅱ式手术者应尽可能采用残胃空肠长襻 Roux-en-Y 吻合术,以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84年以来 ,对胃癌手术切除后残胃行胃镜检查 ,现将资料完整的 7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中 ,男 6 2例 ,女 14例。年龄 2 0~ 74岁 ,平均 5 1.34岁。以农民最多 ,占 86 .84 % (6 6 / 76 )。胃癌部位 :贲门区 2 6例 ,胃体 17例 ,胃角 4例 ,胃窦部 2 9例。病理组织学分类 :分化型腺癌 2 0例 ,高分化腺癌 10例 ,低分化腺癌 17例 ,印戒细胞癌 13例 ,粘液腺癌 14例 ,鳞状细胞癌 2例。早期胃癌 8例 ,进展期胃癌 6 8例。1.2 主要症状 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 38例 (5 0 % )、呕血伴黑便 17例 (2 2 .36 % )、腹胀 15例…  相似文献   

7.
残胃病变846例内镜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1年20年间846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的内镜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残胃病变中以残胃炎及吻合口炎最常见,占89.2%,其次为胆汁反流,占58.5%,再次为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占16.9%;残胃癌的发生率为4.8%。此外还有食管贲门炎,缝线残留等。残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占60.3%,恶心、呕吐及/或纳差、消瘦占19.1%,呕血、黑便占11.3%。结论:为减少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发生,要严格掌握胃切除的指征,而且手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早期发现残胃病变。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1992年以来,对胃癌手术切除术后残胃行胃镜检查,资料完整的40例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残胃病变316例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对残胃病变的影响.方法 分析316例胃手术后的病人行胃镜检查、常规取病理活检及组织学染色检查资料.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77.53%,残胃及吻合口溃疡者占8.23%,胆汁反流性胃炎20.25%,残胃癌者2.53%,幽门杆菌阳性者27.53%,毕Ⅱ式术后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毕I式(P<0.01).结论 残胃病变中以残胃及吻合口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且多数残胃病变发生于毕Ⅱ式术后.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选择毕I式吻合术为宜.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4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电子胃镜观察40例胃切除术后的胃疾患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多数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上腹疼痛、腹胀、呕吐、出血等现象。这往往与缝线残留、吻合口粘膜炎症、溃疡有关。如果突然上腹疼痛持续性发作,则与残胃癌的发生有极大的关系。结论 胃切除术后的胃疾患者为预防残胃癌的发生,应当尽早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我院收治4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所有病例均进行胃镜检查,发现残胃吻合口和残胃有多种病变,同时检测残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2.
残胃病变155例的胃镜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我院15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胃镜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显示在残胃病变中以残胃及吻合口炎最常见,占76.1%(118例),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6.1%(25例),多发生于BillrothⅠ式术后;残胃癌7.7%(12例);缝线残留5.2%(8例),息肉4.5%(7例)。残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纳差、消瘦、呕血、黑便等,缺乏特异性。提示为减少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发生,要严格掌握胃切除的指征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384例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宁 《广西医学》2004,26(2):225-226
在目前用抑酸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病已有显著疗效的情况下,溃疡病是否还需要行胃次全切除术或在什么情况下才做手术治疗?这是一个临床问题。胃次全切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炎或残胃癌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提高对胃次全切除术的认识,了解术后残胃的变化,评估胃手术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75年~2001年10月间  相似文献   

14.
残胃无张力症是胃肠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主要发生在胃手术后 ,是指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也称“功能性残胃无张力症”“术后次早期暂时性梗阻” ,俗称 :“胃瘫”。结合我院近十年治愈的 2 0例患者就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以汇报。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5例 ,女 15例 ,最大年龄 76岁 ,最小年龄3 8岁 ,平均年龄 62岁。良性疾病 2例 ,恶性肿瘤 18例 ;其中 :胃癌 14例 ,十二指肠淤积症 2例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2例 ,直乙交界癌手术 2例 ,术前轻度贫血 (血色素 8~ 9g)者 4例 ,中重贫血者 (血色素 3~ 6g) 1例 ,术后并发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探讨HP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2 5 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的胃镜、病理及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 2 5 8例非残胃病变为对照组的Hp感染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残胃组Hp阳性检出率 (37.6 %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9.8% ) (P <0 .0 1)。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和BillrothⅡ氏术后残胃Hp的感染率分别为 5 2 .8%和 2 1.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BillrothⅡ氏术后伴胆汁返流者明显高于BillrothⅠ氏术后 (P <0 .0 1)。胆汁返流组中Hp的感染率 2 2 %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组的 6 4 .5 % (P <0 .0 1)。残胃并发症中 ,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Hp感染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 (P <0 .0 1) ,但残胃及吻合口炎的Hp感染率为 4 6 .1% ,高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 2 1.6 %。另外 ,残胃及残胃复发癌的Hp感染率和残胃及吻合口炎中异型增生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残胃病变发生的病因之一。胆汁返流在残胃病变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但在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复发癌中 ,Hp感染也可能占了较重要的地位 ,Hp感染是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病变的主要病因。根治Hp有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HE染色法对148例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结果:术后存在胆汁反流组(77例)的HP感染率与无胆汁反流组(59例)HP感染率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毕罗Ⅱ式术后(88例)与比罗Ⅰ式术后(48例)残胃HP感染率无显性差异(P>0.05)。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HP感染率越高。结论: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关。故术后定期行胃镜检查及HP测定。根除HP感染,减少残胃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自 1995年 8月~ 1997年 7月 ,经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残胃病变者 ,有 3 9例经我们治疗观察。经达克普隆治疗者2 0例 ,其他药物治疗 19例。治疗后胃镜复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 9例残胃病变的原发病均为胃和十二指肠良性疾患 ,男3 7例 ,女 2例 ,年龄 2 4岁~ 68岁 ,平均 4 6岁。其中原发病为DU17例 ( 4 3 .6% ) ,GU12例 ( 3 0 .8% ) ,胃多发溃疡 3例( 7.7% ) ,胃穿孔 4例 ( 10 .3 % ) ,出血性胃炎 2例 ( 5 .1% ) ,重度萎缩性胃炎 1例 ( 2 .5 % )。 3 9例残胃均为毕氏Ⅱ式手术。术后复查 :3年者 9例 ,3 5年者 13…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病变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鑫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10):617-617
<正> 临床资料 本文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130例,男性103例,女性27例,年龄24~75岁。其中胃癌术后45例,胃恶性淋巴瘤术后8例,胃平滑肌肉瘤术后2例,胃溃疡术后38例,十二指肠溃疡术后30例,病史不详7例。全部病例均行胃部分切除术,其中毕Ⅰ式术后29例,毕Ⅱ式术后101例。术后相隔约半年至15年复查胃镜及行组织学检查,证实残胃病变中有残胃炎94例,其中HP阳性者74例;吻合口溃疡24例,其中HP阳性者18例;吻合口息肉形成3例,其中HP阳性者2  相似文献   

20.
346例术后残胃病变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46例(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其中男性267例,女性79例,年龄29~84岁,平均53.6岁.术后距胃镜检查间隔时间2个月至39年.其中毕Ⅰ式胃143例,毕Ⅱ式胃20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