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银平  黄东 《广东医学》2011,32(22):3001-3004
瘢痕形成是真皮组织损伤的一种自然修复反应,但瘢痕异常增生则会导致病理性瘢痕.临床上把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病变局限于伤区范围之内者称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据研究报道中国人HS发生率为 74.67%,HS 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将其治愈.大量文献报道压力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之一,而且自从发现压力疗效以来,作为一线的治疗和预防瘢痕的手段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但是压力疗法的研究大部分来源于临床经验总结,关于瘢痕的形成机制以及压力治疗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尚不透彻.为此,我们对压力治疗瘢痕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瘢痕的分子机制和寻找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主要是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它们不仅影响病损局部的外观形态,而且还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限制病人的活动.近年来,对瘢痕有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一般认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不单是成纤维细胞大量增值胶原纤维和胶原蛋白的大量沉积,而是在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下形成的.病理性瘢痕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近年来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丹芎瘢痕涂膜预防和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尚未形成瘢痕或瘢痕形成初期患者,创面外涂丹芎瘢痕涂膜(鞍山第一制药厂生产),用药前后对比观察,未形成瘢痕的创面用药后是否有瘢痕轻度(明显)增生,或有瘢痕增生的观察瘢痕范围、厚度、硬度、弹性及颜色变化。结果应用丹芎瘢痕涂膜治疗后对抑制瘢痕的增生和减轻瘢痕的痒、痛、潮红和紧束感,使瘢痕面积缩小,厚度变薄,硬度变软,颜色变浅或正常及改善肢体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疗效。结论丹芎瘢痕涂膜对深Ⅱ度烧伤瘢痕增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瘢痕形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性瘢痕是烧、创伤或病损后组织过度修复的表现,其形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成为目前困扰临床治疗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论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特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阐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这不仅对认识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VEGF防治瘢痕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皮肤瘢痕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  农晓琳 《广西医学》2006,28(8):1232-1235
皮肤瘢痕是创伤皮肤愈合后的产物,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皮肤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增生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其增殖、活化、分化的异常直接导致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皮肤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常见而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群.近几十年来,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已由简单的手术切除发展到激光、药物乃至生物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以下对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做一个叙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丹芎瘢痕涂膜预防和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尚未形成瘢痕或瘢痕形成初期患者,创面外涂丹芎瘢痕涂膜(鞍山第一制药厂生产),用药前后对比观察,未形成瘢痕的创面用药后是否有瘢痕轻度(明显)增生,或有瘢痕增生的观察瘢痕范围、厚度、硬度、弹性及颜色变化。结果应用丹芎瘢痕涂膜治疗后对抑制瘢痕的增生和减轻瘢痕的痒、痛、潮红和紧束感,使瘢痕面积缩小,厚度变薄,硬度变软,颜色变浅或正常及改善肢体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疗效。结论丹芎瘢痕涂膜对深Ⅱ度烧伤瘢痕增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反应停对增生性瘢痕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血管形成抑制剂反应停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血管形成抑制剂反应停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血管形成抑制剂反应停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基膜不完整,内皮细胞变性,血管形成过程受损,成纤维细胞发生变性,内质网等细胞器减少,细胞外基质也相应减少。结论 反应停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形成而致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变性。因而血管抑制剂可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RhoA和ROCK-I m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增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Rh0A和ROCK-I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 RhoA和ROCK-ImRNA的水平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hoA和ROCK-I在增生性瘢痕中过量表达,可能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KD)是皮肤创伤的异常修复而产生的一种良性的皮肤增生性肿瘤,其病因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界的难题.近些年,从分子信号通路去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及防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逐步成为瘢痕疙瘩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分子信号通路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珏 《基层医学论坛》2003,7(6):511-512
瘢痕形成是伤口愈合的必然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瘢痕形成就没有组织的愈合.但是过度的瘢痕增生,尤其是在面、颈和四肢关节部位,不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更加影响着患者的功能活动.手术棘手的瘢痕增生,一直是困扰着医患双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克华  周国富 《医学综述》2014,(23):4252-4254
