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822例肢体短缩畸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LRD)的基本状况,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对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全国29省945所收集的822例围产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LRD发生率为6.6/万,云南、贵州、福建和江西省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0.05),上海市的的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P〈0.01)。低体重儿中LRD发生率高于下沉体重组P〈0.001)。乡村与城镇经存在差异(P〈0.001),患儿  相似文献   

2.
肢体短缩所造成的肢体外形差异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过去曾对儿童患者的较长侧(即正常侧)肢体采用骨骺阻滞术,对成年患者则采用肢体短缩术来进行治疗,虽可达到均衡肢体的长度,但造成了肢体上下段的比例不协调及对身高的影响,患者往往难以...  相似文献   

3.
4.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技术对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内固定结合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愈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A组患者的骨愈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且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采用骨外固定技术对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明显,具有恢复时间短、肢体长度恢复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肢体短缩畸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1996~200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463~46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的出生儿,日龄为生后7d。监测资料逐级上报和审核,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平均发生率为5.41/万,五年期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χ^2=4.08,P〉0.0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发生率,但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南方与北方省份间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间肢体短缩畸形发生率没有差异。单侧和双侧比例以及上肢和下肢比例没有差异。结论 我国肢体短缩发生率仍为高发国家,发生率有城乡差异。提高产前诊断比例有助于发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采用改良骨骺刺激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肢短和膝关节反屈,外翻畸形35例.复查时间2~18个月。此手术矫治肢短畸形效果满意。还通过外积性骨生成,局部的可塑性增加,膝关节各部分通过压力增减出现形态改变,从而达到矫治膝关节反屈或外翻畸形的目的.本手术还有对病人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无合并签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苗小军 《吉林医学》2012,33(24):5167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6例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将其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期26例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肢体短缩畸形患者,如先天性等原因,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的方法简便,不仅可以修复骨缺损,还能恢复肢体的长度,并且对神经功能的缺损也有较好的恢复作用,同时还能治疗骨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严重肢体短缩50例延长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严重肢体短缩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原有足下垂者,18例畸形加重,其中16例做了跟腱延长或三关节融合术。胫骨骨端与骨骺延长发生胫骨平台倾斜各1例,经截骨矫正。5例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经补充植骨治愈。结论:骺端延长、开放横断截骨、一次性快速延长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保留内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成人每天1.0mm、儿童每天1.5~2.0mm的连续延长,可获得理想的肢体长度、良好的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以及满意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50例髂骨延长术,描述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论述了手术的优点,提出了有关注意事项。作者认为在多种骨延长术中,本手术具有一定的特点、优点,是较好的一种骨延长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联体双胎在我国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作者在1988~1992年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了监测。结果:共监测出联体双胎106例,5年围产儿数3246408,全国平均畸形率为0.3/万。河南、安徽省最高,为0.8/万(P<0.05);北京市和吉林省最低,为0.1/万(P<0.01);城镇与乡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女性胎儿的联体双胎畸形率比男性胎儿高2倍多;联体双胎死亡率为915‰;产前确诊率31.13%。上述结果表明,联体双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畸形,在我国其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更多见于女性,我国的联体双胎产前诊断率低,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945所医院过期妊娠10627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中国945所医院过期妊娠106272例,平均发生率为85.48‰,吉林省和山东省最高,分别为127.36‰、120.92‰,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最低,分别为53.98‰、61.38‰。过期妊娠围产儿死亡率为27.90‰,足月妊娠围产儿死亡率为16.29‰。过期妊娠围产儿中的巨大儿发生率为89.50‰,为足月妊娠围产儿的2倍。过期妊娠以20~34岁的孕妇多见,主要分布在孕42周。围产儿畸形率为154.13/万,其中低体重围产儿的畸形率为巨大儿的3倍。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月龄≤36个月的患儿,加以入选分析。对可能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wal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1例,近期死亡率9.9%。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对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是影响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近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月龄≤36个月的患儿.加以入选分析。对可能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wal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1例,近期死亡率9.9%。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对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是影响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近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3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1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25.8%),中残4例(12.9%),重残10例(32.3%),植物生存3例(9.7%),死亡6例(19.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诊活中,应重视休克的防治,避免继发性脑损伤,尽早使骨折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从而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石铸  马江川  陈江  毛剑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56-1157
目的总结骨科植入物常见不良事件表现,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740例骨科手术中出现117例植入物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骨科植入物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内植入物断裂、内植入物相关感染、骨不连、内植入物排异等多种表现。结论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内植入物,做到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石膏与小夹板联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107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I组患者给予石膏固定,II组患者给予小夹板固定,III组患者给予石膏联合小夹板固定,观察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疗效优良率:I组患者为82.86%,II组患者为81.08%,III组患者为94.28%,III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I组患者和II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石膏与小夹板联合治疗四肢骨折效果较好,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固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应用中药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骨折患者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经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平均(7.5±0.7)d,对照组的肿胀消失时间平均(12.1±2.4)d,观察组的肿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骨不愈合1例、感染1例、脂肪栓塞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术后感染2例、骨不愈合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325,P〈0.05)。结论将中药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疗效好,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1990年7月至1993年6月全国28省(市、自治区)(天津、浙江未参加)233所医院住院分娩,且分娩神经管缺陷儿的产妇215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神经管缺陷的重现率为6.86%;神经管缺陷重现率与畸形率密切相关,畸形率高的地区,重现率也高,全国神经管缺陷的高发区的重现率最高,为8.32%,中发区为4.50%,低发区为3.70%;神经管缺陷的重现以出现相同的畸形的机率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合并肿胀患者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四肢骨折合并肿胀的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骨肽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β-七叶皂甙钠,两组均治疗14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程度都有明显的减轻,且用药14d治愈的患者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合并肿胀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