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纤维介素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人纤维介素[human子fibrinogen-like protein2(hfgl2)/fibroleuk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急性排斥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hfgl2的表达情况,确定阳性表达细胞的细胞类型。做抗纤维蛋白染色、微血栓染色,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时纤维蛋白沉积及微血栓分布情况,同时做抗hfgl2和抗纤维蛋白双染色,观察hfgl2的局部促凝作用与纤维素沉积的关系。结果29例急性排斥标本中可见hfgl2表达,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浸润细胞和部分黏附、浸润于血管内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炎性细胞。间质中部分hfgl2阳性表达细胞的临近区域及部分hfgl2阳性肾小管的管腔内可见纤维蛋白沉积。结论hfgl2在人同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异常表达,局部激活了血管内、外的凝血酶,导致纤维蛋白的沉积和微循环障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急性排斥反应时的组织病理损害。hfgl2有可能成为干预急性排斥反应进程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病理组织中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like protein2,hfgl2)的表达及与纤维蛋白沉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1例结肠癌、15例宫颈癌、10例乳腺癌、9例食管癌、12例肺癌、16例胃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中hfgl2及纤维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组织学关系,用RT-PCR方法检测了部分肿瘤组织与肿瘤细胞系中的hfgl2 mRNA。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fgl2在上述肿瘤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间质浸润细胞、肿瘤实质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且在邻近有明显的纤维蛋白沉积。通过RTPCR,在体外培养的数种肿瘤细胞系中未检出hfgl2 mRNA,但在肿瘤组织中检出hfgl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恶性肿瘤时存在hfgl2的高表达,并且可能与肿瘤高凝状态的形成及肿瘤的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患者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fgl2凝血酶原酶mRN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18例,非重型急性肝炎15例、非重型慢性肝炎14例,应用RT-PCR方法对其外周血fgl2凝血酶原酶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重型肝炎组外周血fgl2凝血酶原酶mRNA与β-actin mRNA表达灰度值比值为1.55±0.23,明显高于非重型急性肝炎组(1.34±0.18)、非重型慢性肝炎组(1.29±0.16)及正常对照组(1.31±o.12),均为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坏死可能与fgl2凝血酶原酶的高表达有关,为重型肝炎的诊疗提 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应加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Wang Q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41-44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的高发国 ,目前仍有大量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HBV携带者 ,如不积极治疗可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但国内外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而加强HBV感染的研究非常重要。现就本期发表的关于乙型肝炎的研究作一介绍。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重肝 )是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极高的一型 ,治疗非常困难 ,故重肝防治的研究亦极为重要。纤维介素(fg12 )蛋白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属于纤维蛋白原家族的物质 ,由活化的巨噬细胞表达 ,具有凝血酶原酶的活力 ,催化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启动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K7、8、19,白蛋白,甲胎蛋白AFP和CD34在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肝组织内的表达;分析肝内胆管增生和肝再生的关系。方法:12例CSH肝组织行HE和嗜银染色;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K7、8、19,白蛋白、AFP和CD34表达。结果:死亡2例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10例恢复期患者病理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肝组织内胆管明显增生。肝组织内典型胆管增生细胞CK7、19强阳性;非典型胆管增生细胞CK8强阳性,CK7、19呈弱阳性,部分同时表达CK19和白蛋白,其细胞形态和表型符合肝卵圆细胞特征。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部分非典型增生胆管细胞可能来源于肝卵圆细胞;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增生可能是干细胞参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相关因子与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乙肝大国,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细胞、内皮细胞、枯否细胞等能够通过产生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继而原癌基因和核因子等转录因子被激活,导致HS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并沉积。因此,针对特定的细胞因子,在体细胞基因水平进行调控,可以阻止肝纤维化病理进程。研究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关系,可以为通过相关因子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1974年Prince等首先报道由输血引起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Choo等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基因组3'端70%的序列。由于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并且与肝硬化、肝癌有重要关系,已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丙型肝炎的病理形态特征的研究成果及分子病理学进展。一、组织病理学特征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多种,包括肝细胞水样变性、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嗜酸小体形成、肝细胞坏死及增生、肝多核巨细胞形成、枯否细胞增生,界板破坏、网状支架塌陷、肝纤维化等F'j。另外还有若干较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时11例妊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进行PTAH染色和应用胆管逆行注射内毒素制成家兔产褥早期肝坏死模型,对妊娠期重型肝炎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11例好娠期重型肝炎肝组织学观察,见6例肝窦内血栓形成;7只产褥早期家兔肝组织学所见,均呈广泛肝细胞坏死。PTAH染色肝窦内可见形成的血栓,而非妊娠家兔肝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肝细胞坏死和血栓形成。妊娠期重型肝炎肝坏死发生可能与斯瓦兹曼反应引起的宿主血凝系统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抑制枯否细胞可以减轻鼠肝在冷保存中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制枯否细胞对冷保存的鼠肝枯否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连续2 d静注氯化钆,7 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3 d后手术取肝,保存时间分别为1,2,3和4 h。观察各组枯否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测定肝组织和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枯否细胞表现为细胞膜突起增多,细胞内颗粒物质增多等。肝细胞线粒体普遍肿胀,内膜嵴断裂,空泡形成以及破坏等。