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13例阴茎癌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旨在提高对阴茎癌的诊治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1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1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2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辅助放疗1例。结果:术后病理结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4例行淋巴清扫术者2例证实淋巴结转移,2例为炎性增生。术后1例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出现单侧腹股沟区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3例获得随访1~5年,2例因出现广泛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22例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64.5岁,中位病程40个月,中位病损长径4.75 cm。病理分期中,A1期患者12例,A2期患者6例,B期患者4例。12例患者阴囊阴茎均受累,仅侵犯阴囊者5例,仅侵犯阴茎者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红斑、瘙痒、溃烂、渗出及疼痛为主,均接受手术治疗,浸润性患者17例(77.3%),其中6例患者的手术切缘阳性,非浸润性患者的手术切缘无阳性发现。1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手术切缘阳性(P=0.015)和浸润性患者(P=0.010)更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腹股沟淋巴结为该病转移时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40)以及病灶的体积(P=0.027)与病程的长短存在相关性。总体的5年生存率和浸润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和27.9%,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具有病程长、易浸润、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初步治疗应首选手术。延误诊断、手术切缘阳性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其复发、转移的重要高危因素。术前组织病理检查、术中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及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规范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0例阴茎癌诊治情况,其中鳞状细胞癌36例,疣状癌4例。手术治疗37例,其中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8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9例;其中12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7例获得随访1~10年。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4%和59.5%。结论包茎及包皮过长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诱因。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应尽早治疗。术后生存时间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与阴茎部分切除范围关系不大,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阴茎皮脂腺癌( SC )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彻底切除病灶及规范的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避免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阴茎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10例阴茎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10例病例中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术6例,阴茎全切术2例,阴茎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例(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为阳性),1例因广泛肺部转移而行单纯放化疗。10例患者随访1~10年,1例1年内死亡,2例2~5年内死亡,7例生存5年以上。结论:包茎、包皮过长是阴茎癌的重要诱因,HPV感染可能与阴茎癌发生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放、化疗及联合治疗疗效尚不确切。术后生存时间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56岁.肿瘤均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最大直径1.6~6.3cm.该7例病变几乎均局限在阴茎头部包皮及龟头;术前均行活检;治疗以阴茎部分切除或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高分化鳞癌,切缘均阴性;术后抗炎+抗病毒治疗,未做放、化疗;随访该7例至目前尚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阴茎疣状癌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活检方法不当易于误诊,治疗方法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或肿块切除,患者预后较好,但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茎癌的临床及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阴茎癌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结果 20例表现阴茎头部菜花样或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2例阴茎头部无明显肿块,仅增强后小片强化影,增强后病灶持续强化;7例有坏死。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6例,单侧淋巴结肿大单侧2例,盆腔肿大淋巴结1例,肿大淋巴结轻中度强化,未发现其他远处脏器转移。结论 CT检查对阴茎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现将我院1965~1990年间收治阴茎癌96例的临床与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8~67岁,其中41~67岁68例,占70.8%;农民85例,占80.8%,其他11例。其中行包皮环切术者28例,5年以内者16例,20年以上者1例。包皮环切年龄一般在18岁以后,行包皮环切术时发现4例。1例是在外院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二个月,阴茎残端复发癌而入院。好发部位在龟头53例,冠状沟处37例,有6例就诊时已在冠状沟及龟头处同时侵犯,菜花状肿块也较大。病理检查鳞状上皮癌94例,另2例为乳头状瘤恶变,其中有一例在发现乳头状瘤后6个月时经第三次活检找见癌细胞。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0例,从1985年开始我们选择前哨淋巴结作活检30例,其中10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阴茎癌患者予术前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选择与效果。方法2003年-2008年对37例不同病期阴茎癌患者部分术前辅助化疗2个疗程,术后化疗4-6个疗程,主要为博莱霉素顺铂、氨甲碟呤单用或联合用药,单药主要以博莱霉素为主。予术前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7例病人中,直接一期手术者10例(27.0%),术前辅助化疗者27例(73.0%)。化疗的27例病人术后病理证实有化疗反应19例(70.3%),无化疗反应8例(29.6%)。27例病人有5例病情进展,于化疗1-2个周期间停止改手术加放疗。单纯手术者有3例多发或伴有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加化疗及放疗。经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术前辅助化疗可予患者控制病情,缩小病灶,提高治疗效果。术后病理有化疗反应预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阴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并行文献回顾,规范阴茎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等。结果:所有患者中4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术联合会阴部造口术;其中,20例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患者行双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标准清扫术,6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鳞状细胞癌43例,其中高分化19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例;疣状癌4例;湿疹样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患者定期随访5月-7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月,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外口狭窄、阴茎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皮肤坏死、淋巴水肿等。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根据指征合理选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0.08岁。5例行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肺叶局部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及肋骨切除术各1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患者术后均平稳恢复,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保守治疗患者1例随访3月肿瘤无明显变化,另1例患者病变基本消失。