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30例EHF患者的血尿标本采用红细胞活体染色液染色,以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并与正常人尿、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血尿作对照,结果发现EHF患者的血尿在病初未治疗前尿红细胞形态呈混合型,而经速尿注射剂利尿后,93.3%(14/15)病例尿红细胞形态由原来的混合型转为均一型;EHF多尿期患者尿红细胞形态亦可由入院时的混合型转为均一型。初步认为EHF患者血尿来源系混合型;髓袢利尿剂的应用与EHF多尿期的出现可以改变尿红细胞形态,提示低渗尿能影响尿红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2.
应用示踪顶扣包埋的肢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屎膜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2例均为阳性.尿膜中有核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金颗粒存在,说明尿膜中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攻击的靶细胞。本文首次用肢体金免疫电镜对尿膜进行病毒抗原检测.为EHF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城区肾综合症出血热(EHF)患者发病情况,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治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疑似病例标本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EHF) IgM抗体检测.方法 收集2009-2011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标本共42份,其中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26.2%;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主要集中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年龄19-40岁.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男11例,占0.33%;女2例,占0.22%.发病时间分布春、夏季节(3月份-7月份)均有病发生.流行高峰出现在6月份,0.62占%.  相似文献   

4.
由于临床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对某些危害重病例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使这部分病例通过休克期进入少尿期后,恒定于少尿期,或进入多尿期又回到少尿期。晏培松等对这些病例的病理形态学已有报道,认为EHF的慢性病变是从急性期迁延的结果。近来我们在2例病程分别为42、47病日的EHF伴慢性肾衰的尸体解剖标本中、用EHF-McAb免疫细胞化织技  相似文献   

5.
从EHF患者尿中检出融合细胞,其数量随病程进展而变化。即发热后期量少,少尿期次之,多尿期较多;经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融合细胞有EHFV抗原。提示EHF患者尿中融合细胞形成与EHFV直接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6.
胡文主 《安徽医学》1996,17(4):43-4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在基层医院由于一般无透析条件,治疗往往非常棘手,是造成EHF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酚妥拉明与速尿治疗EHF急性肾衰14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病毒盲传的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早期患者血液标本中的 EHF 病毒,阳性率为79.7%(145/182).病毒抗原量随盲传时间延长而增加,病毒增殖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的9~13d.细胞感染病毒后出现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并在感染细胞内找到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以上结果为研究 EHF 病毒的增殖特征提供了新的依据,并指出病毒盲传的方法是提高临床标本中病毒检出率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证实EHF患者CIC的特异性,本文对28例EHF患者血清及尿免疫复合物(UIC)应用甘氨酸解离法解离后用鼠肺抗原片测定其特异抗体。结果CIC阳性的20例中,17例检出特异性抗体,其中13例还检出C_3。12例UIC阳性者有10例检出EHF抗体。说明EHF患者的CIC具有致病性,支持CIC是EHF致病原理之一的设想。但本组亦有3例入院时有低血压或少尿,而未检出CIC,住院期间复查时才检出CIC,因此在EHF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各期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尿 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改变及其与 EHF病程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对 1 0例 EHF患者进行尿 NAG酶活性 ,NAG酶活性指数测定 ,同时随机选取 1 2 0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EHF患者尿 NAC酶活性 ,NAG酶活性指数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其中以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最为显著 (P<0 .0 0 1 ) ,发热期次之 (P<0 .0 1 ) ,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尿 NAG酶活性及 NAG酶活性指数与 EHF患者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且 NAG酶活性指数较 NAG酶活性更稳定、更可靠 ,适时开展此项检测有助于 EHF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恢复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是否携带病毒及具有传染性.方法选择SARS抗体(ELISA检测法)阳性的177例恢复期SARS患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患者的尿、粪便、咽漱液共531份标本中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77例患者中有49例(27.7%)标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其中31例(17.5%)1种标本阳性,14例(7.9%)2种标本阳性,4例(2.3%)3种标本阳性.尿、粪便、咽漱液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4.7%(26例)、11.9%(21例)和13.6%(24例).标本中病毒核酸的拷贝数在100~47 000copies/ml之间,3种标本中病毒核酸不同拷贝数量级的患者阳性例数经χ2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中的恢复期SARS患者约有十分之一仍然携带SARS-CoV.有必要将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实时定量PCR检测作为SARS患者出院与解除隔离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试用延边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JR_2,JR_3株免疫猪制备的特异性转移因子(ITF)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将84例早期典型EH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治疗。在41例ITF组中越过少尿期的有19例(46.34%),一般治疗(未用联合抗过敏疗法)组43例中有9例(20.93%)越过少尿期,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尿蛋白复常天数ITF组为4.76,一般治疗组8.37,P<0.01;白细胞计数复常天数ITF组4.74,一般治疗组6.71,P<0.05;血小板计数复常天数ITF组4.82,一般治疗组8.42,P<0.01。本疗法对EHT早期病人在越期、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液沉渣超活体染色镜检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3.