病理性瘢痕是人皮肤受到创伤后转归异常的结果,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信号转导物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之间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深入揭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瘢痕的形成是导致其不可再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瘢痕的处理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治疗中至关重要。本文即对目前存在的3种针对瘢痕处理的方式即抑制瘢痕的形成、阻断瘢痕形成中产生的再生抑制分子以及消除已形成的瘢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湿润烧伤膏(MEBO)对各种类型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称治疗组)中重度烧伤82例;采用硝酸银软膏(SNO)治疗中重度烧伤(称对照组)54例。观察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方式,止痛效果与痛苦程度,瘢痕增生情况,创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重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快、创面瘢痕发生率低,创面感染少,痊愈率高(χ2=5.01,P<0.05)。结论MEBO较银酸软膏效果好,是治疗烧伤创面的理想外用药。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Hypertrophic sca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and often causes the disfigurement or deformity in burn or trauma patients. Therapeutic methods on hypertrophic scar treatment have limitations due to the poo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To throw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will definitely improve the outcome of the treat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illustrate the negative role of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6 (eIF6)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nd provide a possible indicator of hypertrophic scar treatment and a potential target molecule for hypertrophic scar.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eIF6 in the human hypertrophic scar of different period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hypertrophic scar tissue, eIF6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absent in the basal layer of epidermis in the early period, and increased slowly and began to appear in the basal layer of epidermis by the scar formation tim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eIF6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the eIF6 may be a target molecule for hypertrophic scar control or could be an indicator of the outcomes for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无法依靠自身再生修复,轴突再生困难,同时神经胶质瘢痕阻碍再生轴突的通过,因此脊髓损伤后减少神经细胞坏死,促进轴突再生,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是临床治疗的关键.许多研究发现嗅鞘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引导轴突正确生长的独特细胞,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但临床结果很不理想,为了提高其修复神经和正确引导轴突生长的能力,目前许多研究将基因工程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其种植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诚  郑晓  陈齐春 《河北医学》2010,16(3):274-276
目的:观察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确诊的跖疣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用30%冰醋酸外涂,每天3次,直至疣体消失,最长疗程1个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异维A酸胶丸10mg每日2次,至疣体全部消失,最长疗程1个月;C组采用CO2激光进行烧灼,直至疣体完全被清除为止。结果:疣体消失率C组最高,其次B组,A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复发率A、B两组相似(P〉0.05),C组最高(P〈0.05);痊愈率B组与C组相似(P〉0.05),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有疤痕形成,占17.92%,A、B两组无疤痕形成。疣体消失天数B组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具有原位复发率低、痊愈率高、无疤痕形成、疣体消失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等优点,是治疗跖疣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书仪 《中外医疗》2014,(13):7-8,10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治疗早期(孕8周前)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8周,瘢痕肌层厚度≥3 mm的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44例,随机分入A、B治疗组进行治疗。A组:MTX治疗同期行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B组:MTX治疗后血HCG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后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观察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子宫恢复正常及月经复潮时间等。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95%,B组手术成功率91%。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局部血肿形成率、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HCG值明显高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是孕8周前,瘢痕肌层厚度》3 mm的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不良反应小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与术前血HCG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患者100例,根据就诊病例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2个月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每次激光治疗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20 d,2次/d。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创面结痂时间、红斑持续时间、创面疼痛时间、皮肤干燥紧绷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期间感染、水肿、新生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红斑持续时间及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皮肤干燥紧绷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虽然未能提高疗效,但能加速创面修复,减轻创面疼痛、皮肤干燥紧绷等不适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局部T淋巴细胞瘢痕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T淋巴细胞与瘢痕增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VC染色及图像分析等方法分别测定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T淋巴细胞及胶原纤维含量。结果:瘢痕组织中T淋巴细胞及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多于正常皮肤组;瘢痕疙瘩T淋巴细胞及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多于增生性瘢痕。结论:T淋巴细胞可能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瘢痕的形成有多种机制,从而导致了对其治疗的难度。目前治疗瘢痕有多种方法,如手术、药物、压力疗法、放射治疗、硅胶、激光治疗、冷冻等,其中由于局部注射药物操作简便、全身副作用少,从而很早便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现今已有各种类型的药物应用于局部注射治疗瘢痕,因此有必要对其现应用的药物种类做一回顾,并从中发现其治疗瘢痕比较有效的药物或提出有发展前景的治疗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