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7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QT离散(QTd)变化以及8例住院期间猝死的AMI患者QTd改变,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比较,AMI患者入院时平均QTd明显大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P<0.01);猝死的AMI患者平均QTd明显大于69例有活AMI患者;AMI用者出院前平均QTd较入院时减小(P<0.01)。提示AMI患者入院时平均QTd增大,猝死者平均QTd增大更明显,且较存活者增大。连续观察AMI患者急性期体表心电图QTd变化,可为评价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24h前心绞痛对初次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4例未接受溶栓等再灌注治疗的初次AMI(A组)病人按梗死前24h(A组)和24h前心绞痛发作(B组)及无心绞痛(C组)分为3组,回顾分析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和B组梗死面积较小,并发症较少,近期预后好,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笥休克,近期心源性死亡与C组对照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 MI ) 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的假象, 探讨 S R假象 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5 6例考虑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而未予静脉溶栓治疗,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 影的 A MI 病人,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 T I MI ≥2级) 和非自溶组( T I MI 0~ 1级) , 比较两组冠心病 的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等资料, 寻求发生 S 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冠脉造影证实非自溶1 8例, 占总例数3 2 . 1 %, 该类病人存在老年、 糖尿病、 多支病变、 侧支循环等因素, 并发症 多, 预后差。结论对于存在高度可疑自溶假象的A MI 病人, 积极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 C I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仍是 有意义的治疗, 可降低病人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韬  汤铭 《铁道医学》1995,23(6):335-337
本文观察了7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QT离散变化以及8例住院期间猝死的AMI患者QTd改变,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组织比较,AMI患者入院时QTd明显大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AMI患者平均QTd明显大于69例存活AMI患者;AMI患者出院前平均QTd较入院时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影响。方法 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早期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案。结果 两组在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死亡、Wagnet-Selvester EKG分值、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等例数的构成,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和未通QT离散度(QTd)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测量87例AMI一周内心电图中任何一导联QTd;设30例正常对照,计算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均值比较用配对的t检验,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AMI组较对照组QTd延长,AMI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较未通组则短,均差异显著;AMI组QTd延长者发生室颤、室速,Ⅲ°-AVB明显低于未通组,均差异显著,且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QTd测定为AMI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非浸入性心电学方法和判定指标;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如果发现及时,诊断准确,处理得当,效果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在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Q波心梗(NQMI)患者的血兴中检测到心肌特异性的收缩蛋白,如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 cTnT)是否有预后价值。方法 系列测定78例不稳定冠心病(20例NQMI和58例UA)患者血清cTnT浓度,观察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结果 cTnT阳性组37例(20例NQMI和17例UA),住院期间发生9例心梗或死亡(NQ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JTc间期延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86例AMI患者入院时和67例生存者出院前的心电图JTc间期。测量选用2有明显S波和T波振幅较高的导联,以排除U波的影响。;连续测量3个JT间期和R-RT间期,取其均值。所测数据作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67例生存者入院时猝死组JTc间期显著长于非猝死组;入院时JTc间期延长组住院期间猝死发生率明显刘于JTc正常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和长期联合应用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MI后联合用药的265例患者(A组)和单独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137例患者(B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住院期间A组病死率(4.53%)明显低于B组(18.25%)、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1);随访期间A组病死率为11.43%,也较B组31.07%明显为低(P<0.01)。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再梗死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AMI后早期和长期联合应用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对患者的预后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过程中配合应用硫酸镁的效果。方法:9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溶栓配合硫酸镁(MS)治疗组(A组,45例)和未加用MS的溶栓治疗组(B组,45例)。A组与B组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