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硫酸亚铁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和硫酸亚铁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治疗后蔗糖铁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高于硫酸亚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蔗糖铁组副作用发生少。结论:与口服硫酸亚铁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更有效补充肾性贫血所需的铁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rHuEPO(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患者时对机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IR)及其相关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6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rHuEPO1万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血、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检测血中sTfR、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和骨髓外铁、铁粒幼细胞、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患者治疗后sTfR显著增高(P〈0.01);而骨髓外铁、铁粒幼细胞、SF均显著降低;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P〈0.01)。sTfR与RBC呈正相关(r=0.632.P〈0.01);与Hct呈正相关(r=0.757,P〈0.01);与骨髓E%呈正相关(r=0.775,P〈0.01);与其他参数无相关性。结论sTfR在大剂量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后迅速升高,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不仅;隹确地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也反映机体骨髓红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患者的铁代谢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清铁参数,探讨肾性贫血患者的铁代谢状况.方法:将慢性肾衰患者45例,按血肌酐(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期组和尿毒症期组.分别测定慢性肾衰患者的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蛋白(SF)、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IL-1),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Hb、Hct、SI、TIBC、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RP、IL-1和SF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肾性贫血的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及铁超负荷的倾向.此外,慢性肾衰患者体内存在持续的慢性炎性反应,加重了铁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铁参数与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的铁参数和贫血的关系。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肾衰﹙CRF﹚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以及血清铁蛋白(FER)指标,并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衰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以及血清铁蛋白(FER)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蛋白(FER)与血清铁(SI)和血红蛋白(Hb)存在负相关。结论:铁原料的缺乏是肾性贫血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总铁结合力(TIBC)不升反降,考虑主要与肾功能损害时转铁蛋白的丢失过多有关;肾性贫血的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及铁超负荷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蔗糖铁组(治疗组)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组(对照组),两组均同时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上升幅度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较口服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特点及与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运铁蛋白(TF)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病例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TF、SI、TIBC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升高,RBC、Hb、HCT、MCV、SI、TIBC、T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正常。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按MCV/RDW分类法属于正细胞均一性贫血,铁代谢异常是肾性贫血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②方法选择50例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补铁组、口服补铁组。静脉组静滴蔗糖铁注射液lO周,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10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Hct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静脉补铁组治疗后患者Hb、Hct升高更明显。贫血伴随症状得到明显纠正,与口服补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有效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症状、提高EPO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霍平  张军  郑晓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9-1789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患者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Ferr)、C-反应蛋白(CRP)变化。方法:慢性肾衰患者(慢性肾衰组)69例,健康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测定Fe、Ferr、CRP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组患者Fe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Ferr、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的肾性贫血存在铁代谢紊乱及慢性炎性反应,加重了铁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联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衰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肾衰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30例选用蔗糖铁注射剂100mg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用,每周2次静脉滴注,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以后每月用蔗糖铁100mg维持;口服组:30例为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200mg,2次/d餐后服用。观察8周。结果两组患者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与口服组比较,静脉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蔗糖铁(森铁能)与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32例)和口服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压积(HCT)、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有升高。静脉组比口服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口服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一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左旋肉毒碱和蔗糖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合并贫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肉毒碱+蔗糖铁+促红素,对照组给予蔗糖铁+促红素.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 2组治疗4个月后贫血指标(Hb、Hct、SF、TSAT)均有明显改善,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MD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4个月后MDA与治疗前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明显上升(P<0.05).结论 左旋肉毒碱和蔗糖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有明显治疗作用,左旋肉毒碱可缓解蔗糖铁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静脉与口服铁剂对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和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效应的比较。[方法]将48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的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两组,每组24例,观察期10周。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W,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红蛋白(Hb)达10g/dl 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g/dl 则将EPO剂量减少75%。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应用EPO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纽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于口服组(P〈0.01),两组患者应用EPO的剂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EPO的效应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的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而且能增强EP0效应,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断补铁治疗小儿轻度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效果及其细胞学分析。方法:46例轻度IDA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与硫酸亚铁2mg(kg.次),每日3次,饭后口服;试验组按照元素铁2mg(kg.次),隔日1次,早餐后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时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记录患儿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铁剂治疗后,两组RBC、Hct、Hb、MCV、MCH及MCH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SI及SF显著升高(P均<0.01),但TIBC则降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隔日补铁治疗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优于每日补铁疗法。  相似文献   

14.
喻晓东  邱佳  李杨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24-1526,1529
目的:探析早期治疗贫血对改善或逆转非透析性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非透析性CRI患者6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皮下注射治疗,补充铁剂及叶酸,对照组仅补充等剂量铁剂及叶酸,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记录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判定LVH,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肾功能、血压、心率(HR)及上述各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和Hct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均有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末期对照组HR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Dd、IVST、PWT和LVMI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治疗贫血有助于改善或逆转非透析性CRI患者LV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静脉注射铁剂及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伴有肾性贫血患者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途径补充铁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途径补充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及体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补充铁剂较口服补充铁剂能更好、更快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制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60例: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制剂治疗为观察组,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为对照组,治疗10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治疗效果、生存质量。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2)血液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总铁结合力(TIBC)、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除Hb、HCT、TIBC改善明显(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质量: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等评分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除运动、营养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制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助于促进造血、改善贫血、提高整体生存质量,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铁代谢指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肾性贫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23例给予琥珀酸亚铁片口服,观察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HCT、Ret、SI、SF和TSAT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b、HCT、SF、TAST均显著改善(P<0.05),而Ret、SI无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2/23),低于对照组的34.8%(8/23)(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较口服琥珀酸亚铁片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和蔗糖铁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蔗糖铁)和治疗组(左卡尼汀+蔗糖铁),两组各40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贫血指标(Hb、Hct、SF、TSAT)和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的水平。结果①两组透析患者的贫血指标均低于正常值,AOPP、MDA明显升高。②两组治疗3个月时AOPP、MDA较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有75人贫血指标达标。③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MDA、AOP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有上升的趋势(P〉0.05),治疗组EPO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和蔗糖铁对血透患者肾性贫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蔗糖铁加重患者的氧化应激(OS),而左卡尼汀对OS有明确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蔗糖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Hct、SF、TSAT等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 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肾性贫血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