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海若 《中外医疗》2016,(30):128-130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医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8)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n=39)则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24 h心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24 h心率是(65.5±2.1)次/min,高于对照组的(51.7±2.4)次/min(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参松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参松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参松组失访6例,对照组失访8例,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和应用ACEI、ARB、CCB类药物、倍他洛克、地高辛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房颤发作频率[(10.4±4.2)次/周]与治疗前[(11.5±3.2)次/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松组患者治疗后[(8.2±3.6)次/周]与治疗前[(13.5±2.9)次/周]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参松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洛克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弥补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缺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分两组各40例,A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洛克,B对照组单用倍他洛克,疗程4周。结果:A、B两组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洛克对阵发性房颤有明显的疗效,与单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故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防治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加倍他洛克联合治疗比单用β受体阻滞剂西药抗心率失常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采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心率、LVEF、6min步行距离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9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3粒/次,3次/d;对照组予胺碘酮0.2g/次,3次/d,治疗1周后改为0.2g/次,2次/d,1周后改为0.2g/次,1次/d。2组共治疗一个月,用检验和X~2检验,观察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予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治疗早搏(心律失常)疗效无统计意义(p<0.05),但参松养心胶囊不良反应少。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0%vs 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阵发性房颤(PAF)的疗效及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8例EH并PAF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1.6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max、P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40例无房颤(AF)的EH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Pmax及Pd分别为(124±13)ms、(49±12)ms,均较对照组(110±8)ms、(31±9)ms明显延长(P均<0.01);服药4周后治疗组PAF发作减少,有效率76.3%,Pmax及Pd[(115±12)ms、(35±12)ms]较治疗前[(124±13)ms、(49±12)ms]明显缩短(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并PAF者较无AF的EH患者Pmax、Pd延长,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周即可缩短Pmax及Pd,并可能减少PAF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心房颤动患者2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1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0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行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血清炎性因子浓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7/109)高于对照组的58.6%(6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hs-CRP、IL-6、TNF-α浓度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t=7.123、6.181、9.112,P均<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18.75±5.62)h和(17.68±6.05)h,治疗后分别为(10.26±4.58)h和(14.26±5.17)h,治疗后2组房颤持续时间均减少(t=20.572、11.890,P<0.05),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t=20.572、11.890、8.561,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房颤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郭树明 《大家健康》2016,(5):186-187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采用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74.5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参数(ESR、FB、HCT、NBL、NBH)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谷维素2片/次,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每天3次,疗程4周。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该药物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24.74±14.56)min vs.(32.65±18.29)min,P<0.01],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明显减少[(4.67±1.97)次vs.(6.26±2.01)次,(24.56±8.56)min vs.(56.65±7.23)min,P<0.01],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334.85±84.71)min vs.(284.26±76.56)min,(81.24±17.30)%vs.(74.32±16.48)%,P<0.01)];睡眠结构分析,慢波睡眠中浅睡较前减少,尤其S1期睡眠明显[(9.36±5.01)%vs.(17.56±3.47)%,P<0.01],而深睡(S3+S4期)显著改变[(20.15±2.00)%vs.(10.45±1.35)%,P<0.05],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显著减少[(87.54±34.37)min vs.(108.25±39.49)min,P<0.05]。对照组除睡眠潜伏期减少外,其余参数均无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vs.65.0%,P<0.0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7.5%,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睡眠脑电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后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诊治的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3、6、12个月后的房颤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患者的再住院率和致残率。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再次随访,发现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再住院率及致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后良好,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复发,还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其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揭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1年,每月随访1次,观察患者血压、房颤、左房内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9、0.121、0.091、0.074,均P〉0.05);治疗6个月研究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4.754.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t=5.526、7.459,均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12个月时研究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t=4.629,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长期用药(半年以上)可明显改善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效改善左房重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爱琴  赵健祥 《中国医疗前沿》2011,(19):51+54-51,5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8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加胺碘酮,45例)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42例),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7.89±7.86)ng/ml;(32.57±8.75)ng/m1,P〈0.05]。治疗组复发率26.6%(12/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20/42),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4周后改为20 mg/d,对照组为不规律口服辛伐他汀,口服辛伐他汀总时间少于8周;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总时间为12个月。追踪12个月,观察肝、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6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17例(36.5%)(P<0.05)。(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8例(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2例(42.3%)(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过程中,在调节血脂同时,还具有抗房颤、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韶关市始兴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房颤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后房颤患者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脂指标水平、缺血有关事件及房颤类型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项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疗组治疗后3个月心力衰竭、冠心病恶化入院、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等缺血性相关事件发生率[4.9%(2/41)、7.3%(3/41)、4.9%(2/41)、4.9%(2/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23)、13.0%(3/23)、13.0%(3/23)、8.7%(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发生率[4.9%(2/41)、2.4%(1/41)、2.4%(1/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1%(6/23)、17.4%(4/23)、8.7%(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发挥心肌梗死后房颤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6,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无差异(t=0.0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用能显著缩短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少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参松养心胶囊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CHF心功能II~IV级(NYHA)患者119例,检测BNP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2组均治疗1个月后,重复检测BNP和LVEF、LVEDd。结果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LVEDd缩小和LVEF提高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NP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佐治CHF疗效肯定,可作为CHF的长期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8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给予胺碘酮+坎地沙坦酯,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对65.9%,P〈0.05),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4.1±5.8)mm对(37.8±6.4)mm,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能与坎地沙坦酯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从而抑制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