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宫颈癌(b2~b)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癌灶体积变化、宫旁组织的变化、宫颈出血停止情况以及手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癌灶缩小、出血停止、症状总缓解率87.1%、总有效率90.3%,可手术率87.0%,宫旁组织明显变软,手术中出血减少。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作为宫颈癌治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具有较高效的缓解宫旁情况,降低宫颈癌期别,增加手术切除机会。  相似文献   

2.
邓元明  张龙  罗勇 《西部医学》2011,23(8):1545-1547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其中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介入组)38例,未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对照组)40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介入组术后短期临床症状、瘤体变化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根治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等情况。结果全部病灶均顺利手术切除,介入组术中见原发肿瘤表面苍白、肿瘤体积缩小或脱落、盆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块周围粘连较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及宫旁浸润明显改善;介入组获得了手术机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结论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88例为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或根治性放疗,55例同期同条件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阴道切缘阳性率的差异.结果: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8.64%,其中Ⅰb2期有效率为93.75%,Ⅱa期有效率为85.18%,Ⅱb期有效率为76.9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鳞癌有效率为89.87%;腺癌有效率为77.7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78例新辅助化疗有效者行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25%,宫旁浸润率为6.4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可缩小局部肿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宫旁情况、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及病理变化.方法:对56例宫颈癌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前先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抗癌药物为5-FU、顺铂(DDP)、表阿霉素(ADM),灌注化疗后用ADM 10mg+碘化油10mL+5-FU 250mg制成乳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再用明胶海绵条栓塞子宫动脉.介入术后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临床疗效及病理变化.结果:56例宫颈癌患者经(1~2)次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顺利手术切除;介入术后完全缓解(CR)29例,部分缓解(PR)22例,总有效率为91.07%,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癌细胞坏死、退变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24例临床分期发生逆转,其中8例病理学未见癌细胞. 结论: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可使肿瘤缺血坏死、体积缩小、减少术中出血,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晚期宫颈癌的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灌注化疗及子宫动脉栓塞,12例治疗后Ⅱ期手术。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78.6%。灌注化疗后手术的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3.3%(10/12)。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可为晚期宫颈癌Ⅱ期手术创造条件,其方法简单,损伤小,副作用少,可减少手术中出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33例Ⅱ期宫颈痛患者术前进行超选择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10~14 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出血量和疗效,并与3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联合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100%;术中平均出血量(348±28)ml,低于单纯手术组(560±45)ml(P<0.05);术前化疗栓塞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12%,低于单纯手术组19.35%(P<0.05).结论 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71-67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42例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确定肿瘤区位置,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共用顺铂60mg(用生理盐水60ml溶解),化疗后栓塞,术后1~2周评价效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42例宫颈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2例(ⅡB期)行放疗;34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均顺利。结论:子宫动脉性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局部中晚期浸润癌可使局部病灶缩小明显,增加晚期宫颈癌手术机会、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Ⅰb3、Ⅱa2期宫颈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治Ⅰb3、Ⅱa2期宫颈癌患者30例,均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方法治疗1~3个周期,对比分析介入治疗术后病灶缓解及病理变化情况,初步判断近期术后疗效。结果 本研究的病例术前均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1~3个周期。29例鳞癌患者中,7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腺癌1例部分缓解。术后组织病理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中3例达组织学完全缓解。30例瘤体对宫体及阴道浸润明显减轻,淋巴结转移明显降低。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通过增加局部给药浓度能够达到缩小肿瘤和减轻宫旁浸润程度,降低病理分期,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官颈癌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对2001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接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101例宫颈癌患者行回顾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后临床症状全部得到缓解,症状缓解率100%;79例进行了手术,手术率78.22%;95例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前、术后B超测量了肿瘤大小,与化疗前相比肿瘤体积缩小(x2=8.796,P=0.012),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总有效率为78.94%.结论 宫颈癌患者在术前或放疗前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Ⅰb2~Ⅲ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柏冰 《重庆医学》2009,38(24):3097-3098
目的 研究Ⅰb2~Ⅲb期宫颈癌根治术前给予动脉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宫颈癌根治术的辅助价值.方法 对41例Ⅰb2~Ⅲb期的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治疗,对有手术适应证者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1)介入化疗的总有效率为80.5%;(2)介入化疗后手术率为90.2%;(3)肿瘤临床分期对化疗有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化程度、体积大小及病理类型对化疗有效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经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缓解临床症状,获得宫颈癌根治手术机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T2、T3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URBt,观察组患者在TURBt术前1周经双侧髂内动脉注入吉西他滨1000 mg/m2和卡铂3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下泌尿道症候群、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并以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观察组术前、术后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心理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42±7.19)min、(25.76±4.58)mL、(8.21±2.43)d、(14.13±5.7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75±3.70)min、(52.32±7.43)mL、(6.94±3.20)d、(16.56±4.8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下泌尿道症候群、胃肠道反应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和2年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50%、7.50%、1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27.5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50%、85.00%、(22.1±1.3)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67.50%、(18.3±1.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2年的总体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心理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2~T3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2年随访期内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相关生活质量,但要注意骨髓抑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韦干飞  吴书信 《当代医学》2009,15(12):53-54
目的评价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宫颈癌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Ⅰb~Ⅲ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分别行1~2次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灶获得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至术前宫颈直径缩小约0.8~13cm,且质地变软,术中宫旁组织易剥离,出血少。术后病理Ⅱb期以下病例各断端均未见癌细胞。结论术前介入化疗栓塞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还有助于杀灭肿瘤周围微小转移灶,可作为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或巨块形Ib-Ⅲa期宫颈癌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2006年我院185例Ib-Ⅲa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按新辅助化疗方式分为三组,组1:动脉灌注卡铂,组2:动脉灌注卡铂+紫杉醇。组3:静脉滴注卡铂+紫杉醇;随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5年。比较各组间疗效、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时间。结果化疗疗效情况:组1与组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与组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2较组3新辅助化疗术后宫旁累及淋巴结转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复发率分别是1.78%、0、4.47%,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转移;卡铂单药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是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期别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期别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Ⅰb2-Ⅲ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化疗药物采用博莱霉素、顺铂及异环磷酰胺三药联合。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3周后进行妇科检查,判断动脉化疗及栓塞的治疗效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手术治疗者再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进一步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临床完全缓解率13.3%(4/30)。其中,Ⅰb2-Ⅱb期有效率为100%(27/27),Ⅲb期有效率为33.3%(1/3)。有效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宫颈局部病灶缩小明显。介入治疗后手术率为86.7%(26/30),病理完全缓解率6.7%(2/30)。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有利于手术进行,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术治疗经椎间盘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松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经椎间盘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组(A组,32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骨折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并于术后3个月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85.5±25.4) mL,明显少于B组的(460.7±12.8) mL,手术时间为(250.5±10.6) min,明显短于B组的(320.2±16.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高于B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Cobb角、骨折椎体高度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组间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并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0.35±10.47)分、(225.45±10.54)分,均显著高于B组的(74.03±10.33)分、(201.54±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B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盘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能够有效纠正节段后凸角度,恢复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球囊、欣普贝生、催产素三种引产方法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720例有引产指征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引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进行球囊引产(300例),B组使用普贝生引产(200例),C组使用催产素引产(220例),对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围生儿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孕妇的引产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2.00%、75.00%, C组孕妇的引产总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37.27%,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二组孕妇的用药到临产时间分别为(11.14±5.33) h、(10.21±5.61) h,均明显短于C组的(28.64±10.6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新生儿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9.57±0.60)分、(9.55±0.62)分、(9.52±0.58)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产褥感染、羊水粪染、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及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引产方式均能促进宫颈成熟,但比起单一催产素引产,欣普贝生和宫颈球囊的引产效果更好,宫颈球囊的引产成功率略低于欣普贝生,但是缩短临产时间的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引产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88-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LMH)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入院治疗的97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A 组49 例采取LMH 治疗,B 组48 例采取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治疗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08±0.65)cm、术中出血量为(342.15±21.26)mL、输血量为(102.03±8.54)mL,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为(4.88±0.26)d、饮食恢复时间为(2.32±0.58)d、住院时间为(6.97±0.97)d,均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 组患者的ALT、AS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 组患者的AL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B 组为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采取LMH 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可优化治疗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能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种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期放化治疗鼻咽癌的依从率、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评价2种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化疗方案:CbF组36例.卡铂5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PF组38例,顺铂2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均为每3周重复,共3个周期,于放疗前第1周给予第1周期诱导化疗。放疗方案:采用鼻咽癌常规放疗标准方案,应用10MV.X和10MeV-β或12MeV-β外照射,NPTD64~80Gy、颈淋巴结(4-)TD64—70Gy、颈淋巴结(-)TD40~50Gy,2Gy/次,5次/周。结果:第2、3周期化疗依从率,CbF组:77.8%和16.7%(P=0.00),PF组:84.2%和42.1%(P=0.00)。且组间比较P=0.48和P=0.03;鼻咽、颈淋巴结(+)的实际照射时间和理论照射时间,CbF组:(56±5)d和(52±2)d(P=0.00)、(46±6)d和(42±4)d(P=0.00),PF组:(534-6)d和(50.4-3)d(P=0.07)、(42±5)d和(42±3)d(P=0.97);3度以上毒副作用:CbF组与PF组口腔、咽黏膜反应分别为63.9%和13.2%(P=0.00),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肾功能毒性比较均为P〉0.05。近期疗效:CBF组和PF组的鼻咽肿瘤、颈淋巴结(+)的CR率分别为86.11%和89.47%(P=0.93)、77.78%和90.00%(P=0.37),但TD≤50Gy阶段,颈淋巴结(+)的CR率分别为36.66%和11.11%(P=0.03)。放化疗后CbF组和PF组患者中位随诊17个月局部区域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均相似(P〉0.05)。结论:CbF和PF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化疗依从性差,但具有高度肿瘤完全消退率。化、放疗依从性、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PF组显示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癌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中髂内动脉灌注顺铂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25例术中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灌注组)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情况,并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灌注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指数(PI)为(46.34±18.76)%,略低于对照组的(58.48±16.54)%(P>0.05),灌注组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17.67±1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5.76)%(P<0.05).结论子宫颈癌术中通过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可能降低其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