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子宫收缩和母婴安全的影响,评估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7例,产妇按实施分娩镇痛时宫颈扩张的程度分为活跃期镇痛组(18例)和全程镇痛组(19例),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镇痛,全程镇痛组潜伏期使用舒芬太尼0.5μg/ml恒速输注,两组产妇活跃期均使用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的混合液作为镇痛药液,全程镇痛组镇痛延续至分娩后24h。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子宫收缩变化规律,记录分娩过程及产后24h使用缩宫药物总用量,第二、三产程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的VAS评分、第二、三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及5min时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5例行剖宫产,将其纳入剖宫产组。全程镇痛组与剖宫产组在实施镇痛后30min时宫缩强度降低(P〈0.01),但前者在镇痛2h后恢复至与镇痛前相近,而后者比其他两组宫缩强度低(P〈0.01)。与其余两组相比,剖宫产组宫缩间隔时间与持续时间未随产程进展而改善(P〈0.05)。结论: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可使产妇获得更舒适的分娩过程,对子宫收缩及第二、三产程无明显影响,对新生儿及产妇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6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时间短,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2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24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镇痛组第1产程短于对照组,第2产程长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有显著差异(P<0.01)。分娩方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配合Doula陪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陈文忱 《海南医学》2001,12(7):87-88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分娩 :36— 42周头位初产妇共 1 2 0例。骨盆正常无产科合并症 ,胎心音良好 ,估计胎儿体重小于 40 0 0g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40人与对照组 40人 ,两组孕妇身高、体重、年龄、孕次相近。1 2 麻醉方法 :自进入潜伏期 (2—3cm)时取L3 —L4 或L2 —L3 间隙用 1 %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硬膜外腔 ,成功后向下延置管约 3cm ,首量推注0 .5%布比卡因 2 .5ml +0 .9%NS7.5ml,然后用 0 .5%布比卡因 9ml+0 .2 5%芬太妮 2 .4ml+0 .9%NS48.6ml接微量泵适时定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确定产妇要求硬膜外镇痛时的置管时间和积极管理产程对分娩模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182例初产妇通过随机分配为积极管理组(n=94)和对照组(n=88)。早期置管(宫口扩张<3cm)对比晚期置管(宫口扩张>3cm)。结果:早期置管的产妇产程时间较晚期置管组缩短((11.6±4.6)h比(13.2±5.6)h;P=0.02)。无论硬膜外镇痛时机如何,积极管理产程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产程,在早期置管组减少了1.4h((10.9±4.7)h比(12.3±4.3)h;P=0.04)和在晚期置管组减少了3.6h((11.0±3.6)h比(14.6±6.2)h;P=0.004)。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置管组14.5%比晚期置管组7.9%;P=0.21)。早期置管并未延长第二产程或增加阴道助产率。结论:早期硬膜外置管麻醉并不影响产程和剖宫产率,而且与晚期置管相比缩短了产程。无论硬膜外镇痛时机如何,积极管理产程,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产程。  相似文献   

8.
高静虹  尹集东  任秀容 《西部医学》2011,23(7):1309-1310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镇痛泵给药对6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60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刘湘  张丽颖等 《医学文选》2001,20(4):460-461
传统观念认为“分娩必痛”,以至有些产妇因惧怕分娩时疼痛拒绝阴道分娩而强烈要求剖宫产。为减轻或解除分娩疼痛 ,提高分娩期质量 ,我院产科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开展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法分娩镇痛 5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们对住院待产的孕足月初产妇、要求分娩镇痛的 5 0例产妇施行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法镇痛分娩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34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并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同未实施分娩镇痛者 5 0例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 在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方式的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待产,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C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观察2组产妇镇痛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缩宫素使用率及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评价2种方式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的影响.结果 1)2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降低(P〈0.05),且C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1).2)2组产妇镇痛后缩宫素使用率均较镇痛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产妇在镇痛后均有一过性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和间隔时间延长.C组在镇痛后5~30 min出现宫缩持续时间较镇痛前缩短,且镇痛后15~30 min出现宫缩间隔时间延长(P〈0.05).E组在镇痛后10~30 min出现宫缩持续时间缩短(P〈0.05),但镇痛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但对子宫收缩有一过性影响,即在镇痛后30 min内可引起一过性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及间隔时间延长.正确认识分娩镇痛对宫缩影响并进行处理,有利于分娩镇痛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复合药物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住院病人 ,妊娠足月初产、头先露者 6 6例 ,分为观察、对照 2组 ,2组病人均进行头位评分 ,观察组则采用分娩镇痛 ,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 ,2组病人进行产程宫缩疼痛分级、血压、血氧饱和度、产程时间、宫缩、胎心、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观察。结果 观察组产程疼痛明显减轻、产程时间缩短 ;新生儿Apge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同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复合药物持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分娩产程有益、对母儿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与氧化亚氮吸入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硬膜外组稀释成0.2%罗哌卡因9 ml复合芬太尼1 ml,注入硬膜外腔,以后视产妇腹痛情况酌情追加5 ml。氧化亚氮组吸入50%氧化亚氮和50%氧气的混合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在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差异有显著性(P<0.01),硬膜外组第二产程时间比氧化亚氮组长(P<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子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后血氧饱和度、舒张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呼吸、心率和收缩压氧化亚氮组均高于硬膜外组(P<0.05~P<0.01)。结论: 硬膜外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氧化亚氮吸入组,但硬膜外组需专业麻醉师监护,第二产程有延长趋势,氧化亚氮组镇痛效果稍差,但不需专职麻醉师,产妇乐于接受,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全麻对开胸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开胸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硬膜外辅助全身麻醉,40例)和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3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创血压(MAP)、心率(HR)、血糖水平、麻醉用药量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t 2、t 3、t 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MAP值均显著较对照组低;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的HR值显著较对照组低;t1、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均显著较对照组低.OLV15、30min时两组患者血中PaO2浓度均较插管后TLV时明显下降,且恢复TLV时均显著上升;OLV15、30min时观察组患者的PaCO2浓度明显较插管后TLV时高,且恢复TLV时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低.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全麻可以有效保证开胸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稳定性,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胸科食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17例)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组(GEA组,1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24、48 h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①毛细管血浆黏度及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在术毕时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48 h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②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GEA组除术毕比术前明显降低外(P〈0.05,P〈0.01),其余各时点无明显变化;GA组无明显变化。③2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术后的血黏度都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其作用一般不超过48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E组)两组,每组35例。观察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min后、手术开始1h后、术后24h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时、拔管后躁动及术后随访术中有无知晓等。结果:术中血压、心率,麻醉药用量GE组均低于G组(P均<0.05~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苏醒时间GE组明显低于G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病人行胸腺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Ι~Ⅱb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分成两组 ,组Ⅰ行单纯全麻 ,组Ⅱ行硬膜外复合全麻 ,观察术前、插管后即刻、1min、3min、5min的SBP、DBP、MAP、HR变化 ,记录术中用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全麻药用量少 ,插管反应轻 ,且术后镇痛VAS评分低 ,并发症少。结论 硬膜外复合浅全麻是Ι~Ⅱa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