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质针与软组织内热治疗针在大鼠骨骼肌内的温度及引起的组织学变化,为内热针在治疗时温度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使用10、12、8cm规格银质针和42、50、60℃内热针针刺小腿三头肌并加热,测量加热前后针尖和进针点温度,用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银质针中只有8cm规格针加热前后针尖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热针在设定42、50、60℃下加热前后针尖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骼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再生。结论软组织内热治疗仪在深部组织加热上优于银质针,银质针与软组织内热治疗针治疗时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并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热针疗法对大鼠腓肠肌肌肉肌腱处慢性损伤后形态学变化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水平的影响.方法 27 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12 只)、内热针组(12 只)、正常对照组(3 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损伤对照组和内热针组大鼠造模形成慢性软组织损伤,内热针组在治疗后3、7、14、28d,分别处死实验大鼠3 只,损伤对照组不做治疗,自然饲养,按以上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3 只,取双侧损伤组织,对组织进行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和BDNF 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内热针组形态学变化提示组织恢复情况较损伤对照组好,治疗3d 后BDNF 在内热针组与损伤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14d 内热针组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28d 内热针组低于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BFGF 含量,对大鼠软组织慢性损伤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软组织内热针对大鼠骨骼肌慢性损伤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骨骼肌慢性损伤的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和内热针组(B),每组各18只。在治疗后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处死各组实验大鼠6只,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定量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损伤部位骨骼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结果软组织内热针在治疗后第1天骨骼肌内微血管密度与损伤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第14天,软组织内热针治疗后微血管的密度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P〈0.01)。结论软组织内热针可以促进大鼠慢性损伤的骨骼肌组织血管新生,有利于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研究针刺留针与否对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差异。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组、针刺留针及不留针组。针刺留针组在造模后2 h、24 h固定,针刺三阴交、内关、人中,留针30 min,针刺不留针组针刺时间、穴位均同针刺留针组,针刺后即起针而不留针。造模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针刺能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早期针刺后留针与否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IL-6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升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IL-6含量,对缺血组织起到抗损伤、促修复的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早期,针刺后留针与不留针可能对脑的保护作用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水沟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作用的时效性。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模型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针刺组针刺"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水沟,其他各组不针刺。观察针刺1、3、5、7 d的效应。用总死亡率和早期死亡率、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脑微循环灌注量、脑梗死体积评价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析因方差分析针刺因素与时间因素的效应。结果针刺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总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组的早期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微循环灌注量和脑梗死体积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因素和时间因素的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针刺3~5 d之间针刺因素的效应最明显;针刺因素与时间因素对微循环灌注量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内关、水沟穴减轻和修复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在损伤后3~5 d最明显,这种作用有显著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楮复筋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方法:45只大鼠采用钳夹左侧坐骨神经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另15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分别给予甲钴胺溶液[150 μg/(kg·d)]和芪楮复筋方煎液[35.2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第1、2和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腓肠肌肌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组织S-100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术后第4周,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肌细胞直径、S-100阳性表达率、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轴突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除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肌细胞直径外,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楮复筋方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延缓靶器官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艾灸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艾灸疗法,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秦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评分;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及临床主要症状如鼻塞、鼻痒等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回访,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疗法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且治疗后3个月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盐酸西替利秦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骨理筋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整骨理筋组(A组),银质针导热组(B组),整骨理筋联合银质针导热组(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整骨理筋疗法,1次/周。B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C组先后采用整骨理筋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1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1)治疗后3个月三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而C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C组更为明显(P〈0.01)。其中A、B组与C组比较,以及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C三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56.7%、56.7%和80.0%,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与整骨理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留针与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浸润及神经组织缺血程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留针组及针刺不留针组。