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MSCT检查,其中23例怀疑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者进行脊髓MRI检查.统计各检查方法检出异常情况及对脊柱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VR、SSD)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普通X线平片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诊外伤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VR、SSD图像处理,评价各种后处理方法对隐匿性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 60例患者通过后处理技术显示,最终均确诊为隐匿性骨折,其中环枢关节15例,膝关节8例,肩关节7例,足跗骨6例,肋骨5例,腕关节3例,踝关节4例,肘关节3例,骶尾骨2例,颞颌关节2例,颈椎棘突、胸肋关节,下颌骨,甲状软骨、舌骨各1例,CT横断轴位、MPR、VR、SSD诊断骨折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100%(60/60,75%(45/60),68.3%(41/60)。结论 64层螺旋CT横断位结合后处理技术,尤其MPR技术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180例的螺旋CT表现。结果:180例脊柱结核中颈椎结核5例,腰椎结核64例,胸椎结核48例,胸腰椎结核54例,腰骶椎结核9例,累及附件结核12例。180例都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死骨形成96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125例,椎间盘破坏86例,椎管变形狭窄16例。结论:螺旋CT在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在于,可直观显示椎旁脓肿及椎间盘等改变,骨质破坏形态多样,但有典型CT特征。但要与其他脊柱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脊柱爆裂型骨折是脊柱外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CT扫描机的普及,其检出率亦明显提高。方法:本文收集共76个爆裂型骨折的椎体,分析它们的CT影像。结果:76个骨折椎体中,13例仅为椎体前部碎裂,其余63例椎体骨折线均累及椎管,13例可见骨碎片突入椎管,附件骨折48例,椎管狭窄34例。结论:CT在显示椎体爆裂型骨折及椎体后缘骨碎块上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诊断、分型、判断失稳及椎管狭窄程度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诊断的胸骨细微骨折69例,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MIR)、容积再现法(VR)等重组观察,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69例胸骨细微骨折中,横断骨折为48例(占69.6%),斜行骨折12例(占17.4%),不全性骨折9例(占13.0%)。矢状位MPR图像对胸骨细微骨折显示率为100%,冠状位显示率为84.1%,横断位显示率为62.3%。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图像可以准确地检出胸骨细微骨折,明显优于横断面图像,尤其是矢状位MPR图像可以避免胸骨细微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7.
X线平片是检查骨折的常规方法,但对走行有曲度的肋骨曲面或肋软骨骨折征象显示有难度,以致造成漏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nl CT,MSCT)以其先进的扫描方式和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弥补了X线平片和常规CT检查的不足,提高了诊断正确率,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可靠的检查手段[1].回顾性总结21例肋骨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后处理技术图像的资料,探讨MSC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骨肿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容积漫游(VRT)4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骨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MIP及SSD和VRT能立体显示骨改变;SSD和VRT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4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反应类型、肿瘤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骨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0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计算机容积重组(computed volume reconstruction,CV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进行重组,观察肝癌肿块本身及淋巴结、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临床检查和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PR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周围组织如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系统的侵犯情况等,也能清楚显示相邻器官如膈、胃、胆囊及胰腺等情况;MIP能较好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及肿瘤供血动脉;CVR能较好显示淋巴结情况;VR能够直观地了解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肝癌病灶、血管、淋巴结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具有更全面、直观、准确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 (MSCT)具有很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并且可以实现重建图像的各向同性,在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均具有极高的优越性[1-2].目前,MSCT扫描能准确地显示脊柱畸形节段的变异和分布情况,有助于区分各类畸形,且可以判断畸形发展的趋势,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基础[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和矢状面,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度评价的新方法,确立侧凸脊柱卧位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特征.方法 45例10~18岁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女孩进行了术前多层螺旋CT脊柱扫描.采用曲面重建技术分别对脊柱进行了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重建,测量了主弯、代偿弯的Cobb角等各项数值,并与患者X线影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侧凸曲面重建后,冠状面主弯曲面重建(CPR)图像的Cobb角较主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10.17°,冠状面代偿弯CPR的Cobb角较代偿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6.97°.对于侧凸冠状面柔韧度的评价,Fulcrum像方法提供了最大的术前矫正程度.对于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的对比没有发现,10~14岁年龄组和15~18岁年龄组间仅术后Cobb角有差别.对于手术矫形率和柔韧度,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Bending像两组的柔韧度有差异.