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78例,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出生体重、胎龄、住院天数、通气方式和时间与感染的关系,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本组共检出95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院外收治、体重<1 500g、住院时间>14 d、胎龄<3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多重耐药菌阳性监测率高于其他组(P<0.01).革兰阴性菌85株占89.4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10株占10.53%,主要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院外收治、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4 d、胎龄<3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首选治疗分别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例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22.8%(23/101),神经外科16.8%(17/101),呼吸内科13.9%(14/101),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4%(35株)、肺炎克雷伯菌13.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3%(17株)、铜绿假单胞菌8.7%(12株)。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性肺炎的临病原菌以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MDRO感染性肺炎患儿62例,分析其感染病原菌种类以及病原菌的药敏情况。结果该组分离出49株(79.0%)革兰阴性菌(G^-)和13株(21.0%)革兰阳性菌(G^+),其中G^-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均为100.0%,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98.0%;G^+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G-是引起新生儿MDRO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首选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进行治疗,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二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5.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产超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院细菌耐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itant organism,MDRO)菌株构成、检出率、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分离病原菌共381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961株、肺炎克雷伯菌584株、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7.
肖荣 《求医问药》2014,(3X):13-14
目的:探讨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其具有普遍较高的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正>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为了解我院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及耐药情况,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的1162株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包括痰液、中段尿、创面分泌物、全血、胸腹水、胆汁、穿刺液、脓液等,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湘雅医院2007年1月~12月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病例2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8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7.6%)、鲍曼不动杆菌(36.3%)、不动杆菌属某种(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神经外科(25.7%)和中心ICU(22.9%)分离率较高.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入住ICU(OR=23.77,P<0.001)、气管切开或插管(OR=4.16,P=0.001)、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OR=2.77,P=0.032)是独立的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把握入住ICU、气管切开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指征对防止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安亚妮 《吉林医学》2013,34(6):1090-1092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开展细菌耐药目标性检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分布、标本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开展监测,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高杨  黄大雁  王伟业  刘辉 《安徽医学》2014,(11):1542-1545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21例,对其痰标本分离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2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629株,检出率为68.3%;其中革兰阴性菌422株,占67.1%;革兰阳性菌168株,占26.7%;真菌39株,占6.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临床应按照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 ,以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共获得 13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纸二倍稀释法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测定采用Etest法。结果 :①铜绿假单胞菌(PA)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KLB)在 139株细菌中分别占 33.8%和 16 .5 %。②药物敏感试验显示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 94 % ,87% ,85 % ,90 % ,78%和 88%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氧哌嗪的耐药率分别为 90 % ,88%和 4 0 %。③有 4例ESBLs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①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构成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②应加强监测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发布及其耐药性,给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全自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对从病人的痰培养出的269株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检测分析. 结果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57株(58.36%)、革兰氏阳性球菌53株(19.7%)、假丝酵母菌59株(21.9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新、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到33.3%;革兰阳性球菌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呋新的耐药率较高,头孢呋新的耐药率达到58.3%. 结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优势,各种菌对抗生素均呈不同程度耐药,临床用药应参考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与痰病原菌分布关系。方法:16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反复住院216例次,定期进行痰培养,以连续≥2次或间隔≥3次痰培养为同一种病原菌为阳性结果。结果:痰培养873例次,符合阳性结果326例次(3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0例次(15%)革兰阴性 杆菌221例次(67%)。绿脓杆菌对头孢三代及哌拉西林的药率10%-44%,肺炎克雷白杆菌对头孢三代及丁胺卡那霉素折耐药率112%-375。痰病原菌的检出率显示;病情重的较高,院内感染高于院外感染,结论: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变迁及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状况,为病原学调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4软件统计分析1998,1999及2000年本院所有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病原菌变迁方面,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念珠菌等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日益增多,耐药性方面,葡萄球菌属细胞对苯唑西林,链球菌对青霉素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假单胞菌属细菌对哌拉西林等经验治疗中常用药物的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P)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等特殊耐药菌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已占有相当比例。结论:及时了解下呼吸道细菌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的变化,加强对特殊耐药菌株的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序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经临床确诊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69例,其中加替沙星组35例,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4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3~5日,继续以每日加替沙星片400mg,口服每日1次;头孢曲松 红霉素组34例,给予头孢曲松1g,静脉滴注每日1次,红霉素注射液2g静滴,每日2次,总疗程均为7~14天。结果加替沙星组和头孢曲松 红霉素组痊愈率分别为82.8%和76.5%,有效率分别为94.2%和90.2%,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3%和84.0%,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20.6%。结论加替沙星静脉口服序贯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89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Bauer(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89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63株。培养结果以革蓝阴性杆菌为主(128株,79.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革蓝阴性病原菌。真菌占第二位,共27株,占16.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蓝阳性球菌占第3位(7株,4.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同时获得2种以上细菌的54例,占42%。对革蓝阴性杆菌敏感性在70%以上的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革蓝阳性球菌的敏感性为100%。结论革蓝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真菌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是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我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混合病原菌感染较多,且存在多重耐药,应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监护室革兰阴性菌致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病例特点,分析革兰阴性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探讨其细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控制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呼吸科2009年1月-2010年3月71例革兰阴性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信息,对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调查下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APACHE-Ⅱ评分是革兰阴性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5株,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60.9%、27.7%。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耐药率81.3%以外,其余均达到95.5%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达到55.0%以上。结论 APACHE-Ⅱ评分越高,革兰阴性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死亡率越高。我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惠  孙昀  曹利军  尹路  鹿中华  华天凤  郑瑶 《安徽医学》2012,33(12):1677-1679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ICU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分析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其易感因素。结果共检出致病菌98株,多重耐药菌77株,其中前三位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1.56%)、肺炎克雷伯杆菌(22.0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48 h、多发伤、镇静药物使用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易感因素(P<0.05)。结论 ICU中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48 h、多发伤、镇静药应用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