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儿重型肺炎的适宜治疗措施,提高婴儿重型肺炎治愈率。方法早期经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疗效。结果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可使重型肺炎较快恢复,提高治愈率达(98.3%)。结论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佐治婴儿重型肺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邱海波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1005-1006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近年来 ,随着对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进一步深刻认识 ,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疗效也不断进行重新评价 ,传统观点发生变化。更新观念 ,采用新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指南 ,显得很有必要。一、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目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目的 :①提高血压 :是感染性休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首要目标。②改善内脏器官灌注 :内脏器官灌注减少是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也是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主要原因。改善内脏器官灌注 ,纠正组织缺血 ,是休克复苏和血管活…  相似文献   

3.
心脏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脏手术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资料。结果治愈58例,死亡2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过程中,因管理不当,导致患者的血压骤降骤升9例。结论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加强药物管理是心脏手术后患者循环稳定和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136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结果本组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共计12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护士因素66.7%,患者因素33.3%,以速度控制不良和外渗较常见。结论通过提高对血管活性药物的认识,加强护士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正确选择血管通路,做好血管护理,正确使用微量注射泵可以减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危金明 《吉林医学》2012,33(28):6190-6191
目的:探讨微剂量输液器在血管活性药物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86例冠心病、高血压等住院且需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用微剂量输液器进行输液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微剂量输液器,能保证了药物准时、匀速的滴注,用药安全可靠,剂量准确,使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微剂量输液器在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订并完善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管理培训标准,使专科护理岗位行为更加标准化及规范化。方法总结287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管理经验,制订并不断修订、完善培训标准。结果重型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2±1.3)d,危重型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2±3.2)d,未发生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管理培训标准,使专科护理岗位行为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早期、精确、安全、有效应用此类药物,可中止与逆转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提高患儿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体现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护士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提高临床疗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09年2月4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溶栓治疗、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及时行再血管化治疗成功患者38例,死亡13例;溶栓治疗失败和未行再血管化治疗患者9例.死亡7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病死率较高,尽早行再血管化治疗,积极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可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保障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一系列前瞻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方法实施"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前瞻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调查护士20例,患者100例,了解不同人群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满意度、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将调查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施"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护士、患者满意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对帮助护士在保障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方面有很大帮助,减少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海南医学》2010,21(5):140-141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液外渗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发生药液外渗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外渗局部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技术因素是影响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认真评估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技术因素,避免药液发生外渗,倘若发生药液静脉外渗,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做好局部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间的248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术后303例应用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2.2%.对不同种类心脏病手术,肾上腺素类药物应用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心功能改善;极少数因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规治疗循环维持不佳,应积极应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当心功能改善后,也需积极地、逐步地撤离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在心脏手术后应用的深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