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型细菌感染肾盂肾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型细菌感染肾盂肾炎30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细菌L型的形成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使细菌失去了坚韧的细胞壁,在一定条件下并不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L型细菌的形成与不适当使用抗生素及其它因素有关。本文患者采用2种培养方法即普通+高渗性(L型)细菌培养。治疗采用敏感抗生素1~2个疗程,非活动期则用抑菌方法。  相似文献   

2.
细菌外层的细胞壁起着维持菌形及保护菌体内部结构的作用.由于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及溶葡萄球菌素等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可以造成细菌细胞壁的损伤或缺失.这类细胞壁缺陷菌,称为细菌的L型.由于操作技术的改进,已可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细菌的L型;尤以泌尿系统感染中报导较多,对L型菌在人及实验动物的慢性肾盂肾炎中的意义也有所了解,本文就这一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的缺陷型。由于细胞壁的缺陷,L型有许多特性与原菌不同:如呈多形性、对渗透压敏感、革兰氏阳性变为阴性、抗原改变,呈油煎蛋样菌落、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改变等。临床上常因抗生素的应用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使细菌变为L型而不易检出,造成误诊或漏诊。故对L型特性与细胞壁缺失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部分或完全丧失而成的。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细菌L型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在几乎所有的细菌以及多种螺旋体和真菌中都发现L型的存在。临床上,细菌L型的形成大多是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而诱导产生。淋病奈瑟菌在体内外可发生L型变异。青霉素G抗淋病奈瑟菌作用机制在于破坏细菌细胞壁,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在尿液中的检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和  阚民生 《安徽医学》1991,12(6):48-49
<正> 细菌L型是缺乏细胞壁的细菌变异型。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体内的抗体、补体、溶菌酶、胆汁、某些氨基酸,噬菌体等都可诱导细菌形成L型。由于L型细菌缺乏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敏感性增强,其重要的生长条件需要高渗环境,因此在常规普通培养基用一般细菌培养方法难以检出,常造成疾病的迁延和漏诊。我科于1990年1月至5月,从普通尿培养阴性50例标本中,分离出细菌L型26株。现将本科细菌L型分离培养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黄谷良等研制的85-7无血浆培养基,对多种细菌进行L型诱导实验。证明85-7培养基在细菌L型诱导及生长实验中,可以取代改良kagan培养基。此外,本文介绍用抗生素倾注平板法进行L型诱导实验优于抗生素纸片诱导法。  相似文献   

7.
L型细菌即为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肽聚糖,由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溶菌酶等因素的影响,当肽聚糖结构遭到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时,虽然大多数细菌已经死亡,但有时也有一些细菌并未死亡,只是细菌细胞壁遭受破坏,这些细菌即L型细菌。因其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而称之为L型细菌。  相似文献   

8.
细菌L型感染与妇产科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L型最早是由Kiseneber-Nobel从念珠杆菌(streptobacillus moiliforrnis)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小菌落,命名为L1(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而定)。后来,Pirece和Sharp等研究发现,抗生素(如青霉素)、溶菌酶、动物血清等有诱导细菌为L型的作用。巨噬细胞中与中性粒细胞由于其中的溶菌酶的作用亦有诱导L型的作用。而细菌进入人体内,在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使细菌的胞壁部分或全部缺陷诱导为L型.并  相似文献   

9.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细菌L型(bacterial L-forms)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cell wall-deficient bacteria,CWDB),是Klieneberger 1935年在Lister研究所工作时发现,因而以其第一字母L命名.迄今已知几乎所有细菌以及多种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真菌都有L型存在.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L型的临床分离和基础研究仅有零星报道,80年代初我们在开展临床检验中,常遇到不少发热患者分离不出病原,考虑可能由于某些作用于细胞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变异为L型.  相似文献   

10.
细菌 L 型在临床上存在相当广泛,它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不同程度缺损型,常在使用抗生素后产生。由于细胞壁缺损,细菌的形态及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用常规方法不能检出。细菌 L 型早在1935年 Klienberger 在研究 Streptobacillusmonilformis 培养实验中发现用肉眼仅能看到的小菌落,因不明其生长意义,仅以所在研究所 Lister(英)字首命名。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