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对乌鲁木齐水磨沟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癌普杳的结果,并对其差别进行了分析。宫颈癌检出率维吾尔族为225.5/10万(14/6280)。汉族为8.1/10万(3/37017)。进一步按①初婚年龄<20岁、②初产年龄<20岁及③产次≥3次进行统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中是否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特点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00例维吾尔族和200例汉族宫颈癌患者21种HPV亚型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1)维吾尔族宫颈癌中HPV高危亚型的排序是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1;汉族宫颈癌的排序是HPV16、HPV31、HPV58、HPV18和HPV52。HPV58、HPV31分别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占第二位,是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除HPV16之外较易感染的类型。(2)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43例,占HPV阳性患者的21.83%;汉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27例,占HPV阳性患者的13.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PV高危亚型感染频率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HPV16、HPV58、HPV18、HPV52在HPV阳性的宫颈癌中占的比例分别为65.88%、8.63%、7.06%和2.75%。汉族宫颈癌HPV16、HPV31、HPV58、HPV18在HPV阳性的宫颈癌中占的比例分别为66.81%、6.90%、4.74%和3.88%。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的HPV感染谱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有较多的HPV高危亚型多重感染,维吾尔族妇女感染上HPV后更容易发展成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雷小红 《当代医学》2014,(34):44-45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宫颈糜烂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3次随机抽样的育龄妇女150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轻中度宫颈糜烂的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中所有妇女患宫颈糜烂的危险性中,学历以文盲为1.0基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OR分别为0.504、0.396、0.402,0.274。在家中分娩的患病率比医院分娩高出近60%。初婚年龄以22岁以下为基线,22-24岁中OR为0.54,25岁以上OR为0.61。结论药育龄妇女宫颈糜烂的患病因素较多,其中以文化程度和怀孕、足产次数及个人卫生习惯为主,文化程度越高、怀孕、足产次数越少、个人习惯良好的患者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F  Ma YT  Yang YN  Xie X  Li XM  Huang Y  Ma X  Chen BD  Gao X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59-3263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现状,为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病奠定基础.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7个地区,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样本,进行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结果 调查人数为15 061人,有高血压的为5701例.总患病率标准化后为36.21%,男性为3 8.70%,女性为34.2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20.01,P<0.01).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3.42%,维吾尔族为28.50%,哈萨克族为48.69%,哈萨克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和汉族(χ2=29.36,P<0.01).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风险不同,以汉族人群为参照(OR=1),哈萨克族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56倍(OR=2.56,95% CI:2.28~2.88).年龄、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为汉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量、肥胖、高脂血症为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哈萨克族高血压危险因素为年龄、体力活动量、肥胖、高脂血症.结论 新疆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疆地区肿瘤人群人类8型疱疹病毒流行状况做初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维吾尔族和汉族肿瘤患者进行随机采血和问卷调查及病历记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组合抗原ELISA方法对样本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新疆地区KSH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2例肿瘤患者血清中,122例血清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25.3%。其中维吾尔族患者阳性率24.8%汉族患者阳性率26.4%。两民族间HHV-8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是KSH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民族、性别及输血史等因素与HHV-8感染无相关性。结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疆地区为HHV-8高流行区。其流行分布无民族、性别差别,HHV-8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省级三家医院1987年住院确诊滋养性细胞疾病患者:良性葡萄胎30例,恶葡30例,绒癌20例,进行患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照组选自同期住院的正常产妇。病例组与对照组按1∶2配对.结果:单因素 Logisitic 回归模型分析方法,选出22个有相对意义的因子。多因素分析:年龄、孕早期使用激素史、丈夫初婚年龄、初潮年龄、怀孕次数、停房事天数等,有显著意义(P均<0.05或<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万州区妇女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宫颈癌有针对性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以2011年1月-2015年12月5年间年龄在30~65岁的96例万州区妇幼保健院确诊宫颈癌患者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全区两癌筛查中同龄非宫颈癌妇女200名为对照组,对其个人习惯、月经史、婚育史、性行为史、妇科病史、肿瘤家族史以及HPV感染等进行调查分析,筛选该区妇女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多次人流、早孕、HPV感染、妇科病史、初潮年龄过早和吸烟都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OR 值分别为5.9、4.91、2.94、2.68、2.34、1.56。结论该区宫颈癌发病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要提高重视度。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建立上级保健医院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人档案双向反馈机制,提高对宫颈癌的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有效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女性不同病程阶段宫颈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为微量元素在预防控制和治疗宫颈疾病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129例宫颈疾病患者及同期到该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疾病组相比较,宫颈癌组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第一次结婚年龄?初次分娩年龄?怀孕次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出阳性率方面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宫颈癌组患者机体锌?硒?铜?镉?镍?砷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疾病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血清锌?硒水平高是宫颈癌的保护性因素,初婚年龄早,初次分娩年龄小?怀孕次数多?血清铜含量高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当地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ICU住院的60例维吾尔族和80例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吸烟史,心电图表现等,比较两组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14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与汉族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吾尔族AMI患者平均年龄54岁,发病比汉族提早6岁(P<0.05),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维汉族急性梗的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于1990年3~4月对郑州市2814例纺织女工使用宫内节育器(简称IUD)的效果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中脱落87例,带器妊娠及意外妊娠分别为53例和23例,因症取出35例,非因症取出31例,共停用229例,继续存放2585例。120月净累计存放率为每百妇女81.37。