实验组肝组织和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在冷保存1 h和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枯否细胞对鼠肝的冷保存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致癌机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癌旁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共108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HB-VDNA检测。结果:HBsAg HBcAg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肝炎61.9%(13/21),42.9%(9/21)和75.0%(12/16);肝硬化64.0%(16/25),36.0%(9/25)和83.3%(15/18);癌旁肝硬化72.7%(16/22),61.1%(11/18)和85.7%(12/14);肝细胞癌45.2%(14/31),50.0%/(14/28)和64.3%(9/14);正常肝组织不表达,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HBV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强,结果表明大多数肝细胞癌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癌旁肝硬化可能为癌前肝硬化在癌周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DAg与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79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所用标本包括4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2例肝炎性肝硬变及5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和c-myc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表达,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11/56)、82.7%(43/52)和93.6%(44/47);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7/56)、40.4%(21/52)和55.3(26/47);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7.3±4.7)%、(16.5±2.6)%和(8.7±1.3)%;PCNA分别为(l7.1±2.9)%、(49.3±7.8)%和(62.5±9.1)%。h-TERT、c-myc、PCNA及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各组中未见相关(P>0.05)。结论肝炎及肝硬变的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h-TERT和c-myc基因的过表达、PCNA升高及凋亡活性下降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o explore HBV infection status in a group of serologic HBV markers-negative or HBsAg-nega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hepatccellular HBVDNA was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detection of HBsAg and HBcAg in the liver tissues. It was found that prevalence of intrahepatic HBVDNA, HBsAg and HBcAg was 43 %, 39 % and 17 % respectively, and 15 out of 23 cases studied were sure to bear one or more positive marker (s) of intrahepatic HBVDNA, HBsAg and HBcA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ere still undergoing HBV infection, despite serologic HBV markers or HBsAg negative.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hepatocytes containing HBV-DNA or surface or core antigen were often close to hepatic necrosis foci, indicating that HBV replication and its antigen(s) expression in hepatocytes could account for chronic, active and necrotic inflammation occurring in the liver of the patient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病、肝癌发病中的意义。测定了12例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25例慢性乙型肝炎、16例肝硬化、12例肝癌、7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及31例正常时照者血中NO含量;结果表明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肝癌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显著降低;结论为NO含量升高;与肝脏的损害有关,但升高的程度与损害的程度并不一致,NO降低可能与肝细胞大量坏死、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 ,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检测 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中 HBV DNA,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方法 :将 PCR扩增的 HBV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 ,并经过点样处理后制备成基因芯片 ;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标本 99份 ,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HBVDNA和 HBc Ag。结果 :5 3例 HBc Ag、HBVDNA阳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 40例 ;HBc Ag阳性 2 2例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 6例 ;32例 HBc Ag HBVDNA阴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检测肝组织中 HBVDNA,准确率可达 75 % ,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7.
ICAM-1蛋白和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例正常人和5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和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细胞无ICAM-1mRNA和ICAM-1表达,CHB患者肝细胞1-CAM-1mRNA和ICAM-1表达增强,阳民生肝细胞多分布在汇管区周围和腺泡内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内皮素受体(ETAR及ETBR)mRNA的表达及其与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肝硬化组(n=15例),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对照组为肝外伤病人(n=10例),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正常肝组织。采用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ETBR及ETBR 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门静脉压力(Pp)、门脉血流量(Q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ETAR及ETBR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外伤肝组织,ETAR及ETBR mRNA的表达与:Pp呈直接相关。ETBR mRNA的表达与Qp呈直接相关。结论:ETAR及ETBR mRNA的表达与门脉高压症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ETAR及ETBR可能在门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HGV/GBV-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一HGV/GBV-C感染者肝组织中该病毒核酸定位及相关抗原表达,探讨HCV/GBV-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单一HGV/GBV-C感染者经肝穿获得取肝组织常规病理诊断,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病毒RNA,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毒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病理诊断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4例。HGV/GBV-CNS5抗原检出阳性率为66.67%(8/12),阳性信号主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