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健康人和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加用不同学浓度的异黄酮(WZ1、WZ2)和雌激素(WZ3、WZ4)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结果 (1)10ng/mlTNFα对健康人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使CD18表达上调10%,CD62L平均荧光强度下降15%,阳性细胞百分数下降30%。(2)异黄酮类药物WZ1、WZ2对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D18和CD62L表达基本上没有影响。(3)用雌激素类药物WZ3、WZ4预处理中性粒细胞后再加TNFα激活,可以使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8的平均荧光强度下降8%,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加15%,CD62L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20%;如果先用TNFα激活中性粒细胞然后再用WZ3、WZ4处理,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单纯TNF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4)TNFα处理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性粒细胞处理,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单纯TNF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4)TNFα处理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性粒细胞后,CD18表达增加20%,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数均下降3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雌激素预处理后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结论(1)TNFα是中性粒细胞强有力的激活剂,在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2)异黄酮类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因子刺激下粘附分子的表达没有很大影响,提示该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可能不通过此途径发挥作用。(3)雌激素类药物预处理中性粒细胞,可以抑制TNFα对它们的激活作用。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粘附;雌激素类药物可以用来预防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可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而雌激素类药物对于已经被TNFα激活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没有影响,提示该类药物对于抗粘附缺乏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54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小时,并加用不同浓度的异黄酮(WZ1,WZ2)和雌激素(WZ3,WZ4)进行干预48小时,而后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ng/ml的TNFα可使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升高4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10-10mol/L、10-8mol/L、10-6mol/L异黄酮和异卟黄酮对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的CD54表达有轻度促进作用;③哌嗪雌酚酮和雌二醇预处理内皮细胞48小时后再加TNFα激活,内皮细胞表面CD54平均荧光强度与单纯TNFα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各浓度组之间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异黄酮和异卟黄酮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无抑制作用;哌嗪雌酚酮和雌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D54的表达,从而为抗粘附疗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54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小时,并加用不同浓度的异黄酮(WZ1,WZ2)和雌激素(WZ3,WZ4)进行干预48小时,而后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ng/ml的TNFα可使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升高4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10^-10mol/L、10^-8mol/L、10^-6mol/L异黄酮和异卟黄酮对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的CD54表达有轻度促进作用;③哌嗪雌酚酮和雌二醇预处理内皮细胞48小时后再加TNFα激活,内皮细胞表面CD54平均荧光强度与单纯TNFα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各浓度组之间不具统计  相似文献   

4.
阮战伟  郑旭东  何国鑫  罗文朝  苏群  方强 《浙江医学》2010,32(3):320-322,326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脂多糖(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h和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变化。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与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在4、6h时点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和血清TNF—α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类型流场中对 IL - 8的各种响应强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 IL - 8和稳定剪切流或正弦振荡剪切流同时对中性粒细胞作用 1分钟后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 CD18,CD6 2 L表达和 F- actin含量 ;以荧光染料 Fura2 /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离子 (〔Ca2 +〕i)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Ca2 +〕i。结果 流体切应力能较大程度地影响 IL - 8作用下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CD18升高 ,CD6 2 L大幅度脱落 ,这一变化与切应力的大小、型式等没有明显的关系 ;另一方面 ,流体场中 IL - 8作用的中性粒细胞内 F-actin含量随切变率的升高而迅速下降 ,继而回升 ,在切变率达 6 0 0 s- 1 时 ,已回复到无切应力时的对照水平 ;〔Ca2 +〕i在 IL- 8和流体切应力的双重作用下先大幅下降 ,而后迅速回升到对照水平。结论 流体切应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IL- 8对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作用 ,调节了中性粒细胞的反应强度。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最敏感 ,变化幅度最大 ,这与其第二信使作用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流体切应力下IL—8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类型流型场中对IL-8的各种响应强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IL-8和稳定剪切流或正弦援荡剪切流同时对中性粒细胞作用1分钟后,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18,CD62L表达和F-actin含量;以荧光染料Fura2/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 ]i),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Ca^2 ]i)。结果 流体切应力较大程度地影响IL-8作用下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CD18升高,CD62L大幅度脱落,这一变化与切应力的大小,型式等没有明显的关系;另一方面,流体场中IL-8作用的中性粒细胞内F-actin含量随切变率的升高而迅速下降,继而回升,在切变率达600s^-1,已回复到无切应力时的对照水平;([Ca^2 ]i)在IL-8和流体切应力的双重作用下先大幅下降,而后迅速回升到对照水平。结论 流体切应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IL-8对中性料细胞的激活作用,调节了中性粒细胞反应强度。细胞内游离子浓度的变化最敏感,变化幅度最大,这与其第二信使作用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胰腺局部和体循环内粒细胞L-选择素、整合素的表达情况,中药WPY对白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方法:正常、AEP及WPY治疗的AEP大鼠脾静脉和腔静脉血白细胞,CD62L及CD18单抗标记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中的CD62L阳性细胞数,CD62L、CD18的平均荧光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AEP鼠脾静脉血中CD62L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降低;而脾静脉、下腔静脉血中粒细胞的CD18/CD62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下降。WPY治疗组粒细胞中的CD62L阳性细胞数及CD18/CD62L比值上升。以上变化均以实验6小时最明显。结论:粒细胞粘附特性的活化对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药WPY能影响粒细胞的粘附特性,减少其在胰腺局部循环的粘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影响人嗜中性粒细胞 (PMN)粘附分子表达。【方法】对分离的人全血细胞用甲酰甲硫氨酰 -亮氨酰 -苯丙氨酸 (FML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 (PMA)刺激 ,加入不同浓度氯胺酮后孵化 ,用针对CD18或CD6 2L的单抗标定 ,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了解CD18或CD6 2L在PMN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FMLP或PMA刺激PMN可引起细胞表面的CD18表达和CD6 2L蜕落增加 ,氯胺酮对此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且对CD18表达的抑制用与立体构型无关。【结论】氯胺酮具抗粘附作用 ,该作用不似通过与特异受体的反应实现的 ,在趋炎性反应亢进的病人的麻醉镇痛时可以优先考虑选用该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足叶乙甙 (VP16 )联合对肺癌细胞包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NFα、VP16及TNFα联合VP16对人肺癌细胞系A5 4 9的细胞毒作用以及用间接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观察TNFα、VP16及TNFα联合VP16对A5 4 9的细胞周期、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α、VP16对A5 4 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 ,而TNFα联合VP16对A5 4 9抑制作用较TNFα、VP16作用显著 (P <0 .0 1)。