据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IUD的脱落与年龄、怀孕次数、多次人流有关。带器妊娠和意外妊娠均与怀孕次数、多次人流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继续存放与IUD存放时间、年龄、怀孕次数、置器年龄、初婚年龄、置器类型、乳期放置、流产次数及初产年龄有关。以上各项失败结局均与劳动强度、劳动姿势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在感染HPV高危亚型之后,其致癌机制——人类染色体端粒酶(TERC)基因扩增的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3例维吾尔族和22例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的情况。结果:2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TERC基因扩增率为86.96%,22例汉族宫颈癌TERC扩增率为90.90%。随着临床分期增高,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均无明显增加。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在HPV各亚型感染之间,TERC基因平均扩增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宫颈癌总的TERC基因扩增倍数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与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多重感染的比率高于汉族宫颈癌有关。结论:TERC基因的扩增在维、汉族宫颈癌的发生中均为早期事件。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多重HPV高危亚型感染比例较高,导致TERC基因扩增明显,可能是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病率高于汉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女性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方法系统收集1990年1月~2011年6月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纳入合格研究文献16篇,共计研究对象11 126例。按照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到各相关危险因素与宫颈癌发病风险关联强度合并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文献质量评价A级文献6篇、B级文献10篇。在分析的16个因素中有12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妊娠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怀孕≥3次2.384(95%CI:1.659~3.425)、分娩≥3次2.265(95%CI:1.669~3.074)、流产≥3次3.713(95%CI:2.470~5.581)和初次怀孕年龄≤21岁2.390(95%CI:1.731~3.225);与性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结婚≥2次2.522(95%CI:1.714~3.713)、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3.467(95%CI:2.456~4.893)、性伴侣≥3个2.539(95%CI:1.613~3.996);与妇科疾病相关的因素分别为:性传播疾病史5.861(95%CI:1.048~13.67)、妇科病史4.807(95%CI:2.899~7.971);另外,受教育程度≤9年3.536(95%CI:2.204~5.672)、主动或被动吸烟3.055(95%CI:2.435~3.833)和农村或郊区居住地2.134(95%CI:1.010~4.509)等环境因素也与发病风险相关。结论妊娠等相关因素与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维吾尔族、汉族民族宫颈癌各自不同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情况,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基因谱改变的不同及导致宫颈癌发病机制的差异。方法:采用含有21 522条基因的芯片,检测4例维吾尔族、3例汉族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情况。结果:(1)4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共同的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共有378条(288条上调,90条下调);3例汉族宫颈癌共同的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共有549条(356条上调,193条下调);4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3例汉族宫颈癌共同的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共有166条上调。(2)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既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基因;又有各自特有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对4例维吾尔族和3例汉族宫颈癌共同的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166条基因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发现子宫颈癌类内部的个体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癌既有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又有各自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对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有助于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对2个民族各自特有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子宫颈癌在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癌新发病人和相同数量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性行为及卫生习惯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以及HPV16感染状况和GSTM1、GSTT1基因型别检测,对资料进行X^2检验,t检验,分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STM1基因型、HPV16感染状况、绝经情况、首次性交年龄、首次怀孕年龄、孕次、职业作为主要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GSTM1基因纯合缺失、HPV16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首次性交年龄早、首次怀孕年龄早、多孕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绝经和从事脑力劳动具有保护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胃镜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二组进行胃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有关胃癌发病可能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并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发生胃癌的OR值是1.525,有胃癌家族史发生胃癌的OR值是1.4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的危险因素:三餐饭不准时吃的OR值4.543、经常吃腌制咸菜的OR值22.574、吸烟的OR值4.426;胃癌的保护因素:喝茶的OR值0.05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经常食用腌制咸菜、吸烟和进食不准时可能是宁夏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喝茶可能是减少胃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预警及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市某区妇幼保健所收集该区2008至2009年间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共2 148份,对其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区2008至2009年间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 (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BMI(OR=1.194,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95%CI:1.025-25.496,P=0.047)和双胎妊娠(OR=5.129,95%CI:2.377-11.067,P<0.01)是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与新鲜移植周期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OR=0.422,95%CI:0.219-0.814,P=0.010)是晚期流产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既往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高BMI和双胎妊娠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FET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5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109例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为观察组,105例尘肺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年龄、性别、接尘工龄、尘肺分期、吸烟史、BMI、COPD家族史以及居住环境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年龄、接尘工龄、尘肺分期、吸烟史、COPD家族史以及居住环境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05,P=0.016)、接尘工龄(OR=2.443,P=0.023)、尘肺分期(OR=2.699,P=0.028)、吸烟史(OR=2.419,P=0.008)、COPD家族史(OR=3.036,P=0.008)以及居住环境(OR=2.668,P=0.014)是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接尘工龄、尘肺分期、吸烟史、COPD家族史以及居住环境是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视,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