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手术矫形率、主弯柔韧度和代偿弯的柔韧度两组比较,10~14岁柔韧度较大.矢状面上,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CPR胸后凸(T5~T12)角和CPR上胸弯(T1~T5)角两组之间比较,主胸弯的胸后凸角度较小.按年龄分组中,CPR胸后凸(T5~T12)Cobb角两组之间有差异,10~14岁组的胸后凸Cobb角度较小.相关分析示CPR主弯的柔韧度、Bending像的柔韧度和手术矫形率相关.结论 AIS主弯的卧位CPR柔韧度、Bending像柔韧度和侧凸的手术矫形率呈正相关.10~14岁AIS患者矢状面胸后凸较15~18岁患者减小,主胸弯AIS患者矢状面的胸后凸和上胸弯较主腰/胸腰弯AIS患者减小.脊柱侧凸CT下曲面重建对侧凸类型的诊断和侧凸三维的分析很有帮助,可以在1次扫描后获得对侧凸三维等多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迎春  陈家源  印隆林 《西部医学》2009,21(6):998-1000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其强化表现。方法结合病理分析16例脾结核患者CT表现,CT包括平扫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16例脾结核中脾大8例。CT表现分为四型:粟粒型2例,平扫显示不清,无增强呈稍低密度;结节型8例,平扫边界模糊,环形强化4例,无强化3例,环形强化与无强化区混杂1例;脓肿型5例,平扫边界模糊,边缘蜂房样分隔强化2例,环形强化3例;纤维钙化型1例,散在点状钙化。11例伴腹部淋巴结肿大,8例呈环形强化。结论螺旋CT对于脾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脾结核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三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祖德  贾连顺  袁文  倪斌  赵定麟 《上海医学》2002,25(6):327-329,T002
目的 通过螺旋CT三维成像术,对脊柱畸形进行形态学研究,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1998年10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了1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其中半椎体畸形8例,椎体分节不全3例,混合性畸形1例。畸形节段均行螺旋CT扫描,将扫描结果和X线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常规X线相比,螺旋CT扫描能准确地显示脊柱畸形节段的变异和分布情况,有助于区分各类畸形,且可以判断畸形发展的趋势,并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影像学基础。结论 对需要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建议术前应常规行螺旋CT扫描,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对慢件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术前评估和预测价值,以及其对介入治疗的术中指导性作用.方法 入选明确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手段测得闭寨段长度、钙化识别率.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病变特征对介入成功与否的预测作用.对所有闭塞病变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得到的图像指导介入治疗过程.结果 共入选15例患者,确诊17个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螺旋CT血管重建可以显示所有17个闭塞病变的长度;螺旋CT的钙化识别率为76.5%,明显高于冠脉造影的钙化识别率(41.2%);螺旋CT可以对钙化处血管进行横断而截切,确定钙化程度<50%有3个,≥50%有10个.其中,11例患者的12个完全闭塞病变接受介入治疗,6例成功,6例失败.单因素分析展示,病变长度、闭塞近端有无分支、桥侧枝形成、闭塞断端形态以及造影提示的钙化情况与介入成功与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失败组钙化而积I>50%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83.3%vs 16.7%,P=0.05).所有的完全闭塞病变均可以通过CT冠脉重建技术得到三维血管图像.结论 64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钙化病变识别能力,可以进行冠脉血管三维图像重建,有效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最佳,左旋支在55%显示最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9年6月间,对经螺旋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经CT明确诊断并手术证实,其中16例可见肠系膜根部漩涡征或同心圆征,18例可见十二指肠呈"Z"字走行或呈鹰嘴样改变,13例有肠系膜上动脉、静脉换位征或垂直排列,23例右下腹未见正常回盲部及结肠.结论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螺旋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息肉临床与CT的关系,提高对鼻息肉CT影像的认识,合理使用CT检查。方法36例鼻息肉患者分别进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薄层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误诊2例。结果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其大小、部位有关。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好发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易在鼻腔及鼻窦双向生成。结论CT对鼻息肉的诊断,判定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是术前丛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息肉临床与CT的关系,提高对鼻息肉CT影像的认识,合理使用CT检查。方法36例鼻息肉患者分别进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薄层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误诊2例。结果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其大小、部位有关。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好发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易在鼻腔及鼻窦双向生成。结论CT对鼻息肉的诊断,判定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卵巢囊腺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囊腺癌CT表现。结果 34例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其中桨液性囊腺瘤13例,密度均匀,单房9例,多房4例;粘液性囊腺癌17例为多房,部分密度不均,其中钙化2例,出血1例;恶变4例,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呈结节状突起,边缘模糊。肿瘤位于附件区26例,子宫前后上方8例。结论 CT是卵巢囊腺瘤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囊腺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11例播散性腹膜黏液腺病患者的CT资料,11例患者中有9例显示为弥漫性凝胶状腹水,2例显示为局限性囊性肿块。9例弥漫性病例中5例伴腹腔多发囊性结节或肿块影,5例伴大网膜或肠系膜网状浸润。11例患者中6例出现肝脏或脾脏扇形压迹,5例出现肝脏或脾脏实质浸润,5例于囊性结节或肿块内出现弧线状、结节状钙化。6例女性患者中3例有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所有病例均未见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未见网膜饼征象。提示播散性腹膜黏液腺病具备特征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