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周岱翰教授,在对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的发掘和系统认识有一定建树。周岱翰教授革新了中医肿瘤病名,提出肿瘤病因的“癌毒”致病及“伏气”致癌学说,归纳肿瘤病机为虚、瘀、痰、毒;治疗上首倡“带瘤生存”,将辨证与辨病结合,重视“治未病”,提出采用中医疾病预后学指导临床,主张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指导中医特色疗法及西医手术、放疗、化疗、微创、靶向等具体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治疗,系统传承、创新中医肿瘤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的辨证施治李瑞兰,刘种德(湖南中医肿瘤医院410205)中医没有白血病的名称,根据临床症状所见,将其归属于“急劳”、“虚劳”等范畴,辨证施治常获良效。1急劳白血病诱导缓解前期与复发期,起病急,发展快,高热不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心悸,气短...  相似文献   

4.
简介岭南医学在论治癌瘤中突出理论传承、地域兼容、实用创新的学术优势:对鼻咽癌治疗于除痰散结、益气养阴中引入温病学说辨证;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人为本,强调扶正就是改善肝功能和整体状况,为晚期肝癌带来生机;岭南饮食文化中的"凉茶"、"药膳"蕴含抗肿瘤食疗特色;在癌症治疗中提出"带瘤生存"理念,使晚期癌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促进了肿瘤的合理化和人性化治疗。岭南医学的学术优势丰富了中医肿瘤的学术内涵和诊疗技艺。  相似文献   

5.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是北京第一所中医肿瘤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可查纳200多张床位,2005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中医名院”,并列入“国家中医肿瘤重点建堡学科单位”及“诚信宣言单位”,  相似文献   

6.
《柳州医学》2009,22(3):157-157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中医肿瘤临床诊疗技术的规范性文件。《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共分为21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具体肿瘤病种的中医诊疗指南。《指南》在编写制定过程中注重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坚持辨证论治,病症结合,方证相应;注重吸收新的学术成果,简明扼要,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指南》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中医肿瘤诊疗活动、提高中医肿瘤诊疗水平、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促进中医肿瘤的学术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学现代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到证的辨证形式、“证”本质的探讨、症状辩证、计量诊断、数理模型、辩证专家系统的编制、“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医辨证学现代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辩证方法和研究手段,只有在严格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加强相互间的联系作用,结合中医学经典的辨证方法,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规范辩证的统一体系,才能真正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癌的思路与基因组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调了中医肿瘤病因的“三因”学说与基因组学中人类原癌基因活化的条件相一致;中医学“天人相应”学说与环境致癌、环境治癌及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极为相似;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基因的多态性和个体化治疗相近;肿瘤的“反克”传播途径及其理论与癌转移时,相关基因功能表达变化类似。从而提出了中医肿瘤学应以基因组学为契入口,继承和创新中医肿瘤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此构筑新的思路,为攻克肿瘤,继而为使中医药学成为世界主体医学组成部分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医肿瘤学较之中医其他学科起步较晚,而恶性肿瘤作为现代的多发病、疑难病,无论中医、西医对其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故而中医肿瘤教学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授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诊断上应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应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相结合,组方上应辨证用药与专科用药相结合.同时在理论传承基础上,注重对临床实践创新内容的讲解,以中医治肿瘤好的“点”“面”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中医眼科学的辨证方法,根据我个人的实践体会,较常用者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五轮辨证”等。但各有特点,且因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兹就以上各种辨证方法的运用,谈一  相似文献   

