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汉市部分医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年9月对武汉市某医科大学379名新生入学时进行了乙型肝炎(简称乙型)病毒标志(HBVM)的血肖学检查,结果:乙肝感染率为37.73%,HBeAg,HBcAb,HBsAb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9、76%、1、06%、9.23%、1.32%和26.65%。193年5月进行HBVM复查,总感染率32.72%,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0.29%、1.85%、10.23%、0.53%和19.26%。经有关传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接治的300例肝功能正常、HBs Ag阳性孕妇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新生儿乙肝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免疫阻断率、新生儿HBs Ab阳性率以及1年后HBs Ab阴性转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博士》2007,(2):68-68
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疫苗常常对部分人体不起作用,或产生抗体速度较慢。如今,复旦大学朱乃硕博士发现的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增效剂,将使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增效提速,为乙型肝炎患者带来福音。该成果已得到国家“865”高新技术项目的立项支持,有望在2年内进入临床试验。朱乃硕发现,这种增效剂可大大增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各类乙型肝炎疫苗的现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新近研制出的哺乳动物细胞重组基因乙型肝炎疫苗(MCDVv)和重组牛痘毒病毒乙型肝炎疫苗(RVDV)能否推广使用,以及为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的发展提供方向,作者以国产注册使用的血源乙型肝炎疫苗(PDV)为参照组,在健康青年学生中,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评价了美国Am-gen苗(YDV),比利时Smith苗(YDV),日本X苗(YDV),国产MCDV1和MCDV2(MCDV)苗及国产RVDV(RVDV)苗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这7个疫苗均无严重副反应,安全可用;均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阳转率93%~100%)。但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不同,以Amgen,Smith为最好,国产PDV,RVDV次之,可推广使用;在发展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生产时,应考虑Amgen和Smith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01-302
[背景]调查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情况,观察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病例报告]采用随机化方法选择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sAg阴性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给予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常规接种,观察2组婴幼儿HbsAg阳性率.父亲HbsAg阳性及母亲HbsAg阴性组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率(8.2%)明显高于父亲及母亲HbsAg阴性组(0.8%,P<0.01);观察组HbsAg阳性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7.0%,P<0.05).[讨论]HBsAg阳性父亲是乙型肝炎家族传播的传染源.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是阻断乙型肝炎蔓延的有效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方法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并分析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同源性,对受染新生儿实施免疫预防方案,1年后检测HBV表面抗体并评价免疫效果。结果16例婴儿出生时在脐带血中检测出HBV感染标志。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在98~100%之间,并检出488、491、494、530、546、58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随访10名婴儿,9名在实施免疫预防后1年HBV表面抗体阳转,其中126位氨基酸变异株感染的2名婴儿HBV表面抗体滴度低且同时可检出表面抗原。结论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免疫预防后受染子代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0%,感染HBV126位氨基酸变异株的子代保护性抗体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广州市长期应用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对乙型肝炎(乙肝)免疫防病效果。方法在广州市全市12个区、县级市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对1~59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包括检测HBsAg、抗-HBs,对HepB接种史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人群HepB接种率,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家庭感染状况下接种与未接种HepB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评价HepB免疫防病效果。结果 1~16岁年龄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8.11%(2535/2877),17~59岁人群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为20.75%(470/2113)。在推行新生儿HepB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的1~16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9%,而出生时尚未开展HepB接种的2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72%。1~16岁人群中有HepB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0.99%,无接种史人群为5.56%,疫苗保护率为82.19%。20~59岁人群接种HepB,基本都不是在新生儿时期,疫苗保护率为52.01%。新生儿接种HepB,母婴乙肝传播阻断率为94.16%,并能有效阻断家庭内水平传播。结论长期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能控制、消除受种人群乙肝病毒感染,非新生儿人群接种HepB也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分布十分广泛,在全世界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是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型别,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要加强控制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它是除吸烟以外导致人类癌症的第二种严重的疾病。人类正式开始认识、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历史可追溯到1965年,近40年来人类在病毒性乙型肝炎各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巨大成绩,特别是免疫预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提供了保障,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控制乙肝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庞耀  黄莹莹  刘春秀 《微创医学》2005,24(2):172-173
