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芪多糖对NOD鼠胰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 (APS)以NOD小鼠 1型糖尿病免疫干预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RT CPR技术分别检测APS处理组和对照组NOD小鼠所有胰腺组织内 15条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PS组IL 1β、IL 2、IL 6、IL 12、TNF α、INF γ、Fas、iNO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IL 4、IL 5、IL 10、TGF β、Bcl 2、SOD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APS能纠正NOD小鼠Th1/Th2型细胞 /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 ,预防或延缓 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预防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NOD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APS组和对照组NOD鼠糖尿病(DM)发病率、胰岛光镜组织病理和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S组NOD鼠1型DM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时间延缓,胰岛组织炎症程度轻,超微结构保存完好。结论APS能预防NOD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比较APS预免疫组NOD小鼠和NS对照组NOD小鼠DM发病率、血清C-P和GAD-Ab水平、脾脏T细胞亚群比例、胰岛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 APS组与NS组比较,DN发病率显著降低,血清C-P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炎症程度减轻,CD8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增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结论 早期应用黄芪多糖预免疫可以预防或延缓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鼠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NOD小鼠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观察APS组和对照组NOD鼠胰岛浸润淋巴细胞免疫组化、脾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比值,RT—PCR法检测两组胰岛中IL-1β、IL-2、IL-6、IL-12、TNF—α和INF-γ Th1型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APS可以降低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胰岛浸润炎症细胞及脾脏中的CD4^+/CD8^+亚群比值。与对照组相比,APS组胰岛IL-1β、IL-2、IL-6、IL-12、TNF-α和INF-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APS能纠正NOD小鼠Th1型细胞/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和胰岛炎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口服双歧杆菌后胰岛Fas和FasL表达的情况。方法将4周龄雌性NOD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给予双歧杆菌0.25mg/g体重/天(制备成活菌悬液0.5ml),对照组(20只)给予等容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4周龄开始给药至30周龄,于15周龄时各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取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胰岛炎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后NOD小鼠胰岛组织Fas和FasL的改变情况。其余小鼠30周龄时观察发病率,同时观察胰岛炎、Fas和FasL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明显减轻NOD小鼠胰岛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P<0.05),双歧杆菌组胰岛Fa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P<0.01);FasL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可以减少NOD小鼠胰岛炎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与Fas/FasL系统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脑病与氧化应激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关系,及姜黄素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正常姜黄素组(Cur)、糖尿病组(DM)、糖尿病+姜黄素治疗组(DM+Cur),以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ur组和DM+Cur组采用Cur(60 mg·kg-1·d-1)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iNOS mRNA表达水平及iNOS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MOD)值。 结果与CN组相比,DM组海马组织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NO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iNOS mRNA及蛋白表达较CN组明显增加(P<0.01);与DM组相比,DM+Cur组SOD和CAT活性明显增加(P<0.01),NO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iNOS mRNA及MOD值明显降低(P<0.01)。 结论糖尿病脑病与氧化应激水平及海马组织iNOS 表达升高相关;姜黄素可能通过抗氧化活性及下调iNOS表达,而对糖尿病脑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Bc-tIGF-1对NOD 小鼠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Bc tIGF 1是否能预防NOD小鼠糖尿病 (DM )的发生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  4周龄时给NOD雌性小鼠腹腔注射 (ip)Bc tIGF 17.5 μg/ (kg·d) ,连续应用 2周 (n =10 ) ;同时等体积生理盐水ip 2周作为对照组 (n =10 )。 4 0周龄处死小鼠 ,测定血清C 肽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 ,并观察脾脏T细胞亚群、胰岛病理和淋巴细胞免疫组化变化。结果 Bc tIGF 1组DM发病率 ( 5 0 % )明显低于NS组 ( 90 % ,P <0 .0 5 ) ,且发病时间延缓 ,胰岛炎症程度也明显减轻 ;脾脏CD 4T淋巴细胞较NS组明显降低 ,CD 8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 (P <0 .0 1)。免疫组化显示Bc tIGF 1组胰岛CD 4T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减少且局限在胰岛周围。两组的GAD -Ab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应用Bc tIGF 1可减少和延缓NOD小鼠糖尿病发病 ,其机制可能与恢复CD 4和CD 8T细胞亚群平衡、抑制CD 4T细胞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己酮可可碱对NOD 小鼠1型糖尿病的免疫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念玮  吴艺捷  王煜非  顾丽萍 《上海医学》2005,28(10):877-880,F0003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免疫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NOD小鼠以环磷酰胺加速发病,给PTX后测血糖、糖尿病患病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胰岛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胰腺组织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PTX组的血糖值为13.04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3 mmol/L(P<0.01);胰岛炎评分为1.02±0.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22(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40.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3%(P<0.05);胰腺组织IFN-γ、TNF-α mRNA的表达降低(P<0.05),IL-10 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PTX可预防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胰腺组织辅助性T细胞1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雌性NOD鼠在不同病程时,胰腺细胞因子mRNA和凋亡因子mRNA的表达,及胰岛内细胞因子和凋亡因子蛋白的表达.方法:54只雌性NOD鼠随要分为C1、C2、C3三组各18只,分别于4周龄,15周龄和30周龄(或发病时)处死,摘取胰腺.RT-PCR法检测胰腺IFN-γ、IL-10、Fas,FasL和CPP32mRNA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胰岛炎程度.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内胰岛细胞及炎症细胞Fas,FasL及CPP3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病程的进展胰腺Fas、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IL-10mRNA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2和C3组胰腺FasL、CPP32mRNA水平较C1组明显增强(FasL、P<0.05;CPP32,P<0.01),C2与C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腺Fas、CPP32mRNA与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77,0.530),与IL-10mRNA的表达不相关(γ=-0.427,-0.46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1、C2、C3组胰岛细胞FasL均高表达,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as、CPP32的表达在C1组组弱表达,C2、C3组表达增强.C2、C3与C1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2与C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C1组几无炎症细胞浸润,C2与C3组之间比较炎症细胞Fas、FasL、CPP3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NOD鼠糖尿病发病中Th1细胞因子起主导作用;FasL/Fas凋亡通路参与NOD鼠胰岛β细胞的破坏;Th1细胞因子IFN-γ能上调胰腺FasL/Fas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对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对胰岛Fas 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2 0只 4周龄NOD雌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只 ,实验组每周 2次腹腔注射 1mlIGF Ⅰ(40ng ml) ,对照组注射 1ml生理盐水 ,共 8周。实验动物在发生糖尿病 7天后或至 2 0周龄处死 ,观察血清胰岛素及C肽浓度、胰岛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胰岛Fas FasL的表达。结果 IGF Ⅰ可明显减少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 (P <0 .0 1) ;IGF Ⅰ组胰岛Fa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FasL的表达多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IGF Ⅰ腹腔注射可以减少NOD鼠的胰岛炎症和糖尿病发生 ,其机制与Fas FasL介导的胰岛B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