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不同效应室浓度对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出率、幅值及信噪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ASA Ⅰ~Ⅱ级、年龄18~49岁听力正常的患者15例,麻醉诱导期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效应室浓度依次设定为1μg/ml、2μg/ml、3μg/ml、4μg/ml,不同效应室浓度代表不同麻醉深度。SmartOAE耳声发射检测仪记录诱导前及诱导过程中不同麻醉深度各频率点(0.5KHz、0.7 KHz、1 KHz、1.4 KHz、2 KHz、3 KHz、4 KHz、6 KHz、8 KHz)DPOAE的幅值及信噪比,并记录相同麻醉深度DPOAE的所有频点检出率。采用自身对照,研究不同麻醉深度下各频率点DPOAE幅值、信噪比及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诱导前与诱导过程中不同麻醉深度各频率点DPOAE幅值反应稳定,在麻醉状态下检出率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但不同麻醉深度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p >0.05);丙泊酚不同麻醉深度对人DPOAE幅值及信噪比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泊酚不同麻醉深度对人DPOAE幅值及信噪比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患者适当镇静可明显提高DPOAE检出率。 【关键词】麻醉,丙泊酚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信噪比,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不同应室浓度对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信号近似熵(ApEn)的影响以探索麻醉深度监测的指标.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ASA Ⅰ~Ⅱ级、年龄18-49岁听力正常的患者15例,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依次设定为1、2、3和4μg/ml,不同效应室浓度代表不同麻醉深度.SmartOAE耳声发射监测仪以声强80 dB SPL持续时间80μs的短声作为刺激声,记录诱导前及诱导过程中不同效应室浓度下TEOAE波形数据.数据经MATLAB软件处理,将其分为四段分别对应频带0~2、1~3、2.5~4.5和4~6 kHz,求出其相应的ApEn后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相同频段不同效应室浓度下ApEn的变化.结果 同频段TEOAE信号的ApEn在不同效应室浓度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效应室浓度TEOAE信号的ApEn在不同频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效应室浓度丙泊酚麻醉对人TEOAE信号ApEn的影响不明显,其ApEn尚不能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 OSAHS 患者睡眠前后鼓室压及耳声发射各频率幅值的变化,探讨 OSAHS 患者鼓室压变化对内耳听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 OSAHS 患者31例(62耳)和正常对照组31例(62耳),分别在睡眠前后对两组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声导抗检查。结果:OSAHS 组醒后鼓室压向负压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态声顺值、鼓室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500Hz 8000Hz 频率范围内 TEOAE 各频率段幅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OAE 各频率幅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睡眠前后鼓室压、静态声顺值、鼓室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EOAE 及 DPOAE 各频率幅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测 OSAHS 患者中耳鼓室压向负压移动可导致内耳听觉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耳声发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 ,OSAHS)患者的耳声发射结果。方法 :测试 2 0例重度OSAHS患者的诱发性瞬态耳声发射 (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结果 :TEOAE检出率为 37.5 % ,频谱能量分布主要在 0 .8~ 2 .4kHz ;DPOAE各频率的反应幅值在 0 .5~ 6 .6kHz处均显著下降 ,各频率的检出率为 2 7.5 %~ 4 7.5 %。结论 :重度OSAHS损害耳蜗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诱导时不同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1、2级需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随机分为Ⅰ~Ⅵ组,每组10例,对应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1、2、3、4和5 ng/mL,所有患者常规监测MAP、HR.、Narcotrend分级(NT)及指数(NI),当NI≤46时认为进入合适麻醉状态,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记录此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并以此浓度维持麻醉诱导结束,记录插管前、即刻、插管后3、10 min时MAP及HR,比较各组间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组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Ⅳ~Ⅵ组达到足够麻醉深度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明显低于Ⅰ~Ⅲ组,Ⅴ、Ⅵ组插管前后的MAP、FIR无明显变化.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时,增加其效应室浓度可以降低麻醉诱导所需丙泊酚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TEOAE和DPOAE听力筛选的最佳时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entotoacoustic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 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听力筛选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 2 0名正常新生儿出生后 15d每日进行TEOAE和DPOAE测试 ,并对其中 5名新生儿在出生后 4~ 6周进行复查 ,分析耳声发射 (OAE)检出率、反应幅值及测试时间等与天龄的关系。