用RFC—SpA和IFA法检测EHF病人尿中EHF IgG抗体111份,阳性率为94.6%,与平行进行的血清标本阳性率95.5%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脏损害与其尿液中融合细胞的融合指数(FI)之间的关系,检测了160例EHF患者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与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的水平,并将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和相应患者血中Cr、Bun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与血清Cr、Bun峰值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8488,0.8781)。提示根据尿液融合细胞的融合程度可以判断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用 Vero-E。细胞从164份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或尿液中分离到126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 IFA 和 ELISA 法检查,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稳定地增殖,病毒效价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升高,随意对其中两株病毒(来源于血浆的 EHFV_(435)株和尿液的 EHFV_(114)株)进行了初步血清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①对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②抗原性与EHFVA_9株和汉坦病毒76-118株关系密切;与来自湖北疫区黑线姬鼠的病毒有抗原性差异;③病毒的感染性能被兔抗 EHFVN 清所中和。④当病毒传至第7代时,电镜下可见圆形和椭圆形颗粒。以上结果表明早期患者约80%存在病毒血症。还提示肾损害与病毒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胃粘膜病变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进一步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胃粘膜病变的规律性。研究方法368例EHF患者中男212例,女156例。年龄10~72岁,其中儿童患者(10~12岁)75例,平均30.5岁。对照组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0~55岁,其中10~12岁老42例,平均30岁。采用OlympusGIF一K2型纤维胃镜,由专人操作,观察胃底、胃体、胃窦部,分别在以上各处钳取粘膜组织2~6块,HE染色镜检,对内统观察结果分级分度。对30例患者进行了13天至8个月的随访。结果293倒成人患者10O%异常.儿童患者62例异常(82.67%),总异常率为96.47%对照组100例中19异常(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粘膜病变为具有特征性的急性/亚急性出血性胃炎,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随着病情改善而改善。小儿患者胃粘膜病变较成人患者为轻。结论胃粘膜病变是EHF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用CoA法检测血,尿中EHF抗原,经106份标本的实验结果表明,血EHF抗原阳性率为95.8%,尿EHF抗原阳性率为94.4%。用抗原,抗体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倒98.6%。本文认为EHF病人抗原、抗体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EHF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胃粘膜病变规律。研究设计观察病程各期的4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胃粘膜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位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研究对象 46例患儿男28例,女18例;年龄10~12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流行性出血热。对照组30例正常儿童,男18例,女12例。年龄10~12岁。处理方法对4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由专人操作,用OlymjpusGIF-K_2型内镜观察胃底、胃体、胃窦部,分别在以上各处钳取粘膜组织2~6块,HE梁色镜捡。对内镜观察结果分级分度。结果 4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儿有36例异常(78.26%),正常人3O例中1例异常(3.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胃粘膜病变为具有特征性的急性/亚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粘膜病变是本病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