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取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斜圆刃针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采取斜圆刃针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斜圆刃针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斜圆刃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眩晕量表评分、SF-36评定量表、SCL-90量表进行评分,观察评分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SF-36中PF等各维度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躯体化等评分方面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圆刃针治疗组在眩晕量表、SF-36、SCL-90评分评定方面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刃针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刃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刃针松解枕下三角法和传统电针治疗,并对两种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刃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电针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刃针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旋复位法结合头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 将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提旋复位结合头颈部推拿组)和对照组(药物+颈椎牵引组),观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线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提旋复位法结合头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环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从而能快速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斜圆刃针治疗对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斜圆刃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MV值均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圆刃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眩晕宁片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对疗效及椎动脉收缩峰(Vs)、舒张末(Vd)、平均血流速度(Vm)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椎动脉的收缩峰(Vs)、舒张末(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前后差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85.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质针密刺颈夹脊穴配合泽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银质针密刺颈夹脊穴配合泽泻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按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7.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密刺颈夹脊穴配合泽泻汤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较传统疗法疗效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0.
陈红亮  王华兰 《中医学报》2016,(7):1073-1075
目的:观察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四穴五步手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学》中所规定手法。通过观察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眩晕、头痛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2.
皮铎波  鲍骏侃  陈龙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85-1687
  目的  观察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颈性眩晕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射频+银质针组,41例)、B组(射频组,39例)、C组(银质针组,39例)。A组患者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B组患者仅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C组单用银质针治疗。采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3组患者干预前及治疗1周、1个月后、3个月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并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眩晕程度。  结果  干预后3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干预3个月后,A组LVA-Vmax为(45.51±4.73)cm/s、RVA-Vmax为(45.48±4.70)cm/s、BA-Vmax为(45.54±4.76)cm/s, 高于B组[(43.11±4.82)cm/s、(43.01±4.79)cm/s、(43.62±3.95)cm/s]和C组[(43.06±4.98)cm/s、(43.08±4.81)cm/s、(43.11±3.06)c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干预1个月后3组各项指标水平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及银质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运动疗法对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患者临床症状、颈椎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增加颈部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口服西药治疗。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追踪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头痛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对照组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总分及绝大多数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刀结合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等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电针+温针灸结合中成药治疗与传统西药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72例,随机分为针刺+温针灸结合中成药治疗组和西药传统疗法对照组,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TCD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DHI评分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治疗组TCD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温针灸结合中成药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供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眩晕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能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51-154
目的 观察葛根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来自绍兴市中心医院中医风湿科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的基础上给予葛根汤加味,水煎服,每日1 剂。对照组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估眩晕VAS 评分、头痛VAS 评分、颈项痛VAS 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或P<0.05)。结论 葛根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改善眩晕及减轻头痛、颈项痛方面明显优于单独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该疗法对患者经颅多普勒及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针刀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侧风池穴及颈部夹脊穴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症状与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舒筋汤结合推拿、针刀疗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舒筋汤内服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针刀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制定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4.29% vs 73.53%);治疗后两组UCL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筋汤内服配合针刀、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