结果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 ,随新生儿天龄的增加 ,TEOAE的检出率及反应幅值逐渐提高。新生儿 1~ 2d的检出率显著低于 3~ 5d ,出生后第 3d ,TEOAE检出率达到 97.4 % ,反应幅值也趋于稳定。随新生儿天龄的增加 ,DPOAE各测试频率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 ,0 .5kHzDPOAE的检出率始终较低且结果不稳定。出生后第 3d ,DPOAE检出率及反应幅值均趋于稳定。 1~ 5d的新生儿的平均测试时间为 5~ 10min。 4~ 6周后复查时 ,TEOAE和DPOAE的检出率为 10 0 %且反应幅值十分稳定 ,而测试时间需 4 0min以上。结论 :新生儿OAE听力筛选的应在其出生后 3d或 3d以上 ,但不宜太久。 0 .5kHz不宜作为DPOAE的听力筛选频率。对 4~ 6周后需要复查的新生儿 ,可考虑给予适量镇静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听力筛查分为出生后(2~3)天为初筛,出生后42天为复筛,两阶段筛查初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复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共同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来院进行筛查。结果:观察组48例(96耳),初筛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50例(100耳),初筛通过95耳(通过率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复筛时观察组48例(96耳),复筛TEOAE通过85耳(通过率88.5%);复筛DPOAE通过83耳(通过率86.5%);复筛ABR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49例,其中1例未来复筛(98耳),复筛TEOAE通过96耳(通过率98.0%);复筛DPOAE通过98耳(通过率100%);复筛ABR通过98耳(通过率100%);两组差异在TEOAE、DPOAE、ABR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χ2=6.879,P〈0.01;2=14.223,P〈0.01;χ2=15.403,P〈0.01)。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患儿进行听力两阶段筛查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陈倩  罗仁忠  钟建文 《广东医学》2005,26(7):934-935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m-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幅值与引出率的特点。方法筛选出103例(206耳)正常儿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报告,分3个年龄组:小于1岁,1~3岁,大于3岁,对其DPOAE幅值与引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个年龄组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曲线中有一共同谷点,位于2.5kHz;最高峰值点:<1岁及1~3岁组位于1.5kHz,>3岁组位于1.2kHz。当刺激声频率≥1.5kHz时,各测试点的DPOAE幅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②DPOAE在中低频段引出率低,随年龄增长,刺激频率增高而引出率增高。高频段(2.5~4kHz)引出率稳定。③DP-NF值均≥10dB。结论儿童DPOAE幅值曲线中的峰点、谷点与成人接近,其幅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中低频段DPOAE引出率低,高频段引出率高而稳定;小儿DPOAE信噪比≥10dB在统计正常儿童DPOAE有效值时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气管插管丙泊酚靶控麻醉,治疗组的靶浓度从0.5μg/m 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 L;对照组靶浓度从2.0μg/m 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1.0μg/m L。两组患者都记录了清醒状态时、意识消失时、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诱导总量。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3.14±0.12μg/m L和3.14±0.15μg/m L。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224.84±70.84mg,对照组为248.54±62.01mg,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期间两组的MAP与HR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不过治疗组插管不同时间点MAP与HR值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清醒状态时的BIS值都明显高于其他监测点,而对照组由于丙泊酚用量的增加,BIS下降的幅度更大,组间对比差异都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可准确地反应丙泊酚的镇静深度,低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能有有效保持BIS值稳定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诱导总量,保障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时性别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8月于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择期行胸、腹部手术患者30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A组)和女性组(B组),每组各15例。麻醉诱导选用威力方舟(Diprifusor)软件内嵌Schnider丙泊酚药代模型和Minto瑞芬太尼药代模型,靶控输注模式选择血浆靶控,血浆药物浓度丙泊酚4μg/m L,瑞芬太尼4 ng/m L,分别于靶控输液30 s(T0)、60 s(T1)、患者意识消失时(T3)、效应室浓度到达4μg/m L时(T4)记录各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并于各时间点经桡动脉采血2 m L测定丙泊酚实际血药浓度,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 两组BIS值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丙泊酚实际血药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时,即意识消失时影响麻醉深度的为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而并非实测的血药浓度,且意识消失时女性所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