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31例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判断疗效。结果 优(无任何功能障碍)25例;良(有经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差(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例,死亡1例。结论 正确把握机会,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 30例颅内动脉瘤中的手术经验。方法 对 30例 (31个 )动脉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分析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入路选择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  30例术中 7例动脉瘤破裂出血 ,出院时 2 6例痊愈 (包括 1例多发动脉瘤 ) ;2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 ;2例死亡 (术前HuntⅣ级 )。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手术 ;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 ,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 ,待病情平稳再手术。术中防止动脉瘤破裂和破裂后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 ,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 ,但此项技术的难度和风险比较大 ,对设备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我院神经外科于 1997年 5月— 2 0 0 3年 5月开展动脉瘤夹闭术 5 2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2例中 ,男 19例 ,女 33例。年龄 31~ 5 6岁 ,平均 4 6岁。所有病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 5 2例患者入院时的病情按Hunt和Hess的分级法分级如下 :Ⅰ级 12例 ,Ⅱ级 18例 ,Ⅲ级 17例 ,Ⅳ级 5例。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 3d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显微手机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7例经造影及手术证实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恢复工作42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①术前识别破裂动脉瘤和术中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十分重要。②尽可能一期手术处理完所有多发动脉瘤,对于不能一期手术的多发动脉瘤,应先期处理破裂动脉瘤,然后二期手术处理未破裂动脉瘤。③血管造影为单发动脉瘤,而术中所见与CT和造影的部位不相符时,应想到多发动脉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5.
魏翔泰  吕涛  张浩  陈铎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80-1082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随着影象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显微手术的开展,手术病死率已下降至5%~10%以下。现对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2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30例颅内动脉瘤中的手术经验。方法 对30例(31个)动脉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分析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入路选择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 30例术中7例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26例痊愈(包括1例多发动脉瘤);2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2例死亡(术前HuntⅣ级)。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术中防止动脉瘤破裂和破裂后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及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其中1例因无法控制的肺部严重感染伴发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水、电解质紊乱9例,消化道出血8例,颅内感染3例。应用GOS评分表对出院前和出院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颅内破裂动脉瘤7d内或2周后手术较好。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充分解剖暴露瘤体瘤颈,避免盲目操作,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处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方案,可降低手术死亡率,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可减少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林  陈书达  王坚 《浙江医学》2002,24(10):599-600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常由于再出血或脑血管痉挛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开颅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 ,借助手术显微镜 ,可以更清楚地辨识动脉瘤体和颈、载瘤动脉和其穿通支以及周围组织结构 ,为动脉瘤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因此显微手术已逐渐代替以往的肉眼直视下手术 ,成为动脉瘤治疗的标准术式。我科1993年3月~2001年9月行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58例 (共60个颅内动脉瘤 ) ,现报道如下 ,并对显微手术技术作一探讨。1.1一般资料58例中男性27例 ,女性31例 ;年龄21…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近3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和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人侧裂及鞍区的显微解剖资料及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资料。结果通过鞍区及侧裂显微手术实践,基本掌握了鞍区解剖知识和侧裂分离技术。39例颅内动脉瘤病人中,25例恢复正常工作,9例轻残,2例重残需人照料,术后死亡3例(占7.6%)。术后脑积水4例。结论熟悉鞍区显微解剖知识和侧裂分离技术对于基层医院开展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31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131例134个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下手术治疗的资料,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 显微直视下对131例134个动脉瘤直接手术,经改良翼点入路,尽可能夹闭动脉瘤。对不能夹闭首,行包裹或栓塞。结果 131例134个动脉瘤中99例101个行瘤颈夹闭,2例切除瘤体,25例26个行包裹,3例栓塞,2例孤立。术中9例(6.87%)发生动脉瘤破裂。术后120例(91.53%)治愈,11例(8.47%)效果不佳,其中8例(6.11% )死亡。结论 显微直视下手术治疗是对颅内动脉瘤,特别是对非椎-基底动脉来源的动脉瘤的最佳选择。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降低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虎  杨天德  陶军  陈祥瑞  吴悦惟  李洪  杜智勇  黄河  钟河江  方平 《重庆医学》2004,33(11):1623-1624,1626
目的探讨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 20例患者术中、术后无1例并发再出血,1例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深低温体外循环、控制性降压、降低颅内压、稳定的内环境、脑室穿刺引流术等均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术前确诊对于其手术治疗非常重要。目前CT,MRI的普遍应用,对颅内肿瘤的定位多无困难,但少数不典型颅内动脉瘤术前仍有误诊。我们报道6例的术前误诊情况并对其原因及诊断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陆永姝  刘彦  童玉梅 《当代医学》2011,17(30):97-9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2例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围术期密切的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等总结出规范性护理措施。结果2例术后偏瘫(其中1例术前已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30例治愈出院,在3个月回访中,2例偏瘫患者可以下床行走,32例患者无再出血。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谭庆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9-1091,109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DSA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伴颅内血肿;48例患者53个动脉瘤颈均夹闭成功,3个月后随访时,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DSA可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积极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13例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使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中,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呈囊状7例,球形2例,葫芦形2例,宽颈2例;动脉瘤直径在4-11mm之间。结果13例电解式可脱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6例,95%栓塞4例,80-90%栓塞2例,不足80%1例。栓塞后载瘤动脉痉挛3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1例次,过度栓塞1例次。结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总结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55例颅内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按Hunt分级法术前0~2级病例手术良好率为93%,死亡率为4.7%。结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有上升趋势;60岁以上患者预后不良;2级以内病例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17.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41例开颅治疗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人院Hunt和Hess分级为3或4级、后循环动脉瘤、年龄>60岁、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直径>15mm、术前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提示为手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动脉瘤的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Li S  Wang S  Zhao YL  Zhang D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46-334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病例对动脉瘤临床特征和外科手术愈后有初步理解.方法 对1955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3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数据收集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A组为1992至2000年,B组由2001至2009年.评估临床特征变量:年龄、性别、入院Hunt-Hess分级、首发症状.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评估外科手术结果.术前两组采用Hunt-Hess分级系统评价.结果 颅内动脉瘤高发年龄为38~ 54岁,其中出血(84.89%),占位效应(8.13%)和非出血性头痛发作(5.18%)是常见的3种症状,男女比例为0.875∶1.两组间年龄分布和性别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年组相比,Ⅱ、Ⅲ、Ⅳ级患者比例下降,0级、Ⅰ级患者比例增加.主要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主要临床症状为出血、占位及非出血性头疼.入院Hunt-Hess分级以为Ⅰ级和Ⅱ级为主.颅内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女略多于男,但在前动脉、前交通、椎基底,男患者比女患者多.破裂动脉瘤女性多于男性.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除传统动脉瘤夹闭术,应结合病例具体情况考虑搭桥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颅内、外动脉分流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伟  史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4):287-289,293
颅内巨大动脉瘤由于其特殊的颅内分布及病理表现,临床处理中常需阻断载瘤动脉,为避免载瘤动脉阻断后可能导致的脑缺血,许多神经外科学者创造了各种行之有效的颅内、外动脉分流术(EIAB)技术来辅助巨大动脉瘤的处理。作者就EIAB技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0个动脉瘤分别采用电解及水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20个动脉瘤中14个被100%闭塞,4个90%闭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3例在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术后DSA随访11例,1例复发,1例弹簧圈轻度移位。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