TNFα、TNFα联合VP16能上调CD5 4表达 ,与VP16均能上调CD95表达 ,而粘附分子CD11α、CD18、CD4 0、CD80、CD137等用药后仍不表达。对细胞周期用药后G2 期明显下降 (13.2 %下降至 3.0 % ) ,S期上升 (2 7.3%上升至 4 2 .5 % )。结论 TNFα联合VP16增加A5 4 9的抑制率 ,增强CD5 4、CD95表达。推测TNFα联合VP16对A5 4 9细胞的作用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及有丝分裂 ,使G0 +G1+S期不能及时转至G2 、M期并促进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17及粘附分子CD11b/CD18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0名及健康对照组20名.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17、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和CD11b/CD18三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资料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38.90±13.4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45±10.16pg/ml),(t=3.834,P<0.01),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631,P<0.05),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的CD11b/CD18呈正相关(r=-0.509,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的CD11b/CD18百分数(74.80±11.9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8.40±14.44%),(t=6.301,P<0.01),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860,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17及粘附分子CD11b/CD18可能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和血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8例,予巴曲酶3d(20BU)并予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18例,除未予巴曲酶外,余用药同巴曲酶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卒中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CD62L、CD54的表达以及血清中可溶性ICAM-1、VCAM-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巴曲酶治疗组卒中患者在发病24h后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下降(P<0.05),单核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8、CD62L、CD54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ICAM-1、VCAM-1的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有限,提示降低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可是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黏附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18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的影响,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TNF-α+白鹤冲剂大剂量组、TNF—α+白鹤冲剂小剂量组和TNF-α+雷公藤内酯醇组,共五组。分别进行细胞黏附实验;以细胞ELISA法观察HUVEC的ICAM-1表达;以免疫细胞化学间接法检测CD18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中ICAM-1表达和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P〈0.05),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结论:通过影响HUVEC中NF—κB活化从而抑制ICAM-1表达和嗜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最终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与IIUVEC的黏附可能是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黏附分子整合素CD11c/CD18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者发病72h内及7天时外周血表面PMN、MNL表面黏附分子CD11c/CD18的表达量。同时测试28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病72h内患者组PMN、MNL表面黏附分子CD11c/CD1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7天后患者组CD11c/CD18的表达有所下降,与72h内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IS时激活的PMN、MNL上整合素CD11c/CD18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AIS的炎症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脑血栓形成患者白细胞CD11a,CD11b的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This study sought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increased adhesion of leuc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ischemic stroke. 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20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s for expression of CD11a and CD11b (adhesion molecules on surface of leucocytes) were tested in vitro by flow cytometry (FC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for expression of CD11a on monocytes, granulocytes and lymphocytes (P < 0.05). The CD11b expression in the patient group was positively elevated on monocytes and granulocytes (P < 0.05), but it was of lower positive rate on lymphocytes a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noted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D11a and CD11b on leucocytes increases in cerebral ischemic damage; thus adhesion of leuc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obviously increases. This change may aggravate post-ischemic delayed neuronal death.  相似文献   

15.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是否改变体外健康人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 ,CD18,CD14和L 选择素 (L selectin)的表达。方法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 ,CD18,CD14和L selectin的测定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 ,2 4小时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在低浓度 (2 0 μmol/L)时明显增加CD11b和CD18在各种白细胞表面的表达 ,同时也增加了CD14在单核及中性粒细胞的表达。这种作用随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而增强 ,但当浓度升至≥ 1mmol/L时 ,各种粘附分子的表达反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使各种细胞类型表面L selectin降低。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改变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可能在体内通过此途经导致白细胞粘附并游出于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分析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0、P-选择素(CD62P)作为分子标志物,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CD62P表达极低(阳性百分离的中位数分别为1.4%和0.7%)。0.1μmol/L ADP可使血小板明显活化,10μmol/L ADP使活化血小板膜表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式细胞术,用单克隆抗体定量测定了2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CD11a、CD11b的阳性表达率,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液CD11a在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11b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它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提示脑血栓形成时白细胞CD11a、CD11b表达上调,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全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全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为假手术、全脑缺血0.5、6、12、24h,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及RT-PCR技术检测HIF-1α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0.5h缺血脑组织中HIF-1α已出现明显表达,6h达峰值。RT-PCR表明:基因水平变化同蛋白水平变化相同。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可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全血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L-精胺酸/环鸟苷酸/(cGMP)体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洛因依赖者不同用方式全血血小板膜CD41和CD62P的表达,并体外应用L-精胺酸、cGMP,观察对此二者表达的影响。结果:海洛因依赖者静脉注射组、烫吸组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均较正常人为高(P<0.01),其中静脉注射组表达最高,而L-精胺酸、cGMP能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且二者作用无显著差别。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可能高于正常人,通过L-精胺酸-NO-cGMP途径可降低血小板膜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