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共收治的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较容易,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术后继续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应防止医源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较常见的一类良性疾病,它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和肌层以外的部位.并出现周期性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并非肿瘤,但其病灶可向外播散,种植生长,在身体内几乎无所不及,但绝大多数的病灶位于盆腔,依次是卵巢、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腹壁切口、膀胱壁、子宫颈、输卵管、肠壁、外阴阴道及其他。手术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AWE)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手术加药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术中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依据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术前基本可明确诊断。14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治疗首选手术,提高产程处理技术,降低剖宫产率,严防医源性内膜种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预防、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WE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术后病理检查为确诊主要依据;本组19例均一次切除病灶,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3例伴大小不等的巧克力囊肿;出院随访0.5~5年,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手术切除为AWE惟一有效治疗方法,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充分切除以防复发;剖宫产术中避免蜕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散落术区,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是预防AWE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4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7年两院收治的4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术前均诊断正确。手术彻底切除,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AWE治疗首选手术,范围应达病灶外1cm。  相似文献   

8.
刘延宏  李诗光 《当代医学》2013,(32):107-10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2例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在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未有复发病例。结论医源性种植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并且结合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剖宫产术中应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严密预防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选择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播散,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主要以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为主,而预防是关键。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其规范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临床表现和诊治情况。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产密切相关,症状和体征均较典型。手术加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但最重要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特点及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WE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发病时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结果 27例发病年龄为2443岁,平均32.2岁,中位年龄32岁;3043岁,平均32.2岁,中位年龄32岁;3039岁年龄段发病患者最多,为66.67%(18/27),与其他年龄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均有剖宫产史且均以切口区疼痛性包块就诊,其中临床症状及包块大小变化与月经关系密切者21例(77.78%),关系不明显者6例(2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WE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7年,但以术后2年发病率最高(55.56%)。AWE彩超表现为肿块均位于切口区皮下(100%);肿块形态多不规则(86.68%),但边界清楚者占半数以上(56.67%),包块均无包膜,肿块内部多数表现为低回声不均质包块(83.33%),少数可表现为低回声均质肿块(16.67%),肿块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80%)。结论多数AWE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术前多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2~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101例AW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5例,未再次手术组96例。分析比较2组临床特点。结果再次手术组1例为反复发作的AWE,逐步演变为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患者再次手术切除的AWE位于初次手术的另一侧,此部位有经期疼痛症状,应属于遗漏;其余3例患者首次手术均距病灶边缘0.5cm切除。再次手术组术前扪诊和B超检查AWE病灶均显著大于未再次手术组(P<0.05),而2组手术切除病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可能与再次手术组的病例切除病灶外的组织较少有关。结论手术切除AWE病灶时,应根据术前患者的症状,对可疑部位进行仔细探查,避免较小病灶的遗漏。切除病灶尽可能距病灶边缘1cm以上。对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的AWE,要警惕其恶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盆腔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盆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AWE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者中,58.1%的患者以腹壁切口旁包块为首发症状,41.9%以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症状;88.2%的患者为单个包块,11.8%为多个包块;64.44%的患者包块位于横切口两侧,35.48%位于纵切口上下端。70例行超声检查的患者中,50.53%包块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无包膜;24.73%包块为边界不清晰的高回声区,伴有小的无回声区。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19.35%病灶边界模糊,13.98%包块呈实质性团块,T1WI上高信号和T2WI上混杂信号;10.75%包块呈囊实性团块,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门诊随访6~85个月,复发5例。结论 盆腔手术后AWE患者主要以腹壁切口处包块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经期疼痛;超声检查多为无包膜、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MRI检查病灶呈多种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