结论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其它治疗。所有IMT患者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下肢瘢痕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 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致伤因素、癌变潜伏期、病变部 位、溃疡面积、病理类型、骨质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修复方法与预后等。结果:89例下肢瘢痕癌患 者中,男70例,女19例;最常见致伤因素依次为火焰烧伤(42例)、创伤(19例)、烫伤(12例)。病变最常见于小腿(31 例),其次为大腿(11例)、足跟(11例);溃疡面积为1.5~600.0 cm2 。其中鳞状细胞癌80例、疣状癌8例、肉瘤1例。术前 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8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49例,单纯淋巴结活检、切除29例;9例发现淋巴结转移,8例有 骨质侵犯;24例行截肢术,53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片移植术,1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65例得到随访,8例 出现复发,其中截肢者2例,扩大切除者6例,且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结论:下肢瘢痕癌复发转移率较 高,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常见,需行淋巴结活检、切除或清 扫;局部扩大切除、植皮或皮瓣修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癌肿较大、侵犯较深且下肢瘢痕广泛、畸形严重者可考 虑截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52例早期乳腺癌在施行ALND前于患侧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5ml进行上肢淋巴结定位,术中分检出上肢淋巴结和水平Ⅱ淋巴结,水平Ⅱ淋巴结进行印片细胞学和冰冻切片病检。术后所有淋巴结分组进行常规病检。结果52例术中可见上肢淋巴结蓝染50例(96.2%);术后病检,上肢淋巴结蓝染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62.0%,31/50);其中单独水平Ⅱ转移1例(2.0%,10/50),水平Ⅰ转移者30例(60.0%,);水平Ⅰ转移的患者中同时具有水平Ⅱ转移者10例(22.0%,10/50),水平Ⅱ转移者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者3例(6.0%,3/50)。3例上肢淋巴结转移者均同时具有水平Ⅱ转移,单独水平Ⅰ转移而无水平Ⅱ转移者均未发现腋窝蓝染淋巴结转移。11例水平Ⅱ淋巴结转移,术中印片细胞学检出8例,冰冻切片检出9例,2者联合检出10例。术中淋巴结印片细胞学检查联合冰冻切片病检与术后常规病检的符合率为98.0%(49/50)。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可有效进行上肢淋巴结定位。经术中快速病检确定水平Ⅱ淋巴结无转移者,可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且术后常规终身服用甲状腺素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TSH值来调节用药量,使FT3、FT4稍高于正常,TSH稍低于正常。记录其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病灶数量和病灶所在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术后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复发转移率分别与患侧腺叶部分切除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叶甲状腺次全切与双叶甲状腺全切除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清扫复发转移率为3.6%,未行预防性清扫复发转移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①单侧的TMC患者应行甲状腺近全切除,即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②双侧多灶癌的TMC患者应行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或双叶甲状腺全切除。③如第一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上述范围,应行二次手术。对无颈淋巴结转移的TMC患者不行预防性颈部淋巴清扫。但对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TMC患者,应加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胸段食管癌术前CT检查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鹰  何志兵  陈首名  赵佰川 《吉林医学》2009,30(18):2059-2060
目的:分析总结胸段食管癌术前CT检查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27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总结。结果:术前CT检查27例,其中有19例无明显周围组织浸润,8例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毗邻结果的浸润表现,11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21例,有6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结论:术前CT检查能较准确、直观地反映食管癌累及长度,外浸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86例早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对早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直径〈2cm、2~4cm、〉4cm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1.6%,50.5%,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3.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1.3%)。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与预后因素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毕I或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早期胃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患者应采用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分析2010 ~ 2015 年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294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 理资料,其中10 例患者(3.4%)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呈阳性(PPC 组),284 例患者呈阴性(NPC 组)。 结果 两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比较有差异(P <0.05)。调整多变量模型中其他影响因素,腹腔冲洗液细胞 学阳性仍然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 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且预后不良。虽然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 联盟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Early gastric cancer with juxta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12 years from 1977 to 1988, a total of 425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were treated by resection. Of these, 53 (13%) had lymph node metastases, occurring in 6 cases of mucosal cancer (m-cancer) and 47 cases of submucosal cancer (sm-cancer).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 metastases, 46 (87%) had metastases in the Group 1 perigastric regional nodes, and 8 (2%) had metastases in Group 2 lymph node. These data support the general view that lymph node metastasis occurs in only 2-5% of m-cancers and 15-20% of sm-cancers, and then mainly in Group 1 lymph nodes. A rare case of early cancer with Group 3 juxta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n3+) is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行再次手术的1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疗效,探讨DTC再次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证实,甲状腺组织总残癌率66.35%,淋巴结残癌率77.89%。患者年龄<45岁、既往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发癌灶残留或复发、原发癌的多发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88%,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5.77%,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结论 DTC行再次手术时应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尤其对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同时尽量防止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