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李林 《吉林医学》2015,(6):1090-109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浆Hcy水平以及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治疗7周后,观察组的血压及血浆Hcy水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Hcy水平,同时能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1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B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高剂量叶酸治疗,C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低剂量叶酸治疗.分析3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61.1%,B组总有效率75.7%,C组总有效率83.8%.B组、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静 《大家健康》2014,(9):272-273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叶酸和依那普利的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37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甲组54例患者采取叶酸和依那普利的联合治疗,乙组39例患者仅采取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丙组44例患者仅选择依那普利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压恢复情况都明显好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患者间的治疗和效果和血压情况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叶酸和依那普利进行联合治疗,可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不良反应少,其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蔡婷 《当代医学》2016,(9):139-140
目的:整理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依那普利叶酸在治疗H型高血压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48例,对2组患者均应用常规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而对实验组患者则进行依那普利叶酸药物的加用,以4周为1个疗程,总结2组患者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率为100.00%,对比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为91.67%,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为(17.54±5.12)μmol/L,对比组患者的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为(19.86±7.2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表现差异不大,在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检测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患者进行依那普利叶酸的加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并降低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06-107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BP、DBP和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和Hcy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降Hcy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伴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10 μmol/L 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1].在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2].循证医学证明,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同时补充叶酸可降低其冠脉血管事件[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在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观察组和只用依那普利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详细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可见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Hcy水平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观察组中,三者均可见明显的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在治疗H型高血压方面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也较好,因此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原发高血压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量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H型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组1和组2,每组8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依那普利10mg/d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10mg 叶酸0.8mg复合制剂)10.8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 进行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评估,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cy(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压,餐后2小时血糖、LDL-c、尿酸等。结果 两组完成试验各80例,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组2(依那普利叶酸)较组1(依那普利)血压有进一步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1治疗前后Hcy、MoCA评分、HAMD24评分无差异(P>0.05),组2治疗前后Hcy、MoCA评分、HAMD24评分及与组1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DL-C、UA、Cr、TC两组内、两组间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改善认知、抑郁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并每天对患者进行查房随访,定期给予患者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实施合理的生活方式;观察组额外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每天1次;观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变化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态血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中Hcy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血浆中Hcy的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采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0例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10 mg+叶酸片3.2 mg,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10 mg+叶酸片0.8 m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水平、各项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95.5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CRP、MMP-9、NO、ET-1、s ICAM-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采用小剂量0.8 mg叶酸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佳,能有效降低血压及Hcy水平,改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组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2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压效果更加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E/A值,分别由0.65±0.09和0.64±0.13上升到0.93±0.14和0.77±0.12,治疗前后,2组E/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E/A值显著升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分别由64.64±1.19和65.11±1.47上升到69.43±1.40和66.95±1.38,治疗前后2组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F值显著升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53±3.74)个月。随访过程中,对照组出现7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其中4例脑卒中,2例心肌梗死,1例心血管病死亡,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86.0%。治疗组共发生3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其中2例脑卒中,1例心肌梗死,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94.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显著提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及降低血浆Hcy、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更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其疗效显著强于依那普利,有效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叶酸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方法 对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叶酸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12周,根据叶酸剂量大小不同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的3种方案.自由联合方案中共入选90例H型高血压患者,其中A组30例给予依那普利10 mg加叶酸0.8 mg组(叶酸低剂量组),B组30例给予依那普利10 mg加叶酸1.6 mg组(叶酸中剂量组),C组30例进入依那普利10 mg加叶酸3.2 mg组(叶酸大剂量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cy.结果 叶酸大剂量组在降低Hcy方面疗效均低于叶酸低剂量组,提示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无正确的量效关系,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结论 小剂量(0.8 mg组)叶酸联合依那普利片具有更好的控制H型高血压患者Hcy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叶酸联合心脉通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06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心脉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炎性因子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2% vs 8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BP、DBP、Hcy、CRP、TNF-α、MMP-9水平显著降低,而NO、ET-1水平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 vs 15.1%)(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心脉通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机制与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氧踏车锻炼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与常规性治疗组,每组150例,常规性治疗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浆内皮素1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的NO水平分别为(43.52±11.32)μmol/L和(42.96±12.01)μmol/L,治疗后则分别为(56.32±15.38)μmol/L和(68.75±23.21)μ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比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NO水平在治疗后提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分别为(90.12±20.31)ng/L和(89.86±19.52)ng/L,治疗后则分别为(73.15±16.54)ng/L和(65.21±12.36)n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比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在治疗后均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的CRP水平为(6.01±1.85)mg/L和(5.99±1.83)mg/L,治疗后则分别为(5.42±1.72)mg/L和(5.39±2.01)m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水平降低不明显,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与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CRP含量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踏车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H型高血压患者的NO水平,并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含量,进而降低患者血压,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索(ET-1)、一氧化氮(NO)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O水平显著升高,ET-1及CRP水平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可地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机制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症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入选H型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东芝Artida(SSH-880C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血管内皮依耐性舒张功能(以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FMD表示),根据FMD检查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组(H1组)、血管内皮功能轻中度受损组(H2组)和血管内皮功能重度受损组(H3组).采用日本无创便携式血压监测仪[型号:TM-2430由A&DCO,LTD(日本)制造]观察受试对象24 h血压水平及24 h血压变异性.记录、分析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结果 血管内皮功能轻中度受损组(H2组)及血管内皮功能重度受损组(H3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各指标均高于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组(H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管内皮功能重度受损组(H3组)各血压变异系数均高于血管内皮功能轻中度受损组(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其血压变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同时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效2例,对照组无效12例,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水平达(128.9±6.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水平(135.8±7.4)mmHg,实验组的DBP治疗后水平达(90.12±11.2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DBP水平(97.06±12.52)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剂量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共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20 mg/d)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随访6个月,观察2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2组间差别.结果 大剂量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58±3.40) μmol/L vs. (12.57±3.12) 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20%±1.51%增加至8.62%±1.48%(P<0.01).结论 大剂量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患者有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