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银川市一医院孔昭元在胃肠道破裂或穿孔中,以食管破裂或穿孔最为严重。食管破裂,尤其是自发性食管破裂早期易误诊,而且死亡率高,因此需及时正确的处置。近年来,由于抗菌素及外科技术的进展,其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但目前报告仍为15%~3...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食管破裂即Boer haave综合征,虽然发病率仅1/6000,占所有食管穿孔的15%,但其病死率高达25%~100%[1],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1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病人,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病人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25例,行食管切开、异物取出和食管修补、单纯行食管修补并均加行胃造瘘术.结果 治愈23例,死亡2例.此2例中在食管中段穿孔患者1例,下段穿孔患者1例,分别死于纵隔胸腔感染和主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是治疗食管穿孔和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最严重的能迅速致死的消化道穿孔,需紧急处理,如何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采用暂时性食管旷置的方法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穿孔与破裂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5例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1970~2003年收治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25例,剖胸食管修补术6例,Ⅱ期结肠代食管手术1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2例,食管内置带膜支架3例,食管冲洗、胃肠减压、全身抗炎治疗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14例。结果:全组治愈21例,死亡4例,死亡率16%;修补手术后再裂开3例,均治愈。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是救治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甘崇志  冯刚 《四川医学》2001,22(1):46-47
食管穿也或破裂较为少见,常因不能早期明确诊断或误诊而延误处理,进而危及生命。其常见原因有外伤性、器械性、异物性、化学腐蚀性及自发性,此外食管肿瘤本身及放疗亦可造成食管穿孔。我院自1989年12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各种原因致使的食管破裂患者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6岁。因酒后剧烈呕吐致使食管破裂者3例,误吞假牙致食管穿孔者12例,鱼刺刺破食管者7例,其中2例误诊为纵隔肿瘤及慢性脓胸而入院,因吞食铁钉、发夹、玻璃企图自杀而致食管穿孔者5例,晚期食管中段癌放疗…  相似文献   

7.
黄矾  韦贵剑 《广西医学》2008,30(12):1954-1955
食管破裂与穿孔是一种少见的胸部急症,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我院199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破裂与穿孔15例,其中手术治疗1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食管损伤的病因及损伤部位,对食管损伤作出正确编码.方法 对某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出院诊断为食管损伤、食管破裂、食管穿孔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二版)的分类要求,对食管损伤进行编码.结果 52份诊断为食管损伤、食管破裂、食管穿孔的病案中,食管异物引起的食管损伤、破裂、穿孔33份,占63.46%;自发性食管破裂、穿孔10份,占19.23%;创伤引起的食管破裂5份,占9.62%;医源性食管损伤、破裂、穿孔4份,占7.69%.结论 食管损伤、破裂、穿孔作为临床诊断名称,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损伤部位有着不同的编码,编码员必须通过阅读病案资料,明确病因及部位,从而保证编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食管破裂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5例食管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胸裂口修补13例,成功9例,失败4例,其中死亡3例;1例颈段食管刀刺伤开胸仅行胸腔及纵隔清创冲洗引流而痊愈。结论:食管破裂如能及时确诊,并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术式,即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需要及时诊断及处理,如延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食管异物穿孔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确诊并处理。检查食管异物传统的方法是胸部X线或食管吞服钡棉,不透X线异物能明确诊断;出现挂钡棉征,常提示此处有不透X线异物,但很难明确显示异物的大小、完整三维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1]。而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多种成像能提供明确诊断,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2013年行食管钡棉检查患者15例、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学校三个年级学生使用“基础医学课程国家试题库”后的情况分析,认为教考分离是今后考试工作的一个趋势。但目衣使用的试题库在知识点的构成,个别试题质量以及适应性方面有待改进。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校的,反映最新学科进展的试题库,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独立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实验室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适合医科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实验室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以期探索一种既实现资源共享,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实验室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头颈部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腔和鼻窦29例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为扁桃体14例,其它12例。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3例,其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5例,其它7例。结论原发于头颈部的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在发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