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凯歌  娄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92-192
动态脑电监测即对患者行长时间脑电图追踪描述,对清醒、睡眠各不同状态脑电图予以记录,捕获其痫样放电。本文总结36例癫痫患儿行动态脑电监测时的观察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睡眠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224例患病儿童睡眠纺锤波的分型:对称性纺锤波占6.25%,不完全性懒惰性纺锤波占46.43%,完全性懒惰性纺锤波占8.93%,不完全性交替性纺锤波占13.39%,完全性交替性纺锤波占1.79%,极端性纺锤波占13.84%,延长性纺锤波占6.7%,完全缺失性纺锤波占2.67%。异常率为82.59%。  相似文献   

4.
5.
6.
癫痫病儿药物睡眠的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癫痫患者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比较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的结果及样放电在清醒期和睡眠期出现的频率。结果46例患者动态脑电图异常为33例(71.7%),常规脑电图5例(10.9%);动态脑电图检出样放电29例(63.0%),常规脑电图检出3例(6.5%);11例在觉醒期和睡眠期均有样放电,仅见于睡眠期有18例,样放电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11例监测到非特异性脑电图异常,15例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和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样放电在睡眠期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清醒期,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局灶性慢波和纺锤波减少对癫痫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动态脑电图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定位和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在不儿癫痫发作间期的痫样波检出率。方法:采用Solar Rover-8脑电图分析仪,在同一个癫痫患儿发作间期时,做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加做动态脑电图。结果: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25%,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查率66%、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癫痫在发作间期应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以提高检出率,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估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癫痫患者的常规脑电图(REEG)、动态脑电图(AEEG)痫样放电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动态脑电图觉醒期和睡眠期痫样放电的分布情况及痫样放电部位进行分析。结果:REEG对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25.6%,AEEG检出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痫样放电多出现于NREM第I、II期,且NREM第I、II期明显延长,而第III、IV期相对缩短;AEEG检测对癫痫病灶定位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结论: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睡眠期痫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AEEG有助于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癫痫患者痫样放电与睡眠监测各项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发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昼夜生物节律性,且与睡眠周期有密切的关系[1],睡眠过程对癫痫发作及痫样放电有影响已被临床及动物实验所证实,而且不同的睡眠时相对癫痫的发作频率及类型也有影响[2]。既往采用的常规脑电图监测时间短,且缺少睡眠中的脑电监测,故阳性率低;而动态脑电图便于睡眠中脑电变化的分析[3],可于睡眠中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对痫样放电的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癫痫与睡眠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存在着觉醒与睡眠的周期性规律,脑干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特发性局灶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患儿的整体睡眠结构参数并与无癫痫的对照组比较,探讨睡眠结构与癫痫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癫痫组和对照组共47人行多导睡眠图检查(polysomnography, PSG)并分析其结果。47例中18例为特发性局灶性癫痫(idiopathic partial epilepsy, IPE),13例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16例为对照组,年龄及性别均与癫痫组相匹配。结果结果显示IPE组总记录时间增加(P<0.05)而IGE组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4期睡眠减少。IGE组整个睡眠期的效率降低(P<0.05)全部睡眠时间均减少(P<0.05)。结论特发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IGE组的睡眠质量下降,而IFE组显示较多的睡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3例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24 h动态脑电图及眼动图数据并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癫痫组较对照组浅睡期时间、快动眼睡眠(REM期)潜伏期、睡眠觉醒次数等明显增加,而深睡期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棘波个数及夜间觉醒次数最终纳入回归方程(P<0.05),说明棘波个数及觉醒次数可能是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下放电的癫痫儿童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临床下痫样放电与睡眠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符合BECT诊断标准并完成6个月~4年随访的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3例,发病年龄3 ~13岁,中位年龄7.5岁,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脑电图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 75例BECT患儿中,发作类型为部分运动性发作33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42例,两种发作类型均有2例.发作主要表现为言语不能、面部抽动、喉中呼噜声、流涎、双眼斜视、眼睑眨动,一侧或继发双侧肢体抽动或僵硬等.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癫痫样放电除l例外余均在睡眠期出现,且多见于快速动眼(NREM)期.放电部位位于中央或中颞区,复查脑电图异常局灶放电可在双侧半球的中央、中颞之间游走或在同侧半球的偏前头部或偏后头部之间游走;也可短暂消失.结论 BECT临床发作多发生于睡眠期,脑电图放电多位于中央或中颞区,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陆延安  孙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09-110
