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铜针结合硬化剂栓塞治疗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宇红 《河北医学》2004,10(4):310-311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铜针刺入血管瘤瘤体内,通电:然后将硬化剂注入瘤体;术后加压包扎。结果:共治疗血管瘤16例。5例行单纯铜针治疗,其中2例瘤体坏死明显,体积明显缩小;3例瘤体坏死不明显。14例(其中包括3例行单纯铜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铜针结合硬化剂栓塞治疗,其中11例瘤体明显坏死,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3例瘤体缩小不超过50%,后行手术切除;2例复发行再次铜针结合硬化剂栓塞治疗,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铜针结合硬化剂栓塞治疗血管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及其DSA造影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行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随访1个月~12个月,按照肝血管瘤的分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5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49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7例(50.9%)大于50%,18例(33.9%)不足50%,4例(7.6%)不足20%,4例(7.6%)稳定,总有效率92.4%。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瘤体较大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PYM、碘化油加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2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22例(78.6%)血管瘤瘤体直径缩小〉50%,4例(14.3%)瘤体直径缩小〈50%,2例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LE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及其DSA造影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行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随访1个月~12个月,按照肝血管瘤的分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5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49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7例(50.9%)大于50%,18例(33.9%)不足50%,4例(7.6%)不足20%,4例(7.6%)稳定,总有效率92.4%。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瘤体较大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PYM、碘化油加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6例行介入硬化治疗的病例,术前行MRI检查明确瘤体大小范围等,术中经皮穿刺瘤体,DSA造影显示其分布形态、引流血管等情况,然后在透视下缓慢注入聚桂醇泡沫,直至硬化剂充满瘤腔、瘤体肿胀不能注入,术后1个月根据病灶缩小、症状缓解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治疗,1~3次治疗后消退较明显者复查MRI,完成全疗程者随访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完成全程治疗,注射1~3次,并经随访3个月,其中疗效Ⅰ级者0例,Ⅱ级者1例,Ⅲ级者2例,Ⅳ级者3例,1例术后出现咳嗽不适,经吸氧、平卧休息后好转。结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连续Nd:YAG激光治疗先天性皮肤血管瘤78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Nd:YAG激光治疗先天性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用连续Nd:YAG激光,能量30-50W,垂直对瘤体进行准接触式扫描照射,对于深在性瘤体,将光纤插入瘤体基底部进行接触式照射。1次治疗后疗效不佳者,术后1mo可进行第2次、甚至第3次治疗。结果 经2-3次治疗后,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痊愈率分别为100%,93.10%和85.72%。痊愈后美容效果较好。结论 连续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行超选择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 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瘤消失或不同程度缩小.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施行肝动脉栓塞术,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随访1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结果: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经X线、B超、CT随访25例,19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瘤体大小无变化,4例瘤体消失。2例术后3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出院失去联系,未能影像学随访复查。结论: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有可靠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利  朱豫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9):529-529,53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眼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使用去炎松和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眼部毛细血管瘤31例,静脉血管瘤11例。结果:毛细血管瘤28例消退,11例静脉血管瘤症状体征减轻、免于手术治疗需要。结论: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眼部毛细血管瘤和静脉血管瘤确切有效,大多可免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21与FasL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血管瘤组织中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P21ras与FasL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时期皮肤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织P21ras与FasL的平均光密度及其阳性面积率。结果:P21ras在血管瘤增生期的表达与退化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L在增生期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化期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ras与FasL在血管瘤的生长中起促进增殖作用,并且二者之间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管瘤组织中bFGF、PC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 4 8例手术切除新鲜血管瘤标本 ,进行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肥大细胞计数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发现 4 8例标本中有血管瘤 36例 ,血管畸形 12例 ,其中增生期血管瘤 16例 ,消退期血管瘤 2 0例。肥大细胞数量及PCNA、bFGF表达水平在血管瘤增生期明显升高 ,与退化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学结构有较大区别 ,同时肥大细胞计数及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并认为肥大细胞、bFGF可能是影响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皮肤血管瘤的组织学分型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皮肤血管瘤的组织学分型标准。方法 :采用组织学常规切片技术和HE染色法对临床皮肤血管瘤标本进行病理复检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复检后各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 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组织学分型后的标本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将 35例标本分为血管瘤 2 0例 ,其中增生期 8例 ,退化期 12例 ;血管畸形 15例。增生期血管瘤表现出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 ,VEGF表达强阳性 ;退化期血管瘤血管管腔扩张、退化 ,管壁细胞数减少 ,VEGF表达极弱 ;血管畸形中血管极度扩张 ,VEGF表达极弱。结论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形态学上的变化反映了各自的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不同病理时期血管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和内皮抑素的表达,了解血管瘤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血管瘤的增生及消退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标本及6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同一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消退期血管瘤中caspase-3和内皮抑素阳性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均高于增生期(P〈0.05),增生期二者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表达(P〈0.05)。caspase-3与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caspase-3和内皮抑素可能通过促进和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使血管瘤由增生期进入消退期,内皮抑素可增加caspase-3的活性,caspase-3和内皮抑素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协同作用,有利于血管瘤的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ICAM-1在增殖期血管瘤强阳性表达,退化期阳性表达,两时期差异十分显著(P<0.01);VCAM-1在增殖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均为阳性表达,两时期无明显差异;ICAM-1和VCAM-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均为阴性表达,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ICAM-1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其正常皮肤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AK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和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P<0.05)。结论:FAK的表达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原位RT-PCR检测血管瘤组织Ang2 mRNA及其受体Tie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泉  孟保英  党双锁  李鹏  刘宾  段怡涛 《医学争鸣》2004,25(11):979-981
目的: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RT-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62例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标本(其中增生期血管瘤26例,消退期血管瘤24例,静脉型血管畸形12例)进行Ang2 mRNA,Tie2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畸形均有Ang2 mRNA,Tie2 mRNA的阳性信号,但是三者阳性信号强弱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静脉型血管畸形Ang2 mRNA,Tie2 mRNA的表达较不同生长时期血管瘤低,增生期血管瘤二者的表达高于消退期.结论:Ang2及其受体Tie2可能与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畸形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在婴幼儿血管瘤增殖、消退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FR与CD133、Ki67在血管瘤52例(按Takahashi等的标准分类,其中增生期A组30例,消退期B组22例)、血管畸形16例、正常包皮皮肤15例中的表达水平。所有资料应用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增殖期血管瘤组LIFR、CD133、Ki67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消退期血管瘤组、血管畸形组及正常皮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LIFR、CD133、Ki67阳性细胞率与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R与CD133、Ki67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LIFR的表达与血管瘤的增殖与退化过程有着密切关系;②CD133表达阳性的细胞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③LIFR与CD133、Ki67三者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相互调节和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TGF-β1、CyclinD1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CyclinD1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其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CyclinD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期和退化期TGFβ1和CyclinD1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CyclinD1通过影响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血管瘤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5例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标本的雌激素受体(ER)进行检测。结果:ER主要存在于增生期血管瘤,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01),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血管则缺乏ER,结论: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有ER存在,血管瘤是雌激素的靶组织之一,雌激素和ER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