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港口资源丰富,港口众多,密度高,集装箱港口腹地经济发展迅速,港口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应实施双枢纽港模式——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正确处理港口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制定科学的港口发展规划。合理分工,建立区域性港口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港口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学科群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地处华东地区的重工业中心,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环绕,港口物流和集装箱运输业发达,同时也是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作为上海北翼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每年收治的交通伤伤员数量在上海地区处于前列。依据区域重工业、交通运输业集中的特点,1997年该院成立了“创伤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3.
南通沿海港区建设对长三角物流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江海交汇处的南通,新一轮崛起靠港口,港口的潜力在沿海.日前,南通沿海洋口、吕四两个港区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宁启高速公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已建成通车;沪通铁路、沪崇苏过江通道也在开展建设的前期工作;<海安至洋口港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京已通过审查,所有这些都将为南通沿海港区的物流发展提供稳定的平台,从而对长三角的物流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下的物流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下物流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从材料属性、工作流设置、临床科室特点等多角度阐述了如何针对性地开展医用材料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 南通港是我国黄海进入万里长江的第一个港口,是一个蓬勃发展中的港口,改革开放以来,已先后与世界上64个国家和地区的143个港口通航,对外联系日益扩大。南通港正在逐步发展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化中转港口。随着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南通港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港口是沿海城市的战略依托。然而,由于通常距离城区较远,港口在沿海城市配送系统的构建中一直处于边缘。随着“港城互动”发展理念的实施,港口在沿海城市配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正逐渐转变。依据沿海城市配送系统的逻辑构造和动力学运行机理,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出“港口”应该成为“沿海城市配送系统”的中心,而现实中“港口”也具备了成为“中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具体表现为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成为中心”的硬件基础,港口多个部门的整合提供了“成为中心”的软性经验,港口信息系统的先进提供了“成为中心”的技术保障,港口环境保护的重视提供了“成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医院呼唤现代化物流.作为医院四大物流之一,高值耗材占医院10%的支出,且管理漏洞颇多.这就要求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缝补耗材管理中的漏洞.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到同一信息管理平台,以达到最佳资源组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SPD 物流系统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确保患者药物安全及准确,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总结医院运用电子化药品物流平台,贯穿整个医院药品物流供应过程,并结合运用条形码扫描自动识别技术来判别调配药品以及数量的准确性。结果:该物流的集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能降低医疗事故并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结论:SPD 物流系统贯穿医院药品物流始终,能确保入院药品信息准确,杜绝调剂差错,真正发挥药师应有的专业特长,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对过往舰船和港口的污水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防止污水、污物的公约(《MARPOL73/78》-IMO),并进行了多次补充和修订。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如美国海军与美国环境保护局正在共同制定的排放标准UNSD中,  相似文献   

10.
层流手术室的使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素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16-1017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的使用管理方法。方法通过严格的人流、物流管理,工作人员各负其责,认真工作,才能保证层流空调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了空气净化质量。结果经多次细菌培养,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菌手术感染率几乎为零。结论我们的管理方法合理可行,为外科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坚实基础.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机遇和挑战,长三角城市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打造有个性特征的一流城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创新机制,发挥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同步跨越.  相似文献   

13.
在长三角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FDI)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FDI的溢出效应是存在的。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和科学事业经费的投入能够提高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而人力资本投入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形成的吸收效果仍然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而科学事业经费的投入的吸收效果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加快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引进外资研发机构是今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1877年芜湖开埠后,在贸易、交通、金融等方面与上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其成长为近代沿江重要口岸的主要动力.芜湖与上海自近代以来就存在的经济关系,反映了二者经济交往的渊源,为今天芜湖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合理的历史依据,上海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应该发挥更大的幅射带头作用,这样,长三角的空间范围方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今天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长三角扩容或泛长三角经济关联,提供了有益的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率先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压力巨大、经济粗放增长、社会矛盾累积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初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可持续的率先发展,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拉动,技术创新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引导系统、区域创新支持系统以及企业创新实施系统对长三角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效应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快速率先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三角的可持续率先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等方面。今后要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经济功能区能性转换与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趋势,但江苏北部地区与长三角第二﹑三等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差距是拉大的,即极化趋势,而浙南的多数城市与长三角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因此长江三角洲现在的空间结构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长三角周边地区",而是"三大经济功能区(长三角)+浙南—周边地区(包括苏北地区)",并且未来的空间结构演化不会以行政区划为发展方向,长三角周边安徽﹑江西部分要素禀赋优越的地区有望比苏北更早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位于江海交汇处的南通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将承担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长江北、辐射中西部的独特作用。沿江地区与沿海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南通沿江开发已实施多年,而沿海开发刚刚起步,应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联动、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整合沿江、沿海两种资源,统筹发展、江海联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南通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三角区域具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长三角具有新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区域文化基础和精神资源。从区域文化看,长三角有着吴越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类型,这三种文化具有奋发进取而又精致典雅的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对于新的发展方式有积极的内在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还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该借鉴英国的经验,以繁荣文学艺术来涵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以创意产业的路径来开拓新的产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