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农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指数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肝炎病史、经济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焦虑指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有积极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李佳红 《肝博士》2014,(5):20-21
正在肝病科门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他们最关心的往往是抗病毒治疗效果,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定量则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在CHB治疗过程中,虽然HBV DNA测定为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在接受抗病毒的乙肝患者中,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HBV DNA常降低至较低水平,难以检测到,因此它作为评定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及指导后期用药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HBSAg、HBeAg定量测定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封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开封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 365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存活患者2 607例,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患者758例。研究对象1a~11a的累积生存率从94.22%下降到71.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男性(HR=1.308,95CI:1.128~1.517)、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越大(HR=1.270,95CI:1.126~1.433)、初始治疗采用含DDI的方案(HR=2.342,95CI:1.848~2.969);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是教育程度越高(HR=0.602,95CI:0.509~0.71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HR=0.543,95CI:0.499~0.591)。结论开封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率较高,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等延长开封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斌  占劲松  宋建新 《重庆医学》2013,42(12):1350-1351,1354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至2012年10月于该院门诊开始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排除肝癌的慢性乙型肝炎751例,各危险因素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满5年。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总发生率为5.19%,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1.91%,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5.31%,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类代谢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以126例分别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检查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水平,分析脂类代谢指标和抗病毒治疗中HBV 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血脂对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对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近几年来,随着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断推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逐渐增多,这一治疗措施促使更多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向阴性转换,但因抗病毒过程中部分患者不能产生完全应答或停药后不能维持长期应答,增加了HBeAg阴性患者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地某地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云南省某地2004年7月至2015年5月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 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失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6 6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 5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 脱失率8.2%.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的主要类型为失访 (402例, 74.4%) , 停药 (138例, 25.6%) .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入组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接受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等均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脱失概率.结论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吸毒人群、未婚/离异、CD4细胞计数>500个/μL和治疗时间在6月内人群应给予重视, 加强患者依从性教育和关怀, 减少脱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艾滋病人抗病毒治疗初期影响依从性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对策略。方法对200例在治病人(治疗期>1年)开展调查问卷,对100例因依从性不良导致治疗失败的艾滋病人(包括死亡病例)进行档案资料查阅,对督导服药的医生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河北省艾滋病人抗病毒治疗初期影响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为个人心理状态、家庭关系状况、病例自身劳动能力3方面。通过定性分析,初期治疗中病例可分为乐观、责任、悲观、痛苦、绝望5型。总结提出提高病例治疗依从性的工作策略:提高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及时性;对患者提出"适应"和"改变"的策略;对家庭成员进行对患者接受和关爱的思想疏导;病例可根据个人情况和意愿自行选择合适的治疗地点即家庭、当地定点医院或外地(省内或本市区内)定点医院。结论专业部门制订提高病例治疗依从性的工作策略,治疗医生加强岗位培训,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护艾滋病病人的权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抗病毒是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治疗措施的认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以核甘(酸)类药物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并且很多患者因此而受益。但是,由于部分医生及患者的原因,临床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存在着治疗不规范、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难以全面遵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治疗前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D-D水平下降,至第48周时差异不再具有显著性。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下调血浆D-D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