目的掌握学生群体中HBsAg、抗-HBs阳性情况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为非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对8 889名学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s,选符合条件的接种乙疫苗.结果HBsAg的携带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抗-HBs阳性率年龄越小越高,免疫应答年龄越小越好.结论在学生群体中筛查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并进行接种,有很好的免疫应答,对降低乙肝的水平传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郝明  康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07-350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情况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ELISA法对调查人群进行HBsAg及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以后出生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肝新增病例虽明显降低,但其发病率亦然是非常高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因而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受检的肝炎患者共413人,其中HBsAg阴性者为283例(68.52%)。男性多于女性。HBsAg阴性者中学龄前儿童所占比例较高,而在HBsAg阳性者中青中年属多。HBsAg阳性的肝炎患者有明显的家庭接触史,同吃、同住所占的百分比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HBV-M)联合病毒DNA(HBV-DNA)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结果HBsAg+各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各组p〈0.01;HBsAg^+各组H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HBsAg^-各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联合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和病程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某医科大学学生中病毒性甲型与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调查了某医科大学712名新生的甲、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发现:抗-HAV阳性533人,占74.86%,HBsAg阳性13人,占1.83%,抗-HBc阳性113人,占15.87%,抗-HBs阳性207人,占29.07%。抗-HBs的S/N值(标本与阴性对照比值)>50者44人,占6.18%,HBV感染率为为35.39%。对251人追踪1年的观察中,无一人感染乙肝,有4人感染甲肝,均为隐性感染。建议在招生时严格把好HBsAg筛检关,尽量减少HBsAg漏检,并对无乙肝保护力的学生给予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an important occupational risk in health care workers (HCW). In spite of HBV vaccine availability in Armed Forces,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BV infection in HCW continues to be a problem.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study the HBV vaccine-compliance among HCW.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 基因疫苗可打破人群对HBV 表面抗原(HBsAg) 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而产生保护性抗体,并有可能成为治疗HBV 持续性感染的特异性基因治疗剂。我们用构建的MS2 - preS表达质粒pMIP、IL- 2 - preS原核表达质粒pIIP、IL- 2- preS真核表达质粒pCWIIP分别经小鼠尾部皮下接种。实验结果显示3 种质粒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 preS抗体,且pIIP与pCWIIP产生抗体量高于pMIP(SAS统计分析,P< 0 .01) ,这说明IL- 2 - preS基因疫苗在体内可能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产生协同作用。pCWIIP产生抗体量略高于pIIP(SAS统计分析,p > 0.05)  相似文献   

18.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9.
Hepatitis B virus S gene mutants in infants infected despite immunoprophylaxis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HBV) surface gene mutant infection and hepatitis B (HB) vaccination failure. Methods Using sera from 106 infants who were born to HBV carrier mothers and failed in HB immunoprophylaxis, HBV S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transferred to nylon membranes for Southern blots, and then hybridized with oligonucleotide probes. Eleven of non-hybridizing samples were used for DNA sequencing. Results 93.4% (99/106) of the samples were HBV DNA positive, and 30.3% (30/99) failed to hybridize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four probes. DNA sequencing confirmed that 10 of the 11 samples had an S gene mutation with amino acid (aa) change. The identified mutants included nucleotide (nt) 546T→A(aa131N→T), nt531T→C (aa126I→T), nt491A→C (aa113T→P), nt491T→A (aa113S→T), nt533C→A (aa127P→T), nt581T→A (aa143S→T), nt636A→T (aa161Y→F), and nt679A→C (aa175L→F). The sequence in one mother-infant pair was completely the same, with mutations at aa131 and aa161.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HBV surface mutants is about 30% in the children failing in HB vaccination. HBV mutants can infect infants by maternal-infant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使用保肝及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片剂,100mg/d,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中症状复发率为2.67%(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8%(20/67),P<0.01.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6.67%(6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6%(45/67),P<0.01.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Ag阳转率分别为28%(21/75)、24%(1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5%(7/67)、5.95%(4/67),P<0.01.治疗3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7.33%(58/75)、85.33%(64/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6%(6/67)、16.42%(11/67),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75)、5.9%(4/67),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米夫定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ALT及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