11.
王行宽教授倡导张仲景"病脉证治"的中医学诊疗模式,首要辨病,次要辨证,证从脉出,然后处方。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医学诊疗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论述了对当下"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思考与困惑,对"病脉证治"的诊疗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医肿瘤方剂组方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方剂处方形式各样,形式反应内容,该篇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当代名家的处方结构特点,并结合其学术思想,总结出其常见的组方法则、组方细节及临床处方注意事项,为临床进一步构建并推广行之有效的临床中医治肿瘤处方提供参考。其中常见法则有:①李佩文的基本治法和抗癌专攻、对症治疗三项法则;②于尔辛的辨证用药、抗癌药专攻、对症治疗,重视补益脾胃法则;③潘敏求等辨病论治为主等;④余桂清、刘嘉湘的常用药组药对等也可为临床带来启迪。另外指出,引经药等组方细节也是肿瘤方剂组成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炼30年来针对叶天士温病理论与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成果,为深入叶氏温病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叶天士"、"叶桂"、"温热论"、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叶氏生平、温病学理论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博硕士论文,汇总叶氏生平及温病学术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分析研究特征,把握研究发方向。[结果]中医界学者对叶氏生平、著作、温病卫气营血理论、温病治法等内容从不同视角作了广泛研究,对温病学说核心内容的阐析以及温病临证思维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基于现有叶氏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叶氏生活年代社会背景资料研究叶天士诊疗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90例肿瘤患者中医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进行双手六部脉象的客观动态采集,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其中以涩脉及其变异脉和双峰M波最为典型,整体脉波异常检出率为80.0%,与非恶性肿瘤组、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脉象与病机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为中医学术之核心理念,《金匮要略》为中医学术之经典著作,指导临床,其效若神。然参《金匮》著作之原文,比辨证论治之理念,两者虽实合而难对,令学习者倍感困惑与无奈,其指导意义,顿然若失。笔者以为,研究《金匮》,应依辨证论治于"证"之规范要求,以《金匮要略》原文为基础,参考历代名家之阐释,对其条文进行重新编排衍义,以期学术理念与经典著作完美统一,以期便利学习者之研究、掌握与运用。肿瘤乃危重之疾,此名亦为中西医临床之习用,然质之《金匮》,非但未见其名,且《金匮》所论其它诸多病名,亦实为症名,以之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常感名实难副,故现代中医学术,应依据病与症的辨证关系,理直气壮坚守"以病论治"、"以症论治",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诊治观念,唯此方可解此困惑,坚定经典学习之信念,并为中医发挥自身优势、为中西医的融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国医大师何任先生提出的"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十二字肿瘤诊治原则,对此已有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6.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在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中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不同于其他医家的治疗特色、用方思想、用药特色和规律;通过临床实证进一步验证沈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科学性,以便更好的指导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笔者随沈师出诊,整理其医案、验方并收集沈师讲课资料、个人笔记、专题访谈、论文和著作,分析其用药、用方和辨证思路与经验;通过中医古籍的检索以及对导师影响较大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分析,完成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结果]沈师的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结论]采用沈师的经验,治疗肿瘤"从正虚寒凝论治",运用"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的原则确能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和转移,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循证医学结合是中医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中医学独特的学术特点,如何将中医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与现代循证研究结合,成为中医学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以经方循证研究为突破口,探索了中医学与循证医学结合在处理辨证与辨病的关系、明确中医疗效、新见病与罕见病的治疗、不良反应的警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方剂配伍的实证考量、传统制药法的检验与优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并对经方循证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形成的理论基础,也是阻碍中医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实际上,“阴阳”已被广泛采纳用于描述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基于“五行”的脏腑理论或许也能够用科学语言解释——如果把中医“五脏”看成是五种生命最基本、最原始功能的代称,而“五行”描述了这些原始功能的特性和相互关系,或许能够缩小中医脏腑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阴阳五行”理论有可能帮助科研者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推进现代医学研究朝着宏观、整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体检测仪器大量使用后,人体检测指标异常的出现对中医传统辨治理论体系、疗效评价、治疗诉求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中医学对现代检测指标的认知、治疗、疗效评价产生一些系列问题。因此,对现代人体检测指标异常进行系统而规范的中医辨治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病因病机信息,使之成为辨证依据、治疗靶的,进而指导中医临床处方与疗效评价,最终将现代人体检测指标植入中医辨治体系之中,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途径。对现代人体检测指标的异常进行中医辨治学研究,可以丰富临床资料,拓展辨治范围,强化疾病防治,准确了解病情,加深病机认识,辅助中医诊断,彰显中医疗效,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