目的探讨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的73例发作间期癫痫患者、25例间歇期晕厥患者、19例间歇期偏头痛患者、31例发作间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常规清醒状态下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EEG检查,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3%、100.0%。常规清醒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1.5%、100.0%。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清醒EEG(P〈0.05),两种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清醒EEG相比,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的灵敏度较高,有利于降低癫痫患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癫痫伴睡眠癫痫电持续状态患儿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癫痫伴睡眠癫痫电持续状态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儿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前脑电图检测显示,所有患儿脑电图均为ESES表现,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睡眠结构大致正常。治疗后脑电图显示,试验组16例(88.89%)脑电图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12例(66.67%)(P<0.05)。结论:对癫痫伴睡眠癫痫电持续患儿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癫痫儿童日间身体活动时数与夜间睡眠型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139例学龄前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和睡眠活动日志等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日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数与夜间睡眠时数和睡眠效率的关联。结果 学龄前癫痫儿童平均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数为(45.89±4.29)min,平均夜间睡眠时数(8.14±0.76)h,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得分(52.51±4.33)分;学龄前癫痫儿童日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数与夜间睡眠时数呈负相关(r=–0.708,P<0.01),与夜间睡眠效率呈正相关(r=0.368,P<0.05);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数愈长,夜间睡眠效率愈佳(β=0.375,t=2.294,P<0.05),夜间睡眠时数愈短(β=–0.398,t=–3.205,P<0.01),母亲周工作时数愈短(β=–0.350,t=–2.714,P<0.05)。结论 建议常规评估学龄前癫痫儿童身体活动与睡眠,适度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而提升睡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艳霞  侯玉娟  许建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17-617,619
目的:探讨儿童的头痛是血管性头痛所致还是头痛型癫痫引起。方法:对54例经常头痛的患儿均作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儿脑电图正常,38例脑电图异常,其中3例出现特异性异常,可见棘波、尖波和棘慢波;35例非特异性异常,出现慢波、阵发性θ活动和δ活动。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血管性头痛和头痛型癫痫方面有帮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癫痫儿童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关系进行问卷评估,探讨提高依从性的方法,改善癫痫儿童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该院门诊癫痫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分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癫痫儿童的疗效与依从性直接相关,就诊时间早、家长诊治意识强、坚持定期复诊、维持长期用药4种因素对治疗依从性均有显著正面影响(P<0.05).结论 癫痫儿童的疗效与依从性直接相关,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疗效较好.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很多,就诊时间早、家长诊治意识强、坚持定期复诊和维持长期服药是保持一定治疗依从性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图中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bilateral synchronous rhythmic slow wave)在幕上肿瘤患者继发癫痫中的易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255例幕上肿瘤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c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结果,根据术前是否伴有癫痫发作,将病例分为A组(有癫痫发作),B组(无癫痫发作)。将脑电图中仅有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定义为变量a,以痫样放电为参照,对仅出现痫样放电定义为变量b,同时具有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和痫样放电定义为变量a+b。分析三变量在2组间的差异,探讨变量a与幕上肿瘤继发癫痫的易感性。结果①术前变量a在幕上肿瘤患者中的出现率为56.86%。②术前变量a在A组中的出现率高于B组(66.23%vs 52.81%,P<0.05);A、B两组变量b和a+b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9.87%vs 9.55%,66.23%vs 7.30%,P<0.05)。进一步分析两变量之间癫痫发生率的差异显示:A组中出现变量a+b略高于变量b(P<0.05)。③术后45例出现早期癫痫,其中35例(77.78%)AEEG中描记到变量a或变量a+b,将术后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的出现率与术后癫痫发作率进行一致性分析得知两者有高度一致性(k=0.600 2)。结论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可能增加幕上肿瘤患者癫痫发作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邓大丽  喻廉  余锋  刘会林  徐莉 《安徽医学》2011,(9):1240-1242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65例BECT患儿抗癫治疗后的预后和脑电图变化。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12岁60例,占总数的92%,13-14岁5例,占总数的8%。65例发病与睡眠相关。剥夺睡眠后视频脑电(V 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65例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和脑电图有三种结局:有39例临床症状消失,VEEG正常,智力正常;有17例临床症状消失,VEEG异常,智力稍微下降;9例临床症状存在,VEEG异常,智力明显下降,3例自行停药诱导发作。结论 BECT患儿正规的抗癫痫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