针刺留针组在造模后2 h、24 h针刺三阴交、内关、人中,留针30 min;针刺不留针组针刺时间、穴位与针刺留针组相同,针刺后即起针。造模48 h后,取脑固定后行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浸润白细胞计数和神经组织缺血程度。结果:针刺留针组与针刺不留针组浸润白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组织缺血程度较模型组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留针组与针刺不留针组脑组织中浸润白细胞数及神经组织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减少脑缺血坏死周边区的白细胞浸润,减轻神经细胞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Fugl-meyer法评定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Fugl-meyer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未改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远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银质针导热疗法与传统温针灸法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确诊腰肌劳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银质针组)和对照组(传统温针灸组)各55例,治疗1、4、8周后对疼痛程度的变化进行随访,并于治疗8周后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9.09%。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优于传统温针灸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大脑边缘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分别通过嗅三针电刺激、丁香酚刺激、针药合用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定位航行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脑边缘叶CCK-8含量。结果:大鼠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均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边缘叶CCK-8含量比较,VD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明显高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高于嗅三针组和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大脑边缘叶CCK-8的含量,针药合用效果更佳,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运动训练、针刺疗法、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肌力和神经纤维恢复情况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训练组、针刺组、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组、假手术组,钳夹法制造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3、4、5周电生理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股二头肌的单收缩力与强直收缩力,通过电镜观察计算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的平均值变化情况。结果运动训练组、针刺组及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组肌肉的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组高于运动训练组和针刺组。运动训练组、针刺组、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组三组的髓鞘厚度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髓鞘厚度平均值,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组的髓鞘厚度平均值高于运动训练组和针刺组。结论运动训练结合针刺疗法可更好地促进SD大鼠的肌力和神经纤维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以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的降压效果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钠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对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钠素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三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加灸的作用最强,针刺次之,艾灸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5.
离体大鼠缺血性心室颤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Langendorff灌流的离体大鼠缺血性心室颤动模型。方法8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流量灌流组、正常流量灌流+burst刺激组、低灌流模拟心肌缺血组、低灌流模拟心肌缺血+burst刺激组,每组20只。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行主动脉逆行灌流,通过缺血和短暂的burst刺激诱发心室颤动。结果正常流量灌流组、正常流量灌流+burst刺激组、低灌流模拟心肌缺血组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和持续率均为0%,而低灌流模拟心肌缺血+burst刺激组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为80%且持续率为50%(P〈0.05)。结论在Lan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中通过低灌流模拟心肌缺血,并给予burst刺激模拟应激事件,可以稳定地诱导心室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针与灸法并用配合康复及常规药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炼,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腹针加灸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半月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四肢肌力检查(MM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肌力提高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DL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加康复基础上配合腹针加灸法有调补元阳的作用,可明显加快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银质针疗法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颈肩腰腿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每个治疗点银质针穿刺前行利多卡因皮丘注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在穿刺前2h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外涂,然后行银质针穿刺治疗.在穿刺过程中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银质针穿刺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用于银质针疗法穿刺前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兴瑜 《中医学报》2021,36(3):576-580
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电冲击波对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大鼠海马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将其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激痛点组、针刺非激痛点组、电冲击波组、针刺痛点电冲击波结合组。建立慢性肌筋膜激痛点模型,对其进行治疗后,分析各组大鼠海马Smad4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针刺激痛点组、电冲击波组及刺痛点冲击波结合组的波频、波幅及波长均显著降低(P<0.01);且可显著下降股内侧肌和海马中Smad4和TGF-β1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采用针刺激痛点及联合电冲击波治疗的方式干预可降低海马Smad4和TGF-β1蛋白表达,分析其可能与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的镇痛机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对脑缺血早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 为单纯脑缺血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组(包括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组),每组20只。 采用减慢脑片灌流速度模拟在体缺血性脑中风的脑缺血模型,针刺预处理组针刺部位选择百会穴和双侧足三里穴,每日2次,间 歇5 min捻转1次,留针30 min,连续针刺7 d。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早期动作电位发 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早期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表现为峰间距缩短、编码精确性降低和阈电位 降低(P<0.01),即浦肯野细胞过度兴奋,而针刺预处理能够减轻脑缺血早期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峰间距缩短、编码精确性降低 和阈电位降低的程度。结论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能够改善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兴奋性损伤,稳定脑缺血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的发放,对缺血性脑中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