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快速热解装置,在氮气气氛和常压条件下,考察神府煤和东胜镜质组和丝质组富集物的热解行为及快速热解焦的燃烧气化特性。随热解终温和加热速率的升高,失重率增加,燃烧特性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醚和蒽油为原料,在炭化温度为1 000~1 300 °C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气相炭化焦,主要考察了这两种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和CO2气化活性,并与液相炭化焦和煤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油醚气相炭化以裂解和缩聚反应并存,而蒽油气相炭化以缩聚反应为主;两种气相炭化焦的颗粒均为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为0.1~0.5 μm),且随炭化温度增加,颗粒粒径减小,焦块结构趋于致密化;炭化温度增加有利于气相炭化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在相同炭化温度下,气相炭化焦最具石墨化倾向,液相炭化焦次之,煤焦最小;炭的气化活性不是仅由碳微晶结构唯一决定的,不同炭化过程所形成焦的气化活性顺序为:煤焦>气相炭化焦>液相炭化焦。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云南玉溪煤和新疆准东煤的加氢热解煤焦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成焦压力、停留时间及气氛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并利用均相模型计算了各煤焦的非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采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上述两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水蒸气气化特性,考察了成焦气氛对煤焦气化速率和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热重气化实验表明,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玉溪煤焦,前者的反应活化能远小于后者的反应活化能;无论哪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加氢过程碳转化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在相近的碳转化率下,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在水蒸气气化的情况下,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同样好于玉溪煤焦。总体上准东加氢热解煤焦的产氢率相比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有所增加,不过对于这两种煤焦,随着气化温度提高,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逐渐接近于热力学平衡所得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4.
在制焦温度为1223~1773 K内,制备了慢速和快速神府煤焦,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了煤焦-CO2高温气化反应性。主要研究了升温速率、制焦温度和热解速率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并对一种高温慢速热解焦(制焦温度为1573 K)的程序升温和等温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CO2气化反应有明显影响;制焦温度较高的煤焦反应性较低;快速热解有利于提高煤焦的反应性;由程序升温法和等温法所得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但所得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60.13 kJ/mol和163.21 kJ/mol,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5.
热重法对PVC树脂的热解研究表明,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250~350℃为第一失重阶段、350~400℃为稳定阶段、400~550℃为第二失重阶段;升温速率对热解有较显著的影响,随升温速率的增加,Tb、Tf和Tm随之提高,但各阶段的失重率并不改变;气氛对热解有重要的影响,在含氧气氛中总失重约为100%,而氢气中的总失重最低。热解动力学研究表明,PVC的热解为一级反应过程,3个阶段的热解活化能受气氛影响稍有差异,分别为170~200kJ/mol、10~20kJ/mol和50~80kJ/mol,各阶段活化能的较大幅度变化说明各阶段热解反应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在常压、温度为800~1400℃范围内,以二氧化碳为气化剂,研究了我国神府、后布连、东胜3种煤焦的高温气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气化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分成3个区域,低温区为反应动力学控制区,反应速率符合Arrhenius方程;中温区为内扩散严重影响区,其表观活化能约为反应动力学控制区活化能的一半;而在气化温度高于1150℃的高温区,同一温度下随碳转化率的提高气化速率的差异逐渐加大,活化能下降,反应速率随气化温度的增加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常压、温度为600 ̄1200℃条件下,东胜烟煤分别在氢和氮气氛中热解的实验研究表明:煤在氢气氛中热解与在氮气氛相比产气率更高,焦油质量较好,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煤转化率,热解温度强烈地影响热解产物的组成和煤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煤化率提高,热解气产率增加,CH4,CO和CO2的产率上升,焦油产率降低,但温度对C2^+和H2O的产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用加压热天平研究了九种不同品位的煤焦在CO_2气氛中的反应活性,测定了一种褐煤和一种无烟煤以及它们的煤焦的总孔容积,孔容积分布和比表面积,也测定了在气化过程中这些孔结构特徵的变化。褐煤焦的高活性是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总孔容积和比表面积。除灰无烟煤焦活性增加5倍,是由于孔结构特徵的变化,褐煤焦在气化过程中反应活性的变化同样由于孔容积和表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Anter  AM 肖琼 《医学教育探索》1999,(6):555-558577
在常压-2.0MPa的系统压力下测定了滴流床中气-液两相并流下流动的动持液量,了气-液流率,液相粘度,填料大小,压力以及床层高度对动持液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中液体流率动持流量增加,气体流率增加时,结果相反粘度的增加对动持液量的影响不大,动持液量随填料空隙率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0.
导向喷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裂解制液体燃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模试验得到的优化的结构参数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生物质最大处理量为5kg/h的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生物质裂解反应器。反应在常压和440~520℃进行,以木屑为生物质原料,二氧化碳和氮气为喷动气或流化气,沙子为流化介质。结果表明该喷动流化床反应器可用于生物质的快速裂解。在400~480℃,液体产率随温度增加而上升,高于480℃时,二次反应的加剧又导致液体产品产率下降。固体和气体的产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喷动气和流化气流量的增加均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热,并使生物质初始裂解产物的停留时间减少,二次反应进行程度减弱。在适当的裂解条件下液体产率可达73.2%,此时气体和焦的产率分别为12.8%和14.0%。所得液体产品为单一相液体,含水约30%,可用于燃烧。与流化床相比,喷动流化床作为生物质快速裂解反应器可明显提高液体产率。  相似文献   

11.
没食子酸的热解与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可水解鞣质的有机酸类单体没食子酸进行热解特性及燃烧特性分析,求解相关动力学参数。方法热重分析仪上,在氩气(Ar)气氛下5℃·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没食子酸热解特性研究;模拟空气(N2∶O2=4∶1)气氛下,5℃·min-1、10℃·min-1和20℃·min-1升温速率,对没食子酸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没食子酸的热解分为失水、过渡、快速裂解、炭化四个阶段;没食子酸的燃烧分为失水、过渡、挥发分的释放、固定碳的燃烧四阶段。另外,在模拟空气气氛下,伴随升温速率的不同其燃烧起始温度、挥发分释放温度区间、热失重速率峰极值时所对应的温度及难挥发分及固定炭的燃烧的终止温度、挥发分指数、燃烧指数和动力学计算结果均不同。结论气氛及升温速率均为没食子酸热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且没食子酸热解过程符合FC方程模型,线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能真实反映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分析方法,分别以N2、Ar和CO2作为吸附质测定淮南煤焦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多层吸附模型(BET)、孔径分布模型(BJH)和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NLDFT)模型计算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淮南煤焦含有连续分布的微孔和介孔,孔形以狭缝形孔和一端封闭的盲孔为主。由于四极矩的存在导致以N2为吸附质时测得的吸附量、比表面积和孔容较Ar大;BET模型主要用于介孔材料孔结构的分析,用于样品中的微孔分析时,其分析表面积偏小。表征多孔碳材料,特别是含有复杂无序的孔隙结构的物质时,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是:首先,以Ar作为吸附质,判断煤焦中介孔的孔形及孔径分布,并采用NLDFT模型对煤焦在介孔范围内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进行计算;然后,以CO2作吸附质对煤焦的微孔进行分析,通过NLDFT模型获取煤焦微孔范围内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参数。  相似文献   

13.
研完了在2MPa压力下,CuO-ZnO-ZrO_2催化剂对CO_2/H_2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活性。用BET、XRD、SEM、TPR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表面性质、晶相组成、活性规律及ZrO_2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加入ZrO_2有助于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表面积;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CH_3OH的选择性。活性组分CuO存在表面和体相两种分散形式,且ZrO_2的含量和焙烧温度直接影响着CuO的分散量及催化剂活性以及孔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硝酸氧化处理对椰壳类活性炭(AC)进行酸化改性,研究酸化条件(温度、时间、浓度)对AC酸值的影响,并考察不同酸值的AC对PP(聚丙烯)/NiO/AC复合材料成炭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考察改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以Beohm滴定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改性AC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及含量;用马弗炉、扫描电镜(SEM)考察不同酸值的AC和NiO协效催化聚丙烯成炭及成炭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硝酸处理后,AC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均有所变化;酸化条件对AC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影响显著,改性后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酸性官能团主要为-COOH、-CO和-OH;AC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增多促进了聚丙烯自身成炭能力,改善了残炭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常压液相炭化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并用熔融法检验中间相沥青的可纺性,研究了汽油裂解残油和催化裂化重柴油参混比的不同对中间相沥青的制备速率,产率,中间相含量,显微结构以及可纺性的影响,指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穿流式固阀塔板进行了流体力学冷态实验考察。采用常温、常压下的空气和水作为实验介质,测试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塔板的干板压降、全板压降和清液层高度,比较了不同的塔板结构参数对流体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塔板压降和清液层高度均随着孔中心距和开孔率的减小而增大,而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气液两相在穿流塔板上为逆流流动,且随着气液流量的变化呈现出4种不同的流动形态。建立了清液层高度的经验式,且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推导了描述穿流塔板独特的流动形态的参数即气体流通分率的数学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分率随着孔中心距的减小而减小,并随着孔径和开孔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calcined and processed calamin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related elements, morphology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pyrolysis products dried at different heating temperatures and explor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the optimal drying temperature for the process of calamine with Huanglian Decoction(HLD, 黄连汤) and San Huang Decoction(SHD, 三黄汤). Methods: Pyrolysis products were prepared by programmable and constantly heating the calcined and processed calamine to or at different heating temperatures. Thermogravimetry(TG) was used to test their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ir morphology, functional groups and element contents. Page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ant drying kinetics of processed calamine. Results: The adding of HLD or SHD to calcined calamine(CC) can slow its weight loss in drying pyrolysis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ranges where HLD and SHD can affect its weight loss were 65–150 ℃ and 74–180 ℃, respectively. The drying temperature was optimized as 90 ℃. The drying kinetic for the processed calamine fits Page model shows good linearity. Conclusions: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the optimal drying temperature where HLD and SHD can affect the weight loss rate in the process of calamine were explored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both biophysical chemistry and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is work provide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other Chinese medicines using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