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Levi-Montalcini于1952年发现的生长因子,是一种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生物活性复合蛋白。NGF在神经系统中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生长、发育、分化以及维持正常存活的作用已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2.
骨折的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仍有10%的骨折患者存在骨折愈合不良或骨不连等情况。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本文就NGF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NGF能促进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和神经纤维长入,对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有重要作用,新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NGF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骨折愈合过程是复杂的,NGF促进骨折愈合可能是通过多种机制,不应仅局限于单方面的机制研究。对NGF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尤其是治疗骨不连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促进的作用,为临床上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发生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大白兔右侧腓骨中下段截骨制造骨折模型,实验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照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在第2、4、6周抽取该组实验兔耳缘静脉血作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在第3、6周后除死大白兔,作病理形态学检查,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后第2、4、6周,在血清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理检测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纤维骨痂中已有大量透明软骨细胞形成,第6周骨痂中的透明软骨细胞已被成骨细胞替代;而在对照组术后第2周纤维骨痂中仅有纤维组织,而且其间还有破骨细胞存在,术后第4周骨痂中出现了透明软骨细胞,第6周骨痂中的软骨细胞仍没有完全成骨细胞化。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68例四肢新鲜骨折患者进行骨折端经皮局部注射NGF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中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20例、肱骨骨折11例。据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对骨痂生长情况、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两组骨痂出现的时间、骨痂量的多少两周内无明显不同,3周后骨痂量治疗组多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类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对比有极显著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经皮局部注射在骨折中后期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 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68例四肢新鲜骨折患者进行骨折端经皮局部注射NGF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中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6例、尺挠骨骨折20例、肱骨骨折11例.据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对骨痴生长情况、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两纽骨痴出现的时间、骨痴量的多少两周内无明显不同,3周后骨痴量治疗组多于时照组,治疗组各类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时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经皮局部注射在骨折中后期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永军  王兵  王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2,(12):1228-122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骨折组40只,治疗组40只,分别于2、4周行骨折标本骨痂最大直径测量及骨痂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对照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治疗组骨小梁成熟良好,大量编织骨形成。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熊健斌  孙宏志  彭伟秋 《吉林医学》2011,(21):4332-4333
目的:探讨脑损伤并胫骨骨折大鼠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①实验分组: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质量450~55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骨折组(n=32),脑损伤合并骨折组(n=32);②实验方法:麻醉后显露大鼠右颅顶骨,中线旁2 mm处开直径5 mm骨窗,液压打击致中度脑损伤,并制备大鼠胫骨骨折模型,其中单纯骨折组头部只做颅骨开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伤后第1天、7天、14天及21天血清NGF的检测,并对混合损伤组大鼠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其伤后第1天的血清NGF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混合损伤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2.88±5.99)d比单纯组(82.47±3.07)d的短(t=-16.473,P<0.001),而且混合损伤组大鼠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它们伤后第1天的血清NGF水平高度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966,P<0.001)。结论:NGF在合并脑外伤的骨折大鼠血清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柏含  王占义 《吉林医学》2010,(35):6544-6546
骨折的愈合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修复,最终不是形成瘢痕组织,而是十分类似于原有的骨结构。目前已知很多全身激素和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都对骨折愈合过程发挥作用并影响骨的形成与改建,近年来,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对骨形成所起的作用尤受重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修复细胞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为了进一步了解IGF-1对骨折愈合调控作用的影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愈合过程中,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协调作用。在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有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表达,且NGF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物效应是维持、促进交感神经和来自神经嵴的感觉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成熟,是参与损伤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并可诱导神经纤维进入骨组织,促进骨折部位神经再生和修复骨组织,从而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0.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参与。最近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 lin-likeG rowth Factor IGF)对骨折愈合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 IGF的结构特性目前已知的IGF主要为IGF-Ⅰ和IGF-Ⅱ,是一类结构上类似于胰岛素原的蛋白多肽,分别为70、6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F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组(FS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FSN组,n=40).FS组及FSN组大鼠建立T10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模型,F组制备单纯胫骨骨折,伤后第4周对3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并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的表达;观察3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F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FS组(P<0.01)和FSN组(P<0.05),FSN组小于FS组(P<0.05);骨痂灰度值结果类似.三点折弯试验、骨计量学观察均发现F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优于其他2组(P<0.05);FSN组优于FS组(P<0.05).F组大鼠胫骨骨痂中OC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FSN组高于FS 组(P<0.05);而F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FS组及FSN(P<0.05),FSN组亦高于FS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F组骨折愈合最佳,FSN组优于FS组.结论:失神经营养会影响骨折断端的骨化;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鸢尾素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对全身和骨折局部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1 m L鸢尾素蛋白溶液(100 ng/mL);通过X线、Micro-CT、生物力学和HE染色方法观察骨折早期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检测全身及骨折局部的骨代谢情况。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和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骨折后第4周实验组新生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骨折后第8周实验组骨折线基本消失,而对照组的骨断端影像隐约可见;骨折后第4周和第8周实验组的组织总量(total volume,TV)、骨量(bone volume,BV)、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后第4周和第8周的最大载荷、强度和能量吸收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折后第4周骨桥形成较多,骨折后第8周形成的板层骨也较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苏氏接骨胶囊(简称Su)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假干预组、Su剂量140 mg/(kg·d)组(Su-140组)和Su剂量280 mg/(kg·d)组(Su-280组)。分组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10 d,过度麻醉心脏取血并处死各组大鼠。对大鼠患肢胫骨进行取材后,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通过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骨痂中BMP-2的表达,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定量检测血清BMP-2的含量。[结果]骨折造模术后10 d,假干预组、Su-140组及Su-280组3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均可见骨痂形成,骨折端愈合尚稳定,部分标本骨折断端稍有微动。经X线观察Su-280组骨折端愈合情况好于Su-140组及假干预组,Su-140组优于假干预组。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Su-140组和Su-280组的BV/TV值均高于假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b.Th和Tb.N 2个参数,Su-14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28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u-140组与Su-2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280组骨痂内有大面积的BMP-2表达区域,Su-140的表达区域较少,假干预组更少;RealTime-PCR结果显示,3组间BMP-2的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中Su-280组与Su-140组和假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u-140组和假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苏氏接骨胶囊能促进大鼠胫骨干骨折的早期愈合及BMP-2的表达,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骨折愈合越快,其机制可能为Su促进BMP-2的表达,进而诱导成骨细胞及胞外基质的分化增殖,促进骨形成及骨愈合。  相似文献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 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最初由牛脑垂体和脑组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因其能促进3T3细胞的分裂而得名[1]。现已证实,bFGF是一种多功能、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也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的生长刺激剂,在血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孔板中matrigel铺板后种植MSCs,用不同浓度的NGF(0、25、50、100、200 ng/mL)处理细胞24 h,观察MSCs体外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同时用特异性NGF酪氨酸受体(TrkA)阻滞剂K-252a阻断受体.观察K-252a对NGF促MSCs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法比较NGF处理组MSCs与对照组MSC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NGF均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中NGF 50 ng/mL促进MSCs血管新生的能力最强,该组MSCs形成的管腔长度为对照组的2.24倍(P=0.01).NGF处理组MSCs的VEGF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252a阻断TrkA受体后,NGF促进MSCs管腔样结构形成的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NGF可以促进MSCs在体外matrigel中的血管新生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rk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牙髓干细胞(DPSCs)调节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SD大鼠的DPSCs并随机分3组,每组实验重复4次。对照组: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处理;NFG组:含有NGF的培养基处理;NFG+K252a组:含有NGF及TrkA拮抗剂+K252a的培养基处理。成骨诱导后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量。SD大鼠建立股骨种植模型并分为对照组、DPSCs组、DPSCs+NGF组、DPSCs+K252a组、DPSCs+NGF+K252a组,8只/组。干预4周后进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micro-CT检查及HE染色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UNX2、OCN表达量。结果 NGF组DPSCs的钙结节数目及RUNX2、OC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GF+K252a组DPSCs的钙结节数目及RUNX2、OC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NGF组(P<0.05)。DPSCs组及DPSCs+NGF组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骨矿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及RUNX2、OC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DPSCs+NGF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BMD、Tb.Th、Tb.N及RUNX2、OCN的表达水平高于DPSCs组(P<0.05);DPSCs+K252a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BMD、Tb.Th、Tb.N及RUNX2、OCN的表达水平与DPSCs组无显著差异(P>0.05);DPSCs+NGF+K252a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BMD、Tb.Th、Tb.N及RUNX2、OC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DPSCs+NGF组(P<0.05)。结论 NGF联合DPSCs能够促进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结合,NGF通过TrkA促进DPSCs成骨分化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大鼠单纯胫骨骨折模型,分别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评价并探讨CGRP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及其对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方法 制作单纯胫骨骨折模型,将SD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GRP及CGRP受体拮抗剂.术后1、2周和4周时取材,进行骨折部骨痂测量,HE染色观察骨折局部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腹腔内注射CGRP1周时,各组均可见到少许骨痂,组间未见明显差别;术后2周时,各组外观有差别,CGRP组大鼠胫骨骨折部呈膨大样,大鼠骨痂量多于盐水对照组和拮抗剂组;术后4周CGRP组骨折部膨大明显缩小,骨皮质连续性好,各组外形已接近正常胫骨形态及大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GRP组胫骨骨折大鼠在骨折断端附近BMP-2的表达信号强于对照组和拮抗剂组.用药1周时,BMP-2免疫活性细胞从对照组的(18.52±10.08)增加为(36.80±11.18),增加了近2.2倍,拮抗剂组则减少为(14.50±8.80);用药2周时,BMP-2免疫活性细胞从对照组的(20.26±6.78)增加为(52.18±10.42),拮抗剂组减少为(11.21±8.40),变化幅度最大;用药4周时,BMP-2免疫活性细胞的增加从对照组的(21.25±8.65)增加为(31.41±9.18),拮抗剂组则减少为(18.32±10.28).结论 CGRP可能具有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早期愈合的作用,CGRP可以诱导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推测CGRP的成骨作用与BMP-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聚乙烯亚胺介导BMP-7基因体内转染促进老年大鼠骨折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作为基因载体介导BMP-7基因体内转染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20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BMP-7 PEI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BMP-7对照组(n=20).所有大鼠建立右股骨干骨折模型,BMP-7 PEI治疗组于骨折断端经皮注射pcDNA3.1-BMP-7/PEI混合试剂,生理盐水及BMP-7对照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及pcDNA3.1-BMP-7.治疗后2、4、8周观察X线片、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生物力学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线及H-E染色结果表明,3组老年大鼠骨折后第8周均未获得愈合,但BMP-7 PEI治疗组骨痂生长情况优于生理盐水及BMP-7对照组,断端间出现部分骨性连接.Ⅰ型胶原染色表明,与生理盐水及BMP-7对照组相比,BMP-7 PEI治疗组Ⅰ型胶原染色深、分布范围较大.抗弯曲强度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表明,BMP-7 PEI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PEI介导BMP-7基因体内转染可有效促进老年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