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支持治疗肠瘘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肠瘘患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变化,并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为全营养混合液2~3 L静脉输注,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或生长激素治疗,并根据患者肠道情况渐进式恢复肠内营养。结果12例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而痊愈,1例因经济放弃治疗。营养支持过程中2例出现穿刺部位周围静脉炎,1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6人次出现腹泻,3例患者出现黄疸。结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并及时处理其并发症能使肠瘘较快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肠瘘病人肠外营养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一旦确诊肠瘘既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又要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病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病人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经营养改善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使大部分肠瘘病人获得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联合常规营养支持对普外科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收治的重症感染病人28例,随机分为常规肠外营养(PN)组及PN+rhGH组,各1 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内毒素水平、氮平衡以及相应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常规肠外营养(PN)组相比较,治疗后第7天PN+rhGH组血浆白蛋白、内毒素水平、氮平衡以及APACHEI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有利于纠正应激患者的负氮平衡,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肠外营养的效益,明显提高脓毒血症等危重病人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马良之 《右江医学》2004,32(5):468-469
肠瘘分为内瘘、外瘘,其发生原因常见于创伤、手术、感染、肿瘤、放射损伤等,是腹部外科危重症疾病之一。现将我院于1996年10月~2003年9月收治的8例肠瘘病人作一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瘘是肠管与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的异常通道,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近40年来,全肠外营养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使非手术治疗为促进肠瘘自愈或为后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现对2004年1月~2006年7月诊治的17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 肠外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近30余年来临床医学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 。1959年Francis Moore首先提出最佳热∶氮为150∶1,为营养支持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7年Stanley Dudrick与Douglas Wilmore经狗的动物实验证实,通过中心静脉输入 营养底物不仅可以使动物维持正氮平衡,长时间维持动物的生长发育,还由于中心静脉的快 速血液流动,能够迅速地稀释高渗透压的营养底物,并首先应用于小儿外科消化道先天畸形 的患者获得成功。这是临床肠外营养应用的里程碑。当时称这种方法为静脉高营养(intrave nous hyperali mentation),又称为肠外营养,从此这个名词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当时,静脉高营养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具体方法包括:①给病人高能量 供能,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50~60 kcal能量。②应用单一能源供能,通过每天经过中心 静脉出入500~600 g糖作为唯一的能源供应。③输液途径主要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静脉高营养的应用挽救了大量的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当 时能源供给的单一性,营养底物的高渗性,以及当时导管材料的不稳定性,也产生了很 多副作用:①由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高渗液体,容易造成高渗性昏迷、高血糖、酮症 酸中毒等代谢紊乱。②由于机体将糖作为唯一的能量来源,在代谢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 所 以容易加重组织器官的乏氧。③由于只能通过中心静脉输液,易造成很多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的发生:如导管败血症、血气胸、脓胸、导管栓塞等。  相似文献   

7.
28例小肠瘘的肠外营养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肠瘘临床治疗的经验,重点分析肠外营养在肠瘘治疗整个病程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其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瘘并完成完整治疗计划方案的病人28例,病人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43.5岁.结果 17例腹部手术后小肠瘘,其中肠道恶性肿瘤术后12例,其它手术后肠瘘5例;肠结核病人小肠穿孔伴急性腹膜炎5例;腹部损伤行急症手术后6例.入院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9.2±14.7)g/L;平均白蛋白水平(32.5±11.2)g/L;平均钾离子水平(2.76±0.45)mmol/L;平均单独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为22d,每日补充非蛋白质热量104kJ*kg-1*d-1);蛋白质为1.5*kg-1*d-1;同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及适量钠、氯、钙、镁、有机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素.TNP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97.1±18.4)g/L;平均白蛋白水平(45.3±7.8)g/L;平均钾离子水平(4.06±0.50)mmol/L;7例瘘口自行闭合;13例行手术闭合瘘口;5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行恢复性治疗.结论肠瘘患者经早期强大抑制腺体分泌结合良好肠外营养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瘘口趋向于自愈或缩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实施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病死率高,55%-90%肠瘘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状态的急剧恶化成为近半数肠瘘患者的直接死因,因此营养支持是肠瘘治疗及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对12例肠瘘患者在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治疗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病死率高,55%~90%肠瘘患者合并营养不良[1].营养状态的急剧恶化成为近半数肠瘘患者的直接死因,因此营养支持是肠瘘治疗及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赵文水 《黑龙江医学》2003,27(8):637-638
高位肠瘘 (十二指肠瘘或高位空肠瘘 )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肠道连续性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 ,肠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在临床的应用 ,大大降低了高位肠瘘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我科近 8年收治 1 2例高位肠瘘病人 ,均采用了营养支持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2例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5例。其中 ,十二指肠瘘病人 9例 ,高位空肠瘘病人 3例。 1 0例为外伤所致 ,2例为医源性损伤。2 治疗方法1 2例病人 ,其中 ,9例十二指肠瘘病人 ,采用了肠外营养 (PN)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