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而现有的指标认定系统存在信息采集不全面、指标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指标信息模糊不清等问题。要充分挖掘影响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因素,合理设计和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系统量表,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科学、合理的指标系统。  相似文献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认定工作中的不诚信问题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学生的视角,调查作为局内人的学生对认定工作中不诚信状况的认识和态度,以弥补从局外人教师的视角进行研究所可能存在的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不诚信现象是存在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不诚信状况的感受存在差异;制度不严密是造成认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了解学生生活消费水平,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状况进行监控的一个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以及加强与当地出具《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证明单位的联系,是比较好的防范不诚信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高校必须克服认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合理分析认定结果中的各类现象,扎实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将国家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4.
结合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认定标准及程序、认定体系、学生心态等5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路径为明确认定标准、设定申请资格、完善认定程序、做好公示与建档、实施有效监督与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医学院校城市、农村(以下简称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探讨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育人目标的对策,为完善勤工助学体系提供数据依据,为医学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重要参考。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70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学生对部分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相关工作的看法趋向一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学生勤工助学地点范围广,工作含智量(蕴涵知识和智慧的分量)高,学生对勤工助学体制满意度低。农村学生勤工助学多局限在校内,工作含智量不高,学生对勤工助学体制满意度高。针对城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特点,应当注重引导城乡学生,以勤工助学为育人目标的切入点,不断缩小城乡学生差异,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尤为重要,对现在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奖助金、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医学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认定参考因素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问题,为构建认定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对71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0%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10元;57.2%的学生家庭收入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70.1%的学生来自农村和一般乡镇;70.7%的学生家庭人口数为4~6人;91.2%(94.5%)的学生父亲(母亲)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64.0%(67.3%)的学生父亲(母亲)是农民;76.1%的学生拥有电脑;61.2%的学生存在日常生活不节俭的现象;80.9%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抽查校园卡消费情况.结论 家庭经济状况可作为量化分级认定的重要参考;大部分家庭基本状况内容可作为量化分级认定的参考;在校基本情况难以作为量化分级认定的参考,可行性差.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医学高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医学高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且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性高.相对而言,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性低于城市学生.针对城乡学生特点,农村学生重点在于经济资助,并高度关注其心理状况,给予应对方式指导;城市学生关注其心理动态;加强学校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学生认定工作中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落实资助政策,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目前高校一般通过'学生本人申请—学院民主评议、公示—学校复审、公示'的程序来认定贫困生。这样的认定程序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掌握学生及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贫困的标准难以确定;学生的人际关系对认定结果的影响较大;无偿性资助比例过高,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参考因素的城乡差异,为构建认定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70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8.9%城市和89.1%农村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10元;58.8%城市和75.4%农村学生家庭人口数为4~6人;77.0%(86.3%)城市和97.3%(97.9%)农村学生父亲(母亲)具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8.6%(23.1%)城市和82.3%(85.1%)农村学生父亲(母亲)是农民;87.2%城市和71.9%农村学生拥有电脑;54.9%城市和63.9%农村学生认为“存在日常生活不节俭现象”;85.2%城市和79.1%农村学生认为“不应该抽查校园卡消费情况”。结论认定参考因素城乡差异显著,家庭居住地应作为关键指标且应赋予该指标较高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认定参考因素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问题,为构建认定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71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6.0%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10元;57.2%的学生家庭收入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70.1%的学生来自农村和一般乡镇;70.7%的学生家庭人口数为4-6人;91.2%(94.5%)的学生父亲(母亲)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64.0%(67_3%)的学生父亲(母亲)是农民;76.1%的学生拥有电脑;61.2%的学生存在日常生活不节俭的现象;80.9%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抽查校园卡}肖费情况。结论家庭经济状况可作为量化分级认定的重要参考;大部分家庭基本状况内容可作为量化分级认定的参考;在校基本情况难以作为量化分级认定的参考,可行性差。  相似文献   

13.
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平台。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公益服务类”是学生希望社团组织的活动类型;“人际交往”是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新生与在校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某医学院105名贫困生进行了2年的跟踪调查,对他们面临和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低年龄贫困生表现出负性心态的机率愈大,高年级贫困生处理此类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正性心态的机率愈高,还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状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慧敏 《河北医学》2008,14(5):606-607
目的:为了解承德市双桥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灯箱逐个检查受试者左、右裸眼视力,对双桥区20所学校11991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结果:中学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小学生;女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城市视力低下率高于乡村。结论:承德市学生视力低下率较高,应加强防治视力低下的措施和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程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48-549,552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其中有170名贫困大学生,230名非贫困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特质焦虑水平不显著,而状态焦虑水平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386,P<0.05)。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问题解决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有较高的预测力。结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和应对方式有密切相关,所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焦虑心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认可情况。方法随机整群选取江苏省5所学校(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的832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有关参加课堂讨论、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的意义、效果的认识及不愿参加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数据核对后,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调查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学生对各种实践活动的认识用构成比描述,用卡方检验分析被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生意识到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实践教学方式依次为科研活动(757人,91.0%)、课堂讨论(507人,60.9%)、社会实践(360人,43.3%);能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依次为社会实践(494人,59.4%)、科研活动(122人,14.7%)、课堂讨论(109人,13.1%)。而认为真正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依次为社会实践(360人,43.3%)、课堂讨论(128人,15.4%)、科研活动(100人,13.2%);提高他们能力的方法依次为社会实践(615人,73.9%)、科研活动(97人,11.7%)、课堂讨论(92人,11.1%)。由于不能起主要作用,仅50.0%的学生认同社会实践的作用,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与科研活动,对其效果的认可度也低(均低于20.0%),主要是学生的自信、实际兴趣与时间不足。结论学生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认同度不高,安排适合于学生知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并